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包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1504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2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包及汽车,该动力电池包包括上箱体和下箱体,下箱体包括下箱体底板,下箱体底板朝向上箱体的一面设有第一放置区域和第二放置区域,第一放置区域包括若干个第一模组子区域,第二放置区域包括若干个第二模组子区域,第二放置区域上设有支撑座,支撑座与下箱体底板可拆卸连接,支撑座远离下箱体底板一端与支撑板可拆卸连接,支撑板背向下箱体底板的一面设有第三放置区域,第三放置区域包括若干个第三模组子区域,第一模组子区域、第二模组子区域、第三模组子区域均用于放置动力电池模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满足同一车型的不同电量续航版本,降低开发成本。

Power battery pack and c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力电池包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是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包及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之一。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私家车。随着各国对环境保护、技术进步和能源安全重视程度的加深,大量消耗化石能源的内燃机弊端日益凸显,采用环保能源的各类动力系统需求越来越迫切,其中以电动化为技术背景的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发展良机。近年来,纯电动新能源汽车认可度逐渐提升,市场对纯电动新能源汽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于传统汽车主机厂具有不小的挑战,为了满足市场以及客户的需求,通常需要对同一车型配置不同的电量续航版本,例如,高配车型需要续航里程高,低配车型需要续航里程低。现有技术中,动力电池包是单独开发的,对同一车型的高低配版本需要重新设计不同的动力电池包,导致开发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动力电池包,满足同一车型的不同电量续航版本,降低开发成本。一种动力电池包,包括上箱体和与所述上箱体配合安装的下箱体,所述下箱体包括下箱体底板,所述下箱体底板朝向所述上箱体的一面设有第一放置区域和与所述第一放置区域相邻的第二放置区域,所述第一放置区域包括若干个第一模组子区域,若干个所述第一模组子区域沿整车X方向呈矩阵式分布,所述第二放置区域包括若干个第二模组子区域,若干个所述第二模组子区域沿整车Y方向矩阵布置;所述第二放置区域上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与所述下箱体底板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座远离所述下箱体底板一端与支撑板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板背向所述下箱体底板的一面设有第三放置区域,所述第三放置区域包括若干个第三模组子区域,若干个所述第三模组子区域沿整车Y方向矩阵布置,所述第一模组子区域、所述第二模组子区域、所述第三模组子区域均用于放置动力电池模组,所述上箱体对应所述第三放置区域的位置设有第一容纳盒,所述第一容纳盒用于容纳放置在所述第三模组子区域上的动力电池模组。根据本技术提出的动力电池包,支撑座与下箱体底板可拆卸连接,支撑座远离下箱体底板一端与支撑板可拆卸连接,当整车为高续航版本时,安装上支撑座和支撑板,在第一模组子区域、第二模组子区域和第三模组子区域均放置动力电池模组,上箱体上的第一容纳盒对放置在第三模组子区域上的动力电池模组进行收容,实现双层动力电池模组,满足高续航需求;当整车为低续航版本时,只需拆下支撑座和支撑板,只在第一模组子区域和第二模组子区域放置动力电池模组,形成单层动力电池模组;因此,在面对同一车型的不同电量续航版本时,无需在对动力电池包重新设计,只需安装或者拆卸支撑座和支撑板即可,降低了开发成本。此外,若干个第一模组子区域沿整车X方向呈矩阵式分布,若干个第二模组子区域沿整车Y方向矩阵布置,若干个第三模组子区域沿整车Y方向矩阵布置,能够提高空间利用率。另外,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动力电池包,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放置区域的上方安装有高压控制盒、电池管理单元、电池监控单元,所述高压控制盒、所述电池管理单元、所述电池监控单元沿整车X方向分布,所述上箱体朝向所述下箱体的一面设有第二容纳盒,所述第二容纳盒与所述高压控制盒、所述电池管理单元、所述电池监控单元的位置对应,所述高压控制盒、所述电池管理单元、所述电池监控单元收容在所述第二容纳盒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放置区域远离所述第二放置区域的一端设有下箱体前端板,所述下箱体前端板与所述下箱体底板垂直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下箱体前端板上设有主回路高压接插口、低压通讯接插口、快充高压接插口,所述主回路高压接插口用于与整车高压回路对接,所述快充高压接插口用于与外界充电设备对接,所述低压通讯接插口用于与整车对接。进一步地,所述下箱体还包括下箱体边框,所述下箱体边框连接在所述下箱体底板的侧边。进一步地,所述下箱体边框上设有若干个支撑钢套,所述支撑钢套用于与整车上的安装点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下箱体边框与所述下箱体底板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加强筋之间设有缺口。进一步地,所述下箱体边框朝向所述上箱体的一面设有凸台,所述下箱体边框远离所述下箱体底板的一端设有边框延展部和边框支撑梁。进一步地,所述下箱体底板的四周设有下固定孔,所述上箱体的四周设有上固定孔,所述上固定孔与所述下固定孔对应设置,通过螺栓穿过所述上固定孔和所述下固定孔,以将所述上箱体与所述下箱体连接在一起。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采用上述动力电池包的汽车。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动力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下箱体的结构示意图(不包含支撑板);图3是下箱体的结构示意图(包含支撑板);图4是下箱体放置了动力电池模组后的结构示意图(包含支撑板);图5是下箱体边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下箱体边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至图6,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出的动力电池包,包括上箱体10和与所述上箱体10配合安装的下箱体20,所述下箱体20包括下箱体底板21和下箱体边框22。其中,上箱体10采用复合材料,下箱体20采用铝型材,能够在满足电池包强度的同时实现轻量化。具体的,所述下箱体底板21的四周设有下固定孔211,所述上箱体10的四周设有上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力电池包,包括上箱体和与所述上箱体配合安装的下箱体,所述下箱体包括下箱体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箱体底板朝向所述上箱体的一面设有第一放置区域和与所述第一放置区域相邻的第二放置区域,所述第一放置区域包括若干个第一模组子区域,若干个所述第一模组子区域沿整车X方向呈矩阵式分布,所述第二放置区域包括若干个第二模组子区域,若干个所述第二模组子区域沿整车Y方向矩阵布置;/n所述第二放置区域上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与所述下箱体底板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座远离所述下箱体底板一端与支撑板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板背向所述下箱体底板的一面设有第三放置区域,所述第三放置区域包括若干个第三模组子区域,若干个所述第三模组子区域沿整车Y方向矩阵布置,所述第一模组子区域、所述第二模组子区域、所述第三模组子区域均用于放置动力电池模组,所述上箱体对应所述第三放置区域的位置设有第一容纳盒,所述第一容纳盒用于容纳放置在所述第三模组子区域上的动力电池模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包,包括上箱体和与所述上箱体配合安装的下箱体,所述下箱体包括下箱体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箱体底板朝向所述上箱体的一面设有第一放置区域和与所述第一放置区域相邻的第二放置区域,所述第一放置区域包括若干个第一模组子区域,若干个所述第一模组子区域沿整车X方向呈矩阵式分布,所述第二放置区域包括若干个第二模组子区域,若干个所述第二模组子区域沿整车Y方向矩阵布置;
所述第二放置区域上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与所述下箱体底板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座远离所述下箱体底板一端与支撑板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板背向所述下箱体底板的一面设有第三放置区域,所述第三放置区域包括若干个第三模组子区域,若干个所述第三模组子区域沿整车Y方向矩阵布置,所述第一模组子区域、所述第二模组子区域、所述第三模组子区域均用于放置动力电池模组,所述上箱体对应所述第三放置区域的位置设有第一容纳盒,所述第一容纳盒用于容纳放置在所述第三模组子区域上的动力电池模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置区域的上方安装有高压控制盒、电池管理单元、电池监控单元,所述高压控制盒、所述电池管理单元、所述电池监控单元沿整车X方向分布,所述上箱体朝向所述下箱体的一面设有第二容纳盒,所述第二容纳盒与所述高压控制盒、所述电池管理单元、所述电池监控单元的位置对应,所述高压控制盒、所述电池管理单元、所述电池监控单元收容在所述第二容纳盒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置区域远离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斌董冰汤桃峰林金源曾龙
申请(专利权)人: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