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使用的上管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9209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6: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灌装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方便使用的上管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有放置区、上管区和推料区,所述放置区上设有输送方向朝向推料区的输送机构,所述推料区上设有推料机构,所述上管机构包括上管座,所述上管座上竖直滑动连接有插管座,所述插管座上水平滑动连接有若干与软管相配合的插杆,所述推料区的正上方设有用于与灌装封尾机的上管道相连的输送道。操作人员不需要将软管从软管盒中取出,只需要将装满软管的软管盒放置于工作台上,将空的软管盒取下即可,劳动强度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使用的上管机
本技术涉及灌装
,特别涉及一种方便使用的上管机。
技术介绍
在制药、日化、化妆品等生产行业中,需要将各种糊状、膏状、粘度流体等物料顺利准确地注入软管中进行包装。而灌装封尾机就是一种将各种糊状、膏状、粘度流体等物料顺利准确地注入软管中,并完成软管封尾的一种设备。公告号为CN20752406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灌装封尾机,包括有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工位转盘,工位转盘的每个工位上设置有软管固定座,机架上设置有用以向软管固定座送入软管的自动上管装置,自动上管装置包括软管仓、上管道以及上管扶手,软管仓与所述上管道连接,上管道与上管扶手连接,上管扶手位于软管固定座上方。该装置可以节省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如图1所示,软管100一般都是放置在软管盒110中,以便运输。现有的灌装封尾机都和上述封尾机类似,在上管过程中,操作人员都是将大量的软管100从软管盒110中取出码放在软管仓中。随着封尾机的启动,软管100会一直不断的消耗,操作人员需要一直不断地从软管盒110中取出软管100再将软管100放入软管仓中,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使用的上管机,具有减轻操作人员劳动强度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方便使用的上管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有上管区和推料区,所述推料区位上管区的端部并与上管区连通,所述工作台上设有位于推料区正上方用于与灌装封尾机的上管道相连的输送道,所述上管区上竖直安装有上管座,所述上管座朝向推料区设有开口,所述上管座内转动连接有升降丝杠,所述上管座内滑动连接有插管座,所述插管座与升降丝杠螺纹连接,所述插管座上水平设有两条滑轨,所述滑轨上水平滑动连接有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若干与软管相配合且指向推料区的插杆,所述插杆与基座之间留有间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将带有软管的软管盒放置于推料区,并使得软管未封口的尾部与上管区正对。此时,升降丝杠转动,带动插管座上下移动,使得插杆与软管盒内的软管正对,基座沿滑轨滑动,插杆从软管的尾部插入软管内,基座后退,将软管从软管盒中取出,插管座上移,插杆位于输送道的上方,基座前进,使得软管与输送道抵触,基座后退,插杆从软管中拔出,软管沿输送道向封尾机的上管道运动。重复上述过程,插杆可将软管盒中的软管逐渐从软管盒中取出,放置于输送道上进行输出。操作人员不需要将软管从软管盒中取出,只需要将装满软管的软管盒放置于工作台上,将空的软管盒取下即可,劳动强度较低。进一步的,所述插杆并排设置,所述插管座上安装有位于插杆上方的压板,所述插管座上竖直安装有压紧气缸,所述压紧气缸的输出轴与压板相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杆插入软管中,压紧气缸的输出轴伸出,压板压在软管上,将压管压紧于插杆上。当软管放置于输送道上时,压紧气缸的输出轴缩回,便于插杆从软管中取出,压紧气缸和压板提高了软管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压板朝向插杆的一面设有防护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层对软管进行保护,防止压板对软管造成的压力过大致使软管损坏,提高软管的质量。进一步的,所述插管座上转动连接有位于两条滑轨之间的上管丝杠,所述基座与上管丝杠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管丝杠转动带动基座往复运动,基座运动的稳定性较强。进一步的,所述输送道上设有输送皮带,所述输送道上安装有若干位于输送皮带上方的限高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输送皮带对软管进行输送,软管从限高板和输送皮带之间穿过,限高板对软管进行限高,防止软管堆叠。进一步的,所述输送道上安装有若干倒“凵”字形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穿设有调节螺栓,所述限高板与调节螺栓的下端相连,所述支撑架上转动连接有与调节螺栓螺纹连接的调节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转动调节筒,可对限高板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可适应不同尺寸的软管。进一步的,所述输送道远离插管座的一侧设有竖直的限位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软管放置于输送道上,限位板对软管进行遮挡和限位,防止软管从输送道上掉落。进一步的,所述插杆与基座通过螺栓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杆与基座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便于插杆的更换和维修。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插杆和输送道的设置,插杆可自动将软管盒中的软管取出,操作人员不需要将软管从软管盒中取出,只需要将装满软管的软管盒放置于工作台上,将空的软管盒取下即可,劳动强度较低。附图说明图1是
技术介绍
中装有软管的软管盒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一中用于体现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一中用于体现推料区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一中上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一中插管座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实施例一中插杆与基座的连接示意图;图8是图2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00、软管;110、软管盒;1、机架;2、工作台;21、放置区;211、挡板;22、上管区;23、推料区;231、斜坡;24、输送道;241、输送皮带;242、限高板;243、支撑架;244、调节螺栓;245、调节筒;246、限位板;31、推料板;311、板一;312、板二;33、驱动丝杠;34、驱动块;35、驱动电机;36、驱动导杆;41、上管座;42、插管座;421、滑轨;422、上管丝杠;423、上管电机;43、基座;44、插杆;45、压板;46、压紧气缸;51、输送带;511、带体;512、驱动辊;513、从动辊;514、输送电机;61、限位挡板;62、限位气缸;71、升降丝杠;72、导向杆;73、升降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方便使用的上管机,如图2,包括机架1,机架1上设有工作台2。工作台2上设有上管区22、推料区23、放置区21和输送道24。输送道24与灌装封尾机的上管道相连。放置区21上设有输送机构,工作台2上设有推料机构,上管区22上设有上管机构。装有软管100的软管盒110放置于放置区21上,推料机构将软管盒110推至上管区22附近,上管机构将软管100放置于输送道24上进行排出,自动化程度较高。如图2,上管区22和放置区21并排设置,推料区23位于上管区22的端部,放置区21的一端与推料区23正对。如图2,输送机构的两侧设有与软管盒110相适配的挡板211,挡板211对软管盒110进行限位和遮挡,防止软管盒110从输送机构上偏离。输送机构的一端与推料区23正对。多个软管盒110顺次放置于放置区21内。如图3,输送机构包括输送带51,输送带51包括带体511、驱动辊512、从动辊513和输送电机514。从动辊513位于放置区21靠近推料区23的一侧,驱动辊512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便使用的上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设有工作台(2),所述工作台(2)上设有上管区(22)和推料区(23),所述推料区(23)位上管区(22)的端部,所述工作台(2)上设有位于推料区(23)正上方用于与灌装封尾机的上管道相连的输送道(24),所述上管区(22)上竖直安装有上管座(41),所述上管座(41)朝向推料区(23)设有开口,所述上管座(41)内转动连接有升降丝杠(71),所述上管座(41)内滑动连接有插管座(42),所述插管座(42)与升降丝杠(71)螺纹连接,所述插管座(42)上水平设有两条滑轨(421),所述滑轨(421)上水平滑动连接有基座(43),所述基座(43)上设有若干与软管(100)相配合且指向推料区(23)的插杆(44),所述插杆(44)与基座(43)之间留有间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使用的上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设有工作台(2),所述工作台(2)上设有上管区(22)和推料区(23),所述推料区(23)位上管区(22)的端部,所述工作台(2)上设有位于推料区(23)正上方用于与灌装封尾机的上管道相连的输送道(24),所述上管区(22)上竖直安装有上管座(41),所述上管座(41)朝向推料区(23)设有开口,所述上管座(41)内转动连接有升降丝杠(71),所述上管座(41)内滑动连接有插管座(42),所述插管座(42)与升降丝杠(71)螺纹连接,所述插管座(42)上水平设有两条滑轨(421),所述滑轨(421)上水平滑动连接有基座(43),所述基座(43)上设有若干与软管(100)相配合且指向推料区(23)的插杆(44),所述插杆(44)与基座(43)之间留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使用的上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44)并排设置,所述插管座(42)上安装有位于插杆(44)上方的压板(45),所述插管座(42)上竖直安装有压紧气缸(46),所述压紧气缸(46)的输出轴与压板(45)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方便使用的上管机,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宏岩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开发区创佳制药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