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击试验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09168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17:46
一种液压冲击试验机,该液压冲击试验机直接利用活塞作阀芯和缸筒作阀套无大流量控制阀的结构,因此无阀内流道和液动力关闭阀口引起的压降损失;缸筒的底端外侧设有可转动的节流调节圈,根据转动角度不同,可调控过流面积,达到控制进入无杆腔流量和冲击能量的目的;缸筒上半部分外侧面设有环形容腔,冲击速度达到所需值后,蓄能器中剩余的高压油进入环形容腔回油箱,使无杆腔压力很快降低,避免或减轻了“二次冲击”;活塞的底端设有圆锥体,复位时便于撑开并插入密封圈,有效保护动密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加工的零件少,能量利用率高,可方便无级调整冲击能量,能避免或减轻“二次冲击”危害,可靠性高等优点。

An impact test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冲击试验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冲击试验机,尤其是一种液压驱动的冲击试验机。
技术介绍
冲击测试能够用于检测被试件承受冲击破坏的能力,通过试验数据优化被试件的结构强度以提高其抗冲击能力。冲击测试过程中的核心元件之一就是一台能产生足够大的冲击能量或冲击速度的冲击试验机。传统的落锤式、摆锤式等冲击试验机冲击能量小、冲击速度低、体积大,采用液压驱动的冲击试验机具有冲击能量大、冲击速度高、体积小等优点,同时可对冲击能量、冲击速度进行调控,是一种实用的冲击试验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实现大冲击能量、高冲击速度的冲击试验,且同时实现对冲击能量、冲击速度进行无极调控,并避免二次冲击现象,本技术提供一种冲击试验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冲击试验机,所述冲击试验机包括底座、缸筒,所述缸筒的底端嵌设在所述底座的盲孔内,所述缸筒的顶端竖直向上延伸至所述底座之上;定义所述缸筒的中心轴方向或平行于所述缸筒的中心轴的方向为轴向,所述缸筒的横截面的直径所在的方向是径向,围绕所述缸筒的中心轴的方向是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冲击试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试验机包括底座、缸筒,所述缸筒的底端嵌设在所述底座的盲孔内,所述缸筒的顶端竖直向上延伸至所述底座之上;/n定义所述缸筒的中心轴方向或平行于所述缸筒的中心轴的方向为轴向,所述缸筒的横截面的直径所在的方向是径向,围绕所述缸筒的中心轴的方向是周向;/n所述缸筒内设有可沿所述轴向上下滑动的活塞和活塞杆,所述活塞杆底端固定在所述活塞上,所述活塞上端面呈台阶面,所述缸筒的顶部设有环形挡肩,所述活塞杆的外壁与所述缸筒顶端的环形挡肩内壁之间形成间隙密封;所述活塞杆、所述缸筒顶端的环形挡肩、所述缸筒的内壁、所述活塞上端面呈台阶面围合成有杆腔;所述活塞的下端面与缸筒的内壁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击试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试验机包括底座、缸筒,所述缸筒的底端嵌设在所述底座的盲孔内,所述缸筒的顶端竖直向上延伸至所述底座之上;
定义所述缸筒的中心轴方向或平行于所述缸筒的中心轴的方向为轴向,所述缸筒的横截面的直径所在的方向是径向,围绕所述缸筒的中心轴的方向是周向;
所述缸筒内设有可沿所述轴向上下滑动的活塞和活塞杆,所述活塞杆底端固定在所述活塞上,所述活塞上端面呈台阶面,所述缸筒的顶部设有环形挡肩,所述活塞杆的外壁与所述缸筒顶端的环形挡肩内壁之间形成间隙密封;所述活塞杆、所述缸筒顶端的环形挡肩、所述缸筒的内壁、所述活塞上端面呈台阶面围合成有杆腔;所述活塞的下端面与缸筒的内壁面、底座上盲孔的底面围合成无杆腔;所述活塞外壁与所述缸筒内壁之间形成间隙密封,该间隙密封将所述缸筒的内腔分隔成位于所述活塞上部的有杆腔和位于所述活塞下部的无杆腔;
所述缸筒顶端环形挡肩下方的侧壁上开设有第八通孔,所述有杆腔通过所述第八通孔连接气动二位三通换向阀的A口;所述气动二位三通换向阀的L口与大气连通;所述气动二位三通换向阀的P口连接高压气泵;所述缸筒的上端周向均布开有若干个第七通孔,所述第七通孔连通缸筒的内腔与外壁;
所述缸筒位于所述底座之上的上半部分的外壁处焊接有环形体,所述缸筒外壁与所述环形体内壁构成环形容腔,所述环形体上开有第十通孔;所述环形容腔通过所述第七通孔与所述有杆腔连通,所述环形容腔通过所述第十通孔和阀门与油箱连通;
所述冲击试验机还包括若干个蓄能器,所述蓄能器围绕所述缸筒的周向布置,所述蓄能器底有蓄能器油口;所述底座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蓄能器油口相连通;
所述底座的盲孔内侧面与所述缸筒的底端外侧面之间还设有节流调节圈;所述节流调节圈的侧壁沿周向等间距设有若干个第二通孔;所述节流调节圈内侧分别设有第三沟槽和第四沟槽,所述第三沟槽位于所述第二通孔上方,所述第四沟槽位于所述第二通孔下方;所述节流调节圈外侧分别设有第五沟槽和第六沟槽,所述第五沟槽位于所述第二通孔上方,所述第六沟槽位于所述第二通孔下方;所述第三沟槽、所述第四沟槽、所述第五沟槽和所述第六沟槽内均设有密封圈;所述节流调节圈通过驱动装置可转动地紧密套设在所述底座的盲孔内侧面与所述缸筒的底端外侧面之间;
所述缸筒底端的侧壁上沿周向等间距设有若干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径向部分重叠相贯通,且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川丁凡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