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8930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滤装置,属于对位酯生产设备领域,其对应设置有止推板、压紧板和压滤单元等部件,通过止推板、压滤单元上对应通孔的设置,以及压滤单元上对应结构的设置,可有效实现物料的进料和压滤;同时,通过自动上料组件的对应设置,可有效实现固液分离后固态物料的快速送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压滤装置,其结构简单,控制简便,能有效实现物料的固液分离和自动上料,提升物料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物料固液分离过程中的人力工作量,降低人力成本,提升对位酯的生产效率和制备精度,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滤装置
本技术属于对位酯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滤装置。
技术介绍
对位酯是暂时性水溶性基团,不仅能提高染料应用时的溶解度,而且染色时含有羟乙基砜硫酸酯基的活性染料对纤维亲和力低,能达到匀染的效果,与纤维作用生成染料—纤维醚键,醚键耐酸性和热稳定性好,有利于提高洗涤效率和印染产品的湿牢度。鉴于此,对位酯成为了活性染料最重要的中间体,并广泛应用于合成EF型、KN型、M/KM型、ME型等含乙烯砜基型活性染料。同时,活性染料已经成为我国目前第二大类染料品种,呈现出快速的发展势头,市场需求也需要越高。因此,对于对位酯的需求也逐年增加。目前,在对位酯的生产过程中,抽滤器的应用十分广泛,通常在还原设备前和缩合反应釜前都需要设置抽滤器,利用抽滤器的对应抽滤实现物料的固液分离,能一定程度上满足生产的需要。但是,传统的抽滤器抽滤后的固态物料往往含水率较高,不能充分满足生产的需求;同时,传统的抽滤器在完成抽滤后往往需要人工将抽滤后的固态物料挖出,再运送至下一级反应设备,这样虽然能在工艺上能满足生产的需要,但极大地增加了人工生产的劳动量,增加了人力成本,也会对操作人员带来一定的受伤风险,影响对位酯生产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压滤装置,其中通过对应设置压滤装置的结构,使得压滤装置可以在实现压滤物料的同时对固态物料进行压力风吹干,降低固态物料的含水率,再加上自动上料组件的对应设置,使得压滤后的物料可以快速准确地上料至下一反应设备,有效减少了人力劳动的工作量,提升了对位酯生产的准确性和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压滤装置,包括机架和设置在机架上的止推板和压紧板,所述止推板和所述压紧板之间并排设置有多个压滤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板可在外力作用下靠近所述止推板或者远离所述止推板,以将各所述压滤单元压紧或者解除各压滤单元的抵紧;且各压滤单元的下方设置有自动上料组件,完成压滤的固态物料可对应掉落在所述自动上料组件上,并由其实现该固态物料的输送和上料。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止推板上开设有贯穿两端面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进料孔;所述第一通孔开设在该止推板的顶部,所述第二通孔开设在所述止推板的底部,且所述进料孔开设在所述止推板的中部;相应地,各所述压滤单元上分别开设有对应的通孔,即与所述第一通孔同轴对正的第三通孔,与所述进料孔同轴对正的第四通孔,以及与所述第二通孔同轴对正的第五通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滤单元包括压滤板和滤布,所述滤布包覆在该压滤板板的两侧端面上,且相邻两压滤单元在抵紧时以各自端面上的滤布抵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滤板的两侧端面上分别开设有一定深度的凹槽,所述凹槽不延伸至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五通孔,并不与所述压滤板的边缘连通,且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五通孔以漏液孔连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自动上料组件为传送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对应所述压紧板设置的动力单元和对应该动力单元设置的电控箱;所述动力单元用于驱动所述压紧板靠近所述止推板或者背离所述止推板,其与所述电控箱以电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力单元为气缸或者液压缸。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通孔为分设于所述止推板顶部两侧的两个,且所述第二通孔为分设于所述止推板底部两侧的两个;相应地,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五通孔分别对应设置为两个。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止推板正对所述压紧板的一侧同轴设置有端板,所述压紧板正对所述止推板的一侧设置有尾板;所述端板上同轴开设有连通所述止推板上各通孔的贯穿孔。上述改进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总体而言,通过本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压滤装置,其对应设置有止推板、压紧板和压滤单元等部件,通过止推板、压滤单元上对应通孔的设置,以及压滤单元上对应结构的设置,可有效实现物料的进料和压滤,提升物流固液分离的效率和质量,从而提升对位酯生产的效率和质量;(2)本技术的压滤装置,其通过对应压滤单元设置自动上料单元,使得完成压滤的物料可以对应掉落在自动上料单元上,并由其实现固态物料的自动、快速准确的上料,相较于传统的抽滤器而言,有效避免了物料固液分离后固态物料的铲出过程,减少了人工操作的工作量,降低了人力成本,提升了物料上料的效率和准确性;(3)本技术的压滤装置,其通过在止推板上对应设置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有效实现了清洗液或者压缩空气的进入和排出,实现了固态物料的精确化处理,进一步降低了固态物料的含水率,提升了物料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4)本技术的压滤装置,其结构简单,控制简便,能有效实现物料的固液分离和自动上料,提升物料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物料固液分离过程中的人力工作量,降低人力成本,提升对位酯的生产效率和制备精度,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压滤装置的整体结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压滤装置的整体结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压滤装置的压滤单元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压滤装置的压滤单元在A-A向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压滤装置的压滤单元在B-B向的剖视图;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1.止推板,101.端板,102.第一通孔,103.进料孔,104.第二通孔;2.压滤单元,201.压滤板,202.滤布,203.第三通孔,204.第四通孔,205.第五通孔,206.漏液孔;3.压紧板,301.尾板;4.动力单元,5.电控箱,6.自动上料组件,7.机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滤装置,包括机架和设置在机架上的止推板和压紧板,所述止推板和所述压紧板之间并排设置有多个压滤单元,其特征在于,/n所述压紧板可在外力作用下靠近所述止推板或者远离所述止推板,以将各所述压滤单元压紧或者解除各压滤单元的抵紧;且/n各压滤单元的下方设置有自动上料组件,完成压滤的固态物料可对应掉落在所述自动上料组件上,并由其实现该固态物料的输送和上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滤装置,包括机架和设置在机架上的止推板和压紧板,所述止推板和所述压紧板之间并排设置有多个压滤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紧板可在外力作用下靠近所述止推板或者远离所述止推板,以将各所述压滤单元压紧或者解除各压滤单元的抵紧;且
各压滤单元的下方设置有自动上料组件,完成压滤的固态物料可对应掉落在所述自动上料组件上,并由其实现该固态物料的输送和上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滤装置,其中,所述止推板上开设有贯穿两端面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进料孔;所述第一通孔开设在该止推板的顶部,所述第二通孔开设在所述止推板的底部,且所述进料孔开设在所述止推板的中部;相应地,
各所述压滤单元上分别开设有对应的通孔,即与所述第一通孔同轴对正的第三通孔,与所述进料孔同轴对正的第四通孔,以及与所述第二通孔同轴对正的第五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滤装置,其中,所述压滤单元包括压滤板和滤布,所述滤布包覆在该压滤板的两侧端面上,且相邻两压滤单元在抵紧时以各自端面上的滤布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滤装置,其中,所述压滤板的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松鹏尚爱国夏光林黄胜勇
申请(专利权)人:荆门市丽康源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