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氯磺酸生产装置及包含其的对位酯生产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3473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氯磺酸生产装置及包含其的对位酯生产系统,属于对位酯生产技术领域,其通过S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氯磺酸生产装置及包含其的对位酯生产系统
本技术属于对位酯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氯磺酸生产装置及包含其的对位酯生产系统。
技术介绍
对位酯是暂时性水溶性基团,不仅能提高染料应用时的溶解度,而且染色时含有羟乙基砜硫酸酯基的活性染料对纤维亲和力低,能达到匀染的效果,与纤维作用生成染料—纤维醚键,醚键耐酸性和热稳定性好,有利于提高洗涤效率和印染产品的湿牢度。鉴于此,对位酯成为了活性染料最重要的中间体,并广泛应用于合成EF型、KN型、M/KM型、ME型等含乙烯砜基型活性染料。同时,活性染料已经成为我国目前第二大类染料品种,呈现出快速的发展势头,市场需求也需要越高。因此,对于对位酯的需求也逐年增加。目前,在对位酯的生产过程中,氯磺化工艺往往必不可少,因而使得氯磺酸的使用十分普遍。在实际生产时,所需的氯磺酸往往需要直接制备,而在氯磺酸的制备过程中,往往会利用氯化氢来参与制备,反应后排出的废气中往往还含有大量的盐酸气体;同时,在氯磺酸参与的氯磺化反应中,也会对应产生一定量的盐酸气体。而现有的氯磺酸生产设备或者对位酯生产线中,往往无法实现氯化氢的有效回收,使得排出的废气中往往含有较多的氯化氢,这样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还会极大地造成环境的污染,无法实现资源的可循环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氯磺酸生产装置及包含其的对位酯生产系统,其中通过设置具有盐酸回收组件的氯磺酸生产装置,不仅能有效实现氯磺酸的制备,还能实现氯磺酸制备过程中所剩下的盐酸的回收,提升资源的回收利用效率,节约原料成本,减少氯磺酸制备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氯磺酸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SO3蒸发器、盐酸罐、解析塔、一次反应塔、冷凝器和二次反应塔;所述SO3蒸发器与所述一次反应塔对应连通,用于产生SO3气体并输送到所述一次反应塔中;所述盐酸罐、所述解析塔和所述一次反应塔依次连通,使得该盐酸罐中的盐酸溶液可通入到所述解析塔中并产生氯化氢气体通入到所述一次反应塔中;所述一次反应塔、所述冷凝器和所述二次反应塔依次连通,用于SO3气体和氯化氢气体经过一次反应、冷凝和二次反应后生成氯磺酸。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设置有盐酸回收组件;所述盐酸回收组件包括对应所述二次反应塔设置的SO3吸收塔和二道水吸收器,和对应所述解析塔设置的稀酸冷却器和稀酸槽,以及与所述盐酸罐连通的盐酸吸收塔;所述SO3吸收塔连通所述二次反应塔,用于吸收该二次反应塔反应后排出废气中的SO3,且所述二道水吸收器分别连通所述SO3吸收塔和所述盐酸吸收塔;所述稀酸冷却器连通所述解析塔,用于解析出氯化氢气体后稀酸的冷却;所述稀酸槽分别连通所述稀酸冷却器和所述盐酸吸收塔,用于容置所述稀酸冷却器冷却后的盐酸溶液并输送至所述盐酸吸收塔中。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对位酯生产系统,包括所述氯磺酸生产装置和对应该氯磺酸生产装置设置的磺化釜;所述磺化釜上设置有氯磺酸上料组件,其与所述二次反应塔对应连接,用于容置所述二次反应塔生成的氯磺酸并实现其向所述磺化釜的上料;且所述磺化釜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盐酸吸收塔的出料口,用于将所述磺化釜中发生氯磺化反应时生成的氯化氢气体输送到盐酸吸收塔中。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对应所述磺化釜依次设置的稀释釜、第一压滤机、还原设备、第二压滤机、缩合反应釜、离心设备和酯化釜;所述第一压滤机和所述第二压滤机中分别设置有自动上料组件,即第一上料组件和第二上料组件;所述第一上料组件的一端对应所述还原设备的进料口设置,用于将完成压滤后的固态物料自动上料到所述还原设备中;所述第二上料组件的一端对应所述缩合反应釜的进料口设置,以将完成压滤的固态物料输送到所述缩合反应釜。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自动上料组件为传送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还原设备和所述缩合反应釜中分别设置有酸碱度检测单元,并对应所述酸碱度检测单元设置有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酸碱度检测单元和所述自动上料组件以电连接,用于接收来自所述酸碱度检测单元的检测信号并控制相应的自动上料组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废水处理设备;所述第一压滤机、所述第二压滤机和所述离心设备分别连接该废水处理设备,以将分离出的废液输送到所述废水处理设备。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对应所述磺化釜还设置有退热冰上料组件和亚砜上料组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对应所述还原设备设置有液碱上料组件和焦亚硫酸盐上料组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对应所述缩合反应釜设置有环氧乙烷上料组件和稀酸上料组件。上述改进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总体而言,通过本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氯磺酸生产装置,其通过SO3蒸发器、盐酸罐、解析塔、一次反应塔、冷凝器和二次反应塔等部件的设置,可有效实现SO3气体、氯化氢气体的生成,并经过一次反应和二次反应来完成氯磺酸的气相合成,能有效实现SO3气体和氯化氢气体的充分反应,气体的利用率高,并能准确、快速地生成氯磺化反应所需要的氯磺酸,确保氯磺酸的纯度以及减少尾气的排放;(2)本技术的氯磺酸生产装置,其通过对应设置盐酸回收组件,即对应二次反应塔设置SO3吸收塔、二道水吸收器,和对应解析塔设置稀酸冷却器和稀酸槽,以及对应二道水吸收器和稀酸槽设置盐酸吸收塔,从而有效实现了气相反应后排出废气中盐酸的回收和解析塔中解析出盐酸气体后的稀酸的回收,实现了盐酸的回收利用,避免了盐酸排放对环境的破坏,降低原料成本的同时有效实现了节能环保;(3)本技术的对位酯生产系统,其包含氯磺酸生产装置和磺化釜,通过将磺化釜与盐酸吸收塔对应连通,有效实现了氯磺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氯化氢气体的回收,避免了废气排放对空气的污染,实现了盐酸的回收再利用,节约了原料成本;(4)本技术的对位酯生产系统,其通过第一压滤机、第二压滤机和离心设备的对应设置,有效减少了传统抽滤设备、闪蒸干燥设备的使用,利用在压滤机中设置自动上料组件,有效实现了固液分离后固态物料的自动上料,避免了传统工艺中物料干湿分离后需要人工将干物料铲出时的人力工作,减少了人力成本,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对位酯的生产效率,降低了对位酯的生产成本;(5)本技术的对位酯生产系统,其通过在还原设备、缩合反应釜中对应设置酸碱度检测单元,并对应其设置控制单元,且将酸碱度检测单元、控制单元和自动上料组件对应连通为酸碱度检测控制系统,利用酸碱度检测单元的酸碱度检测结果,结合控制单元的控制,实现了自动上料组件的停机控制、加速控制或者减速控制,从而确保了还原设备和缩合反应釜中相关反应进行时酸碱度控制的准确性,提升了对位酯生产的效率和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氯磺酸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SO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氯磺酸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SO3蒸发器、盐酸罐、解析塔、一次反应塔、冷凝器和二次反应塔;
所述SO3蒸发器与所述一次反应塔对应连通,用于产生SO3气体并输送到所述一次反应塔中;
所述盐酸罐、所述解析塔和所述一次反应塔依次连通,使得该盐酸罐中的盐酸溶液可通入到所述解析塔中并产生氯化氢气体通入到所述一次反应塔中;
所述一次反应塔、所述冷凝器和所述二次反应塔依次连通,用于SO3气体和氯化氢气体经过一次反应、冷凝和二次反应后生成氯磺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氯磺酸生产装置,其中,还设置有盐酸回收组件;
所述盐酸回收组件包括对应所述二次反应塔设置的SO3吸收塔和二道水吸收器,和对应所述解析塔设置的稀酸冷却器和稀酸槽,以及与所述盐酸罐连通的盐酸吸收塔;
所述SO3吸收塔连通所述二次反应塔,用于吸收该二次反应塔反应后排出废气中的SO3,且所述二道水吸收器分别连通所述SO3吸收塔和所述盐酸吸收塔;
所述稀酸冷却器连通所述解析塔,用于解析出氯化氢气体后稀酸的冷却;所述稀酸槽分别连通所述稀酸冷却器和所述盐酸吸收塔,用于容置所述稀酸冷却器冷却后的盐酸溶液并输送至所述盐酸吸收塔中。


3.一种对位酯生产系统,包括权利要求2所述的氯磺酸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应氯磺酸生产装置设置的磺化釜;
所述磺化釜上设置有氯磺酸上料组件,其与所述二次反应塔对应连接,用于容置所述二次反应塔生成的氯磺酸并实现其向所述磺化釜的上料;且
所述磺化釜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盐酸吸收塔的出料口,用于将所述磺化釜中发生氯磺化反应时生成的氯化氢气体输送到盐酸吸收塔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松鹏尚爱国夏光林黄胜勇
申请(专利权)人:荆门市丽康源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