一种对位酯合成方法及对位酯技术

技术编号:23923450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4 2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对位酯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向磺化反应釜中加入设定量的氯磺酸和乙酰苯胺,并添加氯化亚砜,反应制备得到磺化物;所述乙酰苯胺、氯磺酸及氯化亚砜的摩尔比为0.45~0.46:1:0.46~0.47;S2:将所述磺化物进行稀释后抽滤;S3:加入焦亚硝酸盐,并调节稳定的PH值,进行还原反应得到还原液;S4:以磷酸钠作为缓冲剂,加入硫酸和环氧乙烷,进行缩合反应得到缩合产物;S5:将所述缩合产物进行抽滤;S6:在抽滤后的产物中加入硫酸,进行酯化反应;S7:将所述酯化反应后的产物粉碎包装,制备得到所述对位酯。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对位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合成方法,减少了氯磺酸的用量,用氯化亚砜替换部分的氯磺酸,通过配比的优化,使对位酯收率得以提升。

A synthesis method of p-ester and p-es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位酯合成方法及对位酯
本专利技术属于对位酯生产工艺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对位酯合成方法及对位酯。
技术介绍
对位酯,也称“对氨基苯基-β-羟乙基砜硫酸酯”,是生产活性染料的重要中间体,主要用于制造KM或M系列活性染料料。适用于活性翠蓝(KN-G)、活性黑(KN-B)、活性嫩黄(M-5G)、活性金黄(KM-G)、活性艳红(KM-2B、KM-8B)等品种。近年来,我国乙烯砜型活性染料的生产比例逐年大幅上升,已发展成为活性染料中产量最大的一类。在活性染料中,对位酯既具有作为重氮化组分的氨基,又有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染料-纤维共价键的反应性基团,故能大大提高染料的利用率,其经济性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目前对位酯的合成方法主要有三类:1、乙酰苯胺路线,2、对硝基氯苯路线,3、硝基苯路线。在以上合成路线中,硝基苯路线收率不高,工业价值不大。对硝基氯苯路线成本低,但目前处于技术探索阶段。乙酰苯胺路线是目前生产对位酯的主要路线。其中乙酰苯胺路线是制备磺化对位酯较为常用的方法,成熟度高,缺点是污染严重。该方法是以乙酰苯胺为原料,氯磺化步骤必须是平衡反应,为提高收率就必须用大量过量氯磺酸参与反应,产生大量硫酸废水;缩合反应时会产生大量有机副产物,以及过量有机缩合剂(氯乙醇或环氧乙烷),导致废水中有机成分含量高。可见该工艺产生的污染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对位酯合成方法,减少了氯磺酸的用量,用氯化亚砜替换部分的氯磺酸,通过配比的优化,使对位酯收率得以提升。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对位酯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向磺化反应釜中加入设定量的氯磺酸和乙酰苯胺,得到磺化物,并添加氯化亚砜,反应制备得到氯磺化物;所述乙酰苯胺、氯磺酸及氯化亚砜的摩尔比为0.45~0.46:1:0.46~0.47;S2:将所述氯磺化物进行稀释后抽滤;S3:加入焦亚硝酸盐,并调节稳定的pH值,进行还原反应得到还原液;S4:以磷酸钠作为缓冲剂,向所述还原液中加入硫酸和环氧乙烷,进行缩合反应得到缩合产物;S5:将所述缩合产物进行抽滤;S6:在抽滤后的产物中加入硫酸,进行酯化反应;S7:将所述酯化反应后的产物粉碎包装,制备得到所述对位酯。进一步地,步骤S1中,包括如下步骤:S11:向低温磺化锅中加入设定的氯磺酸和乙酰苯胺反应得到磺化物;投料温度控制在25-35℃,投料时间为4~5小时;投料完成后,维持4~5小时,温度控制在25~35℃;S12:将所述低温磺化锅中制备得到的所述磺化物转入高温磺化锅中进行高温磺化;所述高温磺化的温度为45~48℃,维持1~2小时;S13:加入氯化亚砜进行反应。进一步地,步骤S13中,加入氯化亚砜的时间控制在4~5小时,所述氯化亚砜添加完后,维持温度在55~60℃并保持2~3小时,再降温至40~50℃放料。进一步地,步骤S4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41:将所述还原液打入缩合反应装置中,抽真空,关闭真空阀,充入氮气,锅内压力为正即可,并升温至55~60℃,投入设定量的磷酸钠;S42:加入环氧乙烷,控制反应温度在45~50℃,加入环氧乙烷的时间控制在3~4小时;S43:所述环氧乙烷添加完毕后,升温至50℃维持3~4小时,维持完毕取样分析,合格后开循环水降温至25~30℃时放料。进一步地,还原液:环氧乙烷:磷酸钠的摩尔比,1:0.52~0.53:0.0014。进一步地,步骤S42中,加环氧乙烷过程中控制pH值在7.5~8之间,步骤S43中,维持过程中,pH始终维持在碱性环境。进一步地,步骤S6中,向缩合物中缓慢加入硫酸,200-210℃下搅拌8~16分钟,当物料将成干粉时,开始计时维持2~3小时后放料。进一步地,所述缩合物与硫酸的摩尔比为1:1.03~1.06。进一步地,所述硫酸为100%硫酸。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对位酯,根据所述的对位酯合成方法制备得到总体而言,通过本专利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对位酯合成方法,优化了乙酰苯胺、氯磺酸、氯化亚砜的摩尔比,相比现有技术中对于三者的配比,减少了氯磺酸的用量,用氯化亚砜替换部分的氯磺酸,通过配比的优化,使对位酯收率得以提升。(2)本专利技术的对位酯合成方法,对位酯合成方法的缩合反应环节中,加入磷酸钠作为缓冲剂,稳定pH值,抑制环氧乙烷的水解,从而减少环氧乙烷的使用量,降低成本。且通过调整还原产物、环氧乙烷及磷酸盐的摩尔比,进一步提高了收率。(3)本专利技术的对位酯合成方法,在氯磺酸基础上添加氯化亚砜,提高了收率(原75%提高到82%),使磺化反应的速率加快,反应平稳,磺化反应效率高,副反应少,环境效果好,以有效的提高磺化反应的收率,减少副广物的产生,进而减少了废水排放量,降低材料消耗,提高产品质量。(4)本专利技术的对位酯合成方法,对位酯合成方法的酯化环节中,提高了硫酸的浓度,将现有技术中常用的98%的浓硫酸优化为100%浓硫酸,进而提升了质量和收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对位酯合成方法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对位酯合成方法,如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对位酯合成方法工艺流程图。从图1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的对位酯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向磺化反应釜中加入设定量的氯磺酸和乙酰苯胺,反应得到磺化物,并添加氯化亚砜,反应制备得到氯磺化物;乙酰苯胺、氯磺酸及氯化亚砜的摩尔比为0.45~0.46:1:0.46~0.47;S2:将氯磺化物进行稀释后抽滤;S3:加入焦亚硝酸盐,并调节稳定的pH值,进行还原反应得到还原液;S4:以磷酸钠作为缓冲剂,加入硫酸和环氧乙烷,进行缩合反应得到缩合产物;S5:将缩合产物进行抽滤;S6:在抽滤后的产物中加入硫酸,进行酯化反应;S7:将酯化反应后的产物粉碎包装,制备得到对位酯。具体地,步骤S1中,包括如下步骤:S11:向低温磺化锅中加入设定的氯磺酸和乙酰苯胺反应得到磺化物;投料温度控制在25-35℃,投料时间为4~5小时;投料完成后,维持4~5小时,温度控制在25~35℃;S12:将所述低温磺化锅中制备得到的所述磺化物转入高温磺化锅中进行高温磺化;所述高温磺化的温度为45~48℃,维持1~2小时;S13:加入氯化亚砜进行反应。加入氯化亚砜的时间控制在4~5小时,所述氯化亚砜添加完后,维持温度在55~60℃并保持2~3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对位酯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向磺化反应釜中加入设定量的氯磺酸和乙酰苯胺,得到磺化物,并添加氯化亚砜,反应制备得到氯磺化物;所述乙酰苯胺、氯磺酸及氯化亚砜的摩尔比为0.45~0.46:1:0.46~0.47;/nS2:将所述氯磺化物进行稀释后抽滤;/nS3:加入焦亚硝酸盐,并调节稳定的pH值,进行还原反应得到还原液;/nS4:以磷酸钠作为缓冲剂,向所述还原液中加入硫酸和环氧乙烷,进行缩合反应得到缩合产物;/nS5:将所述缩合产物进行抽滤;/nS6:在抽滤后的产物中加入硫酸,进行酯化反应;/nS7:将所述酯化反应后的产物粉碎包装,制备得到所述对位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位酯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向磺化反应釜中加入设定量的氯磺酸和乙酰苯胺,得到磺化物,并添加氯化亚砜,反应制备得到氯磺化物;所述乙酰苯胺、氯磺酸及氯化亚砜的摩尔比为0.45~0.46:1:0.46~0.47;
S2:将所述氯磺化物进行稀释后抽滤;
S3:加入焦亚硝酸盐,并调节稳定的pH值,进行还原反应得到还原液;
S4:以磷酸钠作为缓冲剂,向所述还原液中加入硫酸和环氧乙烷,进行缩合反应得到缩合产物;
S5:将所述缩合产物进行抽滤;
S6:在抽滤后的产物中加入硫酸,进行酯化反应;
S7:将所述酯化反应后的产物粉碎包装,制备得到所述对位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位酯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包括如下步骤:
S11:向低温磺化锅中加入设定的氯磺酸和乙酰苯胺反应得到磺化物;投料温度控制在25-35℃,投料时间为4~5小时;投料完成后,维持4~5小时,温度控制在25~35℃;
S12:将所述低温磺化锅中制备得到的所述磺化物转入高温磺化锅中进行高温磺化;所述高温磺化的温度为45~48℃,维持1~2小时;
S13:加入氯化亚砜进行反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位酯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3中,加入氯化亚砜的时间控制在4~5小时,所述氯化亚砜添加完后,维持温度在55~60℃并保持2~3小时,再降温至40~50℃放料。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松鹏夏光林黄胜勇
申请(专利权)人:荆门市丽康源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