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杯托和扶手加热制冷的扶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2102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4 2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杯托和扶手加热制冷的扶手结构,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包括:扶手发泡,其内设有第一收容槽和第二收容槽。导风层,设于第一收容槽内。杯托底座,设于第二收容槽内,包括散温层杯托层,杯托层内收容有至少一杯托,散温层内设有散温格栅,杯托和散温格栅之间设有半导体芯片。散温层内设有第一导流通道,杯托层与导风层连通形成第二导流通道。杯托盖轨道,包括设有第三收容槽和滑轨的主体部,滑轨上滑设有杯托盖。第一风扇,设于杯托底座内。第二风扇,设于杯托盖轨道内。控制模块,固定在第三收容槽内,用于控制半导体芯片的温度,并控制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的开启和关闭。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扶手结构集成有杯托和扶手加热、制冷的功能。

A handrail structure with integrated cup holder and handrail heating and coo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杯托和扶手加热制冷的扶手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集成杯托和扶手加热制冷的扶手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普及率越来越高,市场对汽车的便利性愈发关注,各种新功能配置应运而生。乘员在乘坐车辆时,天气炎热,希望饮用凉水;天气寒冷时,希望饮用热水。可满足乘员水杯加热制冷的杯托作为适应市场要求的新配置,逐渐在车型中应用起来。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在扶手箱杯托底端设置半导体芯片,半导体芯片在通电后能够实现快速加热或制冷,以快速加热或冷却杯托内茶杯或饮料。然而扶手作为乘员皮肤直接接触的区域,相比汽车座椅的其他区域更加需要加热和制冷的功能。而目前的扶手主要是对杯具进行加热,不能为扶手加热,功能较为单一,满足不了需求。此外,由于加热制冷模块需要空气流通来实现功能,对布置空间要求较高,扶手尺寸有限,难以布置多套加热制冷模块,且布置多套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杯托和扶手加热制冷的扶手结构,其既能对杯托进行加热又能对扶手进行加热。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集成杯托和扶手加热制冷的扶手结构,包括:扶手发泡,其内设有成台阶状的第一收容槽和第二收容槽;设有通孔的导风层,其设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内;杯托底座,其设于所述第二收容槽内,所述杯托底座包括散温层和形成于所述散温层上的杯托层,所述杯托层内收容有至少一杯托,所述散温层内设有散温格栅,所述杯托和散温格栅之间设有半导体芯片;所述散温层内设有第一导流通道,所述杯托层与所述导风层连通以形成第二导流通道;杯托盖轨道,其包括卡接在所述杯托底座上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上设有第三收容槽,且所述主体部上还设有滑轨,所述滑轨上滑设有杯托盖;第一风扇,其设置在所述杯托底座内并靠近所述第一导流通道;第二风扇,其设置在所述杯托盖轨道内并靠近所述第二导流通道;控制模块,其固定在所述第三收容槽内,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半导体芯片的温度,并用于接收的所述杯托和杯托盖的状态以控制所述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的开启和关闭。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杯托盖轨道内还设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杯托是否使用以及所述杯托盖是否开启,并将检测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模块。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控制模块被配置为:仅当所述传感器检测到至少一所述杯托未使用,且该杯托对应的杯托盖关闭时,所述控制模块可同时打开所述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散温层的一侧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散温格栅和散温层围成的区域与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形成所述第一导流通道。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杯托层上设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通过导风管与所述导风层连通以形成所述第二导流通道。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导风管之间还设有出风口盖板。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扶手结构还包括扶手壳体,所述扶手壳体包括相互连接且卡接在所述杯托盖轨道上的侧板和盖板,所述侧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风扇、第二风扇和第一出风口对齐设置的格栅,所述盖板上设有与所述控制模块对齐设置的开口,以及与所述杯托对齐设置的导引槽。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扶手结构还包括扶手骨架,所述扶手骨架包括转轴和架体,所述转轴穿设在所述扶手发泡上,且所述转轴的两端均伸出所述扶手发泡,所述架体固定在所述转轴上并嵌设在所述扶手发泡内,且所述架体的一端还卡设在所述导引槽和杯托层之间。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扶手结构还包括套设在所述扶手发泡上的面套。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杯托层内收容有两个所述杯托,每个所述杯托与所述散温格栅之间均设有一半导体芯片,所述杯托盖轨道包括两个与所述杯托对应的滑轨,每个所述滑轨上均滑设有一个杯托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的集成杯托和扶手加热制冷的扶手结构,其包括控制模块、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并通过设置第一导流通道和第二导流通道,利用杯托制冷或加热产生的冷热空气在第一导流通道和第二导流通道流动,以实现杯托加热时的散热以及对扶手的加热或制冷,相比现有技术,其功能更加全面,能够满足乘员的需求,而且只需一套加热制冷模块,其结构简单,尺寸较小,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扶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扶手结构的爆炸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扶手结构的正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扶手结构的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扶手结构的右视图;图6为图3的剖视图A-A;图7为图4的剖视图B-B;图8为图4的剖视图C-C。图中:1-扶手发泡,11-第一收容槽,12-第二收容槽,2-导风层,3-杯托底座,31-散温层,32-杯托层,33-散温格栅,34-半导体芯片,35-第一进风口,36-第一出风口,37-导风管,38-风口盖板,4-杯托,41-杯托盖,5-杯托盖轨道,51-主体部,52-第三收容槽,53-滑轨,54-传感器,6-第一风扇,7-第二风扇,8-控制模块,9-扶手壳体,91-侧板,92-盖板,93-格栅,94-开口,95-导引槽,100-扶手骨架,101-转轴,102-架体,200-面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参见图1至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集成杯托和扶手加热制冷的扶手结构,其包括扶手发泡1、导风层2、杯托底座3、杯托4、杯托盖轨道5、第一风扇6、第二风扇7和控制模块8。其中,扶手发泡1,其内设有成台阶状的第一收容槽11和第二收容槽12。设有通孔的导风层2,其设于第一收容槽11内。杯托底座3,其设于第二收容槽12内,杯托底座3包括散温层31和形成于散温层31上的杯托层32,杯托层32内收容有至少一杯托4,散温层31内设有散温格栅33,杯托4和散温格栅33之间设有半导体芯片34;散温层31内设有第一导流通道,杯托层32与导风层2连通以形成第二导流通道。杯托盖轨道5,其包括卡接在杯托底座3上的主体部51,主体部上设有第三收容槽52,且主体部51上还设有滑轨53,滑轨53上滑设有杯托盖41。第一风扇6,其设置在杯托底座3内并靠近第一导流通道。第二风扇7,其设置在杯托盖轨道5内并靠近第二导流通道;控制模块8,其固定在第三收容槽52内,控制模块8用于控制半导体芯片34的温度,并用于接收的杯托4和杯托盖41的状态以控制第一风扇6和第二风扇7的开启和关闭。在使用该集成杯托和扶手加热制冷的扶手结构,需要使用杯托4加热时,打开滑轨53上滑设置的杯托盖41,将水杯放至杯托4内,控制模块8控制半导体芯片34给杯托4加热,由于帕尔贴原理半导体芯片34的一侧发热,另一侧温度就会降低,引起散温层31内的散温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杯托和扶手加热制冷的扶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扶手发泡(1),其内设有成台阶状的第一收容槽(11)和第二收容槽(12);/n设有通孔的导风层(2),其设于所述第一收容槽(11)内;/n杯托底座(3),其设于所述第二收容槽(12)内,所述杯托底座(3)包括散温层(31)和形成于所述散温层(31)上的杯托层(32),所述杯托层(32)内收容有至少一杯托(4),所述散温层(31)内设有散温格栅(33),所述杯托(4)和散温格栅(33)之间设有半导体芯片(34);所述散温层(31)内设有第一导流通道,所述杯托层(32)与所述导风层(2)连通以形成第二导流通道;/n杯托盖轨道(5),其包括卡接在所述杯托底座(3)上的主体部(51),所述主体部上设有第三收容槽(52),且所述主体部(51)上还设有滑轨(53),所述滑轨(53)上滑设有杯托盖(41);/n第一风扇(6),其设置在所述杯托底座(3)内并靠近所述第一导流通道;/n第二风扇(7),其设置在所述杯托盖轨道(5)内并靠近所述第二导流通道;/n控制模块(8),其固定在所述第三收容槽(52)内,所述控制模块(8)用于控制所述半导体芯片(34)的温度,并用于接收的所述杯托(4)和杯托盖(41)的状态以控制所述第一风扇(6)和第二风扇(7)的开启和关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杯托和扶手加热制冷的扶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扶手发泡(1),其内设有成台阶状的第一收容槽(11)和第二收容槽(12);
设有通孔的导风层(2),其设于所述第一收容槽(11)内;
杯托底座(3),其设于所述第二收容槽(12)内,所述杯托底座(3)包括散温层(31)和形成于所述散温层(31)上的杯托层(32),所述杯托层(32)内收容有至少一杯托(4),所述散温层(31)内设有散温格栅(33),所述杯托(4)和散温格栅(33)之间设有半导体芯片(34);所述散温层(31)内设有第一导流通道,所述杯托层(32)与所述导风层(2)连通以形成第二导流通道;
杯托盖轨道(5),其包括卡接在所述杯托底座(3)上的主体部(51),所述主体部上设有第三收容槽(52),且所述主体部(51)上还设有滑轨(53),所述滑轨(53)上滑设有杯托盖(41);
第一风扇(6),其设置在所述杯托底座(3)内并靠近所述第一导流通道;
第二风扇(7),其设置在所述杯托盖轨道(5)内并靠近所述第二导流通道;
控制模块(8),其固定在所述第三收容槽(52)内,所述控制模块(8)用于控制所述半导体芯片(34)的温度,并用于接收的所述杯托(4)和杯托盖(41)的状态以控制所述第一风扇(6)和第二风扇(7)的开启和关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杯托和扶手加热制冷的扶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杯托盖轨道(5)内还设有传感器(54),所述传感器(54)用于检测所述杯托(4)是否使用以及所述杯托盖(41)是否开启,并将检测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模块(8)。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成杯托和扶手加热制冷的扶手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模块(8)被配置为:仅当所述传感器(54)检测到至少一所述杯托(4)未使用,且该杯托(4)对应的杯托盖(41)关闭时,所述控制模块(8)可同时打开所述第一风扇(6)和第二风扇(7)。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杯托和扶手加热制冷的扶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温层(31)的一侧设有第一进风口(35)和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鹏飞侯李娜刘俊辉陈震刘熠荣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