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涂抹型风味芝麻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16019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4 21:26
本申请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涂抹型风味芝麻酱。以重量份数计,其配方原料包括:芝麻酱100份,口感风味料10~30份,吸油物质4~8份,麦芽糊精13~17份,植物油脂9~21份,乳化剂0.4~1.2份,食用盐0.2~0.9。发明专利技术人通过对对芝麻酱的流变性及稳定性的改进,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涂抹型的膏状芝麻酱新产品,该产品与常规涂抹型调味酱类似,可以直接涂抹于面包、馒头等主食食用,也可作为配料广泛应用于薄脆饼干、三明治、甜饼、烘烤食品、糖果、早餐谷类食物和冰激凌等食品加工使用,由于其口感和品质较优,加上相关制备工艺较为成熟,因此使得本申请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A kind of spread sesame pas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涂抹型风味芝麻酱
本申请属于食品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涂抹型风味芝麻酱。
技术介绍
在国内外调味品市场中,品种繁多的调味酱是一个单独的调味品类型。涂抹酱作为调味酱中的一个类别,在人们的日常饮食中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例如常见的果酱、番茄酱、沙拉酱、花生酱等,经常用于配合面包、吐司等烘焙类食品的食用,因而广受人们欢迎。芝麻酱作为一种佐餐调配酱,因其富含蛋白质、脂肪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因此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重要的调味酱。但因其存储过程中常见的析油及口感品质等问题,对其质地以及涂抹性等构成了较大影响,因此实际食用过程中多是作为凉拌或者火锅蘸料使用,鲜见用于面包、饼干类制品的佐餐配料应用。现有研究认为,芝麻酱为一种固-液多相热力学不稳定体系。液相主要为芝麻油,固相主要是变性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木质纤维素和灰分以及蛋白质和其他物质的结合物。固相中的高分子化合物的亲水性远比亲油性强,由此不利于芝麻酱的稳定性。而芝麻酱固相颗粒的沉降速度与颗粒直径、两相密度差成正比,与油相黏度成反比。此外,芝麻酱固相中的小颗粒形成密度大于油滴密度的大颗粒,从而使得油滴上浮,最终与底部的固形物分离。与芝麻酱类似,花生酱也存在油酱分离现象。因此常用解决办法是向花生酱中添加氢化植物油,比如氢化菜籽油、大豆油,而添加氢化植物油后,花生酱的硬度有所增加,可较好保持固体的形状,同时可塑性、融合性、乳化性都得到了增强,还能够延长食物的保质期。但因为氢化植物油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食之过量易引发心血管疾病,因此使得氢化植物油在食品中的使用也越来越慎重。而借鉴于花生酱中的相关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提升芝麻酱的产品品质和适用场景,通过对相关辅料的复配,开发设计新的涂抹型的芝麻酱产品,对于丰富人们的饮食口感显然具有积极的技术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以芝麻为主要原料,通过复配矫味剂、稳定剂等辅料,通过对芝麻酱配方的优化对其稳定性进行了改进,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作为涂抹型的芝麻酱升级产品,从而适应不同人群、不同口感和食品品质需求。本申请所采取的技术方案详述如下。一种涂抹型风味芝麻酱,以重量份数计,其配方原料包括:芝麻酱100份,口感风味料10~30份,吸油物质大豆分离蛋白4~8份,麦芽糊精13~17份,固态食用植物油脂(例如采用棕榈油)9~21份,乳化剂磷脂0.4~1.2份,食用盐0.2~0.9份;所述口感风味料为蜂蜜(香甜口感风味,蜂蜜以20%含水率蜂蜜计)、麻辣浸膏(麻辣口感风味)、或卤膏(五香口感风味)。较优配方为:芝麻酱100份,蜂蜜23.50份,大豆分离蛋白6.00份,磷脂0.70份,麦芽糊精16.00份,棕榈油18.00份,食用盐0.8份。所述涂抹型风味芝麻酱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芝麻原料预处理选取清洗干净、无霉变、无异味的芝麻原料,烘炒后备用;芝麻原料预处理过程中,优选将芝麻原料经色选机色选处理,以除去其中的异色粒,从而确保最终产品品质;烘炒时,具体工艺参数可参考设计为:脱皮芝麻出料温度为170℃,黑芝麻出料温度为180℃,白芝麻出料温度为175℃;所述芝麻原料为黑芝麻、白芝麻或者两者的脱皮芝麻中任一种或几种任意比例混合物,但从产品色泽角度而言,优选选择一种作为单一原料;(2)磨料、调配将步骤(1)中炒制后冷却至70℃~80℃的芝麻原料,进行磨料制备成纯芝麻酱;磨料结束后,在纯芝麻酱中先加入液态磷脂搅拌均匀,再加入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和融化后的固态食用植物油脂,混合均匀;为确保口感,可将混合均匀后物料再次研磨;最后加入食盐和口感风味物料,搅拌混合均匀;(3)制备成品将步骤(2)中混合均匀的混合酱在5~10℃(优选7℃)条件下处理不少于24h进行后熟,所得成品即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涂抹型芝麻酱成品;具体生产应用时,可将步骤(2)中所得混合酱先灌装、封口包装成成品后再进行后熟工艺处理。相较于传统芝麻酱产品,本申请所提供的涂抹型芝麻酱产品具有如下特点:(1)传统的芝麻酱久置易出现油酱分层的现象,严重影响产品品质,而本申请的涂抹型芝麻酱呈膏状,不易出现油酱分层的现象,较好的保留了芝麻酱的形态,因此稳定性较好;(2)本申请通过对芝麻酱的复配,没有纯芝麻酱的油腻感,因此可以适合不同人群的口味喜好,因此适用人群较为广泛;(3)相较于传统的芝麻酱,本申请涂抹型芝麻酱的口感更加细腻、爽滑,较好提升了芝麻酱的品质,达到了提升芝麻酱品质的专利技术目的。总体而言,本申请中,专利技术人通过对于相关配方的优化,通过对芝麻酱品质的升级,尤其是通过对芝麻酱的流变性及稳定性的改进,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涂抹型的膏状芝麻酱新产品,该产品与常规涂抹型调味酱类似,可以直接涂抹于面包、馒头等主食食用,也可作为配料广泛应用于薄脆饼干、三明治、甜饼、烘烤食品、糖果、早餐谷类食物和冰激凌等食品加工使用,由于其口感和品质较优,加上相关制备工艺较为成熟,因此使得本申请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也为其他类似产品设计和改良提供了较好借鉴和参考。附图说明图1蜂蜜添加量对涂抹芝麻酱感官及稳定性的影响;图2蜂蜜添加量对涂抹芝麻酱粘度的影响;图3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对涂抹芝麻酱感官及稳定性的影响;图4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对涂抹芝麻酱粘度的影响;图5麦芽糊精添加量对涂抹芝麻酱感官及稳定性的影响;图6麦芽糊精添加量对涂抹芝麻酱粘度的影响;图7棕榈油添加量对涂抹芝麻酱感官及稳定性的影响;图8棕榈油添加量对涂抹芝麻酱粘度的影响;图9磷脂添加量对涂抹芝麻酱感官及稳定性的影响;图10磷脂添加量对涂抹芝麻酱粘度的影响;图11蜂蜜和大豆分离蛋白的交互作用影响感官评分的曲面图;图12蜂蜜和磷脂的交互作用影响感官评分的曲面图;图13大豆分离蛋白和磷脂的交互作用影响感官评分的曲面图;图14大豆分离蛋白和磷脂交互影响离心沉降率的曲面图和等高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在介绍具体实施例前,就下述实施例中所涉及部分实验背景情况简要说明如下。实验仪器:芝麻炒锅,青岛德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分体式胶体磨JMS-13040,廊坊市惠友机械有限公司;相关实验方法及测定指标:(1)芝麻酱感官评分挑选10名专业感官鉴评人员对涂抹芝麻酱进行感官评价,评定指标包括色泽、香气、滋味口感、组织状态和涂抹性5个方面,评定过程中,每人每个样品评价1次,每项指标权重参见评分表1,最终样品得分取平均值;具体评分标准见下表;表1,涂抹芝麻酱感官评分表;(2)芝麻酱离心沉降率称量离心管质量为m1,称取30g的样品于离心管中;以5000r/min离心15min;离心后倒置5min,使离心出的油倒出,然后用脱脂棉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涂抹型风味芝麻酱,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数计,其配方原料包括:芝麻酱100份,口感风味料10~30份,吸油物质4~8份,麦芽糊精13~17份,植物油脂9~21份,乳化剂0.4~1.2份,食用盐0.2~0.9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涂抹型风味芝麻酱,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数计,其配方原料包括:芝麻酱100份,口感风味料10~30份,吸油物质4~8份,麦芽糊精13~17份,植物油脂9~21份,乳化剂0.4~1.2份,食用盐0.2~0.9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涂抹型风味芝麻酱,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物质为大豆分离蛋白,所述乳化剂为磷脂,所述植物油脂为棕榈油,所述口感风味料为蜂蜜、麻辣浸膏或卤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涂抹型风味芝麻酱,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数计,配方原料为:芝麻酱100份,蜂蜜23.50份,大豆分离蛋白6.00份,磷脂0.70份,麦芽糊精16.00份,棕榈油18.00份,食用盐0.8份。


4.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涂抹型风味芝麻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芝麻原料预处理
选取清洗干净、无霉变、无异味的芝麻原料,烘炒后备用;
(2)磨料、调配
将步骤(1)中炒制后芝麻原料,进行磨料制备成纯芝麻酱;
磨料结束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麻琳黄纪念孙强宋国辉游静高文超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