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用监控设备的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21111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4 2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人机用监控设备的固定装置,由底座、上固定杆、下固定杆、移动杆及旋转头组成;所述的底座底部固定于上固定杆和下固定杆上,所述的固定杆两端分别与移动杆通过扭簧连接;所述的移动杆自由端端部设置有固定扣,所述的旋转头卡接于所述的底座上,第一弧形凸棱与第一弧形卡口相互插接并旋转后,第一弧形凸棱与第一弧形卡槽相互卡合,第二弧形凸棱卡接于下唇件与弧形弹性件之间,本装置便于拆卸,可折叠,占用空间小,对车辆要求低。

A fixed device of monitoring equipment for UAV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机用监控设备的固定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无人机
,具体涉及一种无人机用监控设备的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或者由车载计算机完全或间歇地自主操作。随着我国无人机技术的进步,无人机的价格也在不断下降,越来越多的无人机进入普通人的家庭。目前,无人机在航拍、农业、植保、微型自拍、快递运输、灾难救援、观察野生动物、监控传染病、测绘、新闻报道、电力巡检、救灾、影视拍摄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与此同时,随着无人机使用要求的不断降低,黑飞的现象也愈加严重,对大型会议的安保,机场、车站、军队驻地等场所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对于无人机的监控,显得十分重要。目前,对于无人机监控,车载装置直接焊接或使用螺栓固定在车上,无法或很难进行拆卸保养,同时,装载监控设备的特种车辆体积过大,对于部分道路狭窄的地区,车辆难以通过,极大的限制了监控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无人机用监控设备的固定装置。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无人机用监控设备的固定装置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无人机用监控设备的固定装置,由底座、上固定杆、下固定杆、移动杆及旋转头组成;底座底部固定于上固定杆和下固定杆上,上固定杆和下固定杆两端分别与移动杆通过扭簧连接;移动杆自由端端部设置有固定扣;旋转头卡接于底座上,旋转头的截面为T型,顶部为圆形盘,监控设备通过螺栓固定在其顶部,下部为圆柱体,底座上开设有容纳圆柱体的凹槽,凹槽内壁顶部圆周等间距设置有3-5个第一弧形凸棱,圆柱体顶部圆周设置有与第一弧形凸棱相配合的第一弧形卡槽,两第一弧形卡槽之间形成第一弧形卡口,第一弧形卡槽由弹性材料制成的上唇件和下唇件组成,圆柱体圆周下唇件下方设置有第二弧形凸棱,底座凹槽内壁圆周第一弧形凸棱下方设置有弧形弹性件,第一弧形凸棱与第一弧形卡口相互插接并旋转后,第一弧形凸棱与第一弧形卡槽相互卡合,第二弧形凸棱卡接于下唇件与弧形弹性件之间。使用时,通过以下步骤将固定装置固定于车顶行李架上:1、将两个移动杆向两边展开;2、将固定扣从车顶行李架的两侧向内滑入;3、将固定扣的螺栓旋紧,从而将固定扣固定在车顶行李架上;4、将无人机用监控装置事先安装在旋转头的上端;5、将旋转头旋入在底座上,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利用弹性材料的弹力,将第二弧形凸棱卡接在弧形弹性件和下唇件之间;将第一弧形凸棱卡接在上唇件和下唇件之间。使用结束后,通过以下步骤拆卸固定装置:1、逆时针旋转旋转头,第二弧形凸棱从弧形弹性件和下唇件之间旋出;第一弧形凸棱从上唇件和下唇件之间旋出;2、旋开固定扣的螺栓;3、将固定扣从车顶行李架的两侧向外滑出,此时移动杆自由端受扭簧的弹力,带动移动杆向固定杆中点位置转动;4、向上提拉底座,即可将固定装置从车顶卸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可通过固定扣,将设备与车顶行李架相连,极大降低了对于监控用车辆的要求。(2)移动杆与固定杆通过扭簧相连,既可在使用时保证装置的稳定性,又可在不用时折叠收起,大大减少了占用空间。(3)固定扣为快拆式结构,方便拆卸保养。(4)采用卡扣式连接,仅一人即可完成监控设备的拆装工作。(5)装置采用钛合金结构,质量轻,耐腐蚀,同时具有承重力高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展开结构俯视图;图2是底座剖面图;图3是底座俯视图图4是旋转头剖面图;图5是旋转头仰视图图6是旋转头与底座插接后剖面图;1.底座2.上固定杆3.下固定杆4.移动杆5.旋转头6.固定扣7.第一弧形凸棱8.第一弧形卡槽9.第一弧形卡口10.上唇件11.下唇件12.弧形弹性件13.螺栓14.第二弧形凸棱。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实施例1一种无人机用监控设备的固定装置,所述装置由底座1、上固定杆2、下固定杆3、移动杆4及旋转头5组成;所述的底座1底部固定于固定于上固定杆2和下固定杆3上,所述的上固定杆2和下固定杆3两端分别与移动杆4通过扭簧连接;所述的移动杆4自由端端部设置有固定扣6;所述的旋转头5卡接于所述的底座1上,所述的旋转头的截面为T型,顶部为圆形盘,监控设备通过螺栓固定在其顶部,下部为圆柱体,所述的底座1上开设有容纳圆柱体的凹槽,所述的凹槽内壁顶部圆周等间距设置有3-5个第一弧形凸棱7,所述的圆柱体顶部圆周设置有与第一弧形凸棱相配合的第一弧形卡槽8,两第一弧形卡槽之间形成第一弧形卡口9,所述的第一弧形卡槽8由弹性材料制成的上唇件10和下唇件11组成,所述的圆柱体圆周下唇件11下方设置有第二弧形凸棱14,所述的凹槽内壁圆周第一弧形凸棱11下方设置有弧形弹性件12,第一弧形凸棱7与第一弧形卡口9相互插接并旋转后,第一弧形凸棱7与第一弧形卡槽8相互卡合,第二弧形凸棱14卡接于下唇件11与弹性件12之间。所述的固定扣6,主体为U型结构,两端部开孔,孔内壁有螺纹,并通过螺栓13相连。使用时,通过以下步骤将固定装置固定于车顶行李架上:1、将两个移动杆4向两边展开;2、将固定扣6从车顶行李架的两侧向内滑入;3、将固定扣6的螺栓13旋紧,从而将固定扣6固定在车顶行李架上;4、将无人机用监控装置事先安装在旋转头5的上端;5、将旋转头5旋入在底座1上,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利用弹性材料的弹力,将第二弧形凸棱14卡接在弧形弹性件12和下唇件11之间;将第一弧形凸棱7卡接在上唇件10和下唇件11之间。使用结束后,通过以下步骤拆卸固定装置:1、逆时针旋转旋转头5,第二弧形凸棱14从弧形弹性件12和下唇件11之间旋出;第一弧形凸棱7从上唇件10和下唇件11之间旋出;2、旋开固定扣6的螺栓13;3、将固定扣6从车顶行李架的两侧向外滑出,此时移动杆4自由端受扭簧的弹力,带动移动杆4向固定杆中点位置转动;4、向上提拉底座1,即可将固定装置从车顶卸下。优选地,所述的弹性材料为硬质橡胶。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人机用监控设备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由底座(1)、上固定杆(2)、下固定杆(3)、移动杆(4)及旋转头(5)组成;所述的底座(1)底部固定于上固定杆(2)和下固定杆(3)上,所述的上固定杆(2)和下固定杆(3)两端分别与移动杆(4)通过扭簧连接;所述的移动杆(4)自由端端部设置有固定扣(6);所述的旋转头(5)卡接于所述的底座(1)上,所述的旋转头的截面为T型,顶部为圆形盘,监控设备通过螺栓固定在其顶部,下部为圆柱体,所述的底座(1)上开设有容纳圆柱体的凹槽,所述的凹槽内壁顶部圆周等间距设置有3-5个第一弧形凸棱(7),所述的圆柱体顶部圆周设置有与第一弧形凸棱相配合的第一弧形卡槽(8),两第一弧形卡槽之间形成第一弧形卡口(9),所述的第一弧形卡槽(8)由弹性材料制成的上唇件(10)和下唇件(11)组成,所述的圆柱体圆周下唇件(11)下方设置有第二弧形凸棱(14),所述的凹槽内壁圆周第一弧形凸棱(11)下方设置有弧形弹性件(12),第一弧形凸棱(7)与第一弧形卡口(9)相互插接并旋转后,第一弧形凸棱(7)与第一弧形卡槽(8)相互卡合,第二弧形凸棱(14)卡接于下唇件(11)与弧形弹性件(12)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用监控设备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由底座(1)、上固定杆(2)、下固定杆(3)、移动杆(4)及旋转头(5)组成;所述的底座(1)底部固定于上固定杆(2)和下固定杆(3)上,所述的上固定杆(2)和下固定杆(3)两端分别与移动杆(4)通过扭簧连接;所述的移动杆(4)自由端端部设置有固定扣(6);所述的旋转头(5)卡接于所述的底座(1)上,所述的旋转头的截面为T型,顶部为圆形盘,监控设备通过螺栓固定在其顶部,下部为圆柱体,所述的底座(1)上开设有容纳圆柱体的凹槽,所述的凹槽内壁顶部圆周等间距设置有3-5个第一弧形凸棱(7),所述的圆柱体顶部圆周设置有与第一弧形凸棱相配合的第一弧形卡槽(8),两第一弧形卡槽之间形成第一弧形卡口(9),所述的第一弧形卡槽(8)由弹性材料制成的上唇件(10)和下唇件(11)组成,所述的圆柱体圆周下唇件(11)下方设置有第二弧形凸棱(14),所述的凹槽内壁圆周第一弧形凸棱(11)下方设置有弧形弹性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友贤马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贝壳防务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