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灶具用全自动点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9116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燃油灶具用全自动点火装置,灶头中心设有中心气管,通过燃气电磁阀与液化气罐相连,中心气管上部装有燃气喷头,在燃气喷头与加热罩的内壁之间装有点火电极,与燃气喷头构成回路,发火碗底部的油管通过油量控制阀、燃油电磁阀与油箱相连,油、气、风均由控制模块来控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时序电路及电磁阀,实现先点气再点油两步点火工艺,使点火过程方便可靠,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可靠性强,自动化程度高。(*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全自动点火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燃油灶具用全自动点火装置,属于厨房用具
现有技术中,厨房用燃油(煤油、柴油等)灶具,都没有自动点火装置,一直是靠人工明火点火,由此带来了以下诸多不便及不安全因素(1)点火过程繁杂先打开油阀在发火碗内放一层薄油而后关闭油阀,用明火点燃点火棒将其置入发火碗内将薄油预热,几分钟后再打开风机、油阀,直到使燃油自燃为止;(2)劳动强度大,不安全因素多对于无专用点火孔的灶具,如果灶头上的厨锅内有热油、热水等加工物,点火时须将其移开才能将点火棒置入发火碗内,点火过程结束后须再将其移到灶头上。这样一来,厨锅的搬上搬下需要体力并易发生烫伤等事故;(3)卫生状况差有些厨师为了图省事,不用点火棒而用餐巾纸等沾上油后点燃将其扔入发火碗内,这些引火物由于不能及时取出,日积月累,使发火碗内异物增多,不利于燃油与空气的充分混合,使燃烧不充分,油烟增多;(4)方便性差对于频繁点火、熄火的使用场合,上述点火过程更令人感到不便。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厨房用燃油灶具全自动点火装置,使之只需轻轻按下点火开关,便可在很短的时间内自动将燃油点燃,使整个点火过程方便、快捷、卫生、随意。为实现这样的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中考虑到燃油的燃点比较高,用电子点火装置直接点燃燃油较为困难,综合成本、使用方便性等诸多因素,采用了气、油两步点火工艺,即首先用电子点火器点燃较易点燃的燃气,燃气燃烧后加热发火碗和加热罩,经数秒后再通入燃油并将其引燃,待燃油稳定燃烧后,再关断燃气,其后便进入完全依靠燃油的正常燃烧过程中,点火过程宣告结束。本技术由灶头部分和油、气、风的控制部分组成,在灶头的中心设有中心气管,通过连接管路、燃气电磁阀及减压阀与液化气罐相连接。燃气电磁阀用一个气阀控制模块来控制;在中心气管的上部装有燃气喷头,燃气喷头有径向孔使中心气管与加热罩的内腔相连通,在燃气喷头与加热罩的内壁之间,装有点火电极,点火电极与燃气喷头构成回路,并由一个点火控制模块控制;风机由一个风机控制模块来控制,风机提供的气流通过灶头圆柱套上的助燃空气入口通到圆柱套内,分成两路流向发火碗及加热罩之间;发火碗底部的油管,通过油量控制阀、燃油控制阀与油箱相连接,燃油控制阀由一个油阀控制模块来控制。点火时,按下点火按钮,接通电源,风机通过助燃空气入口开始供风,提供燃烧时所须的氧气,同时点火控制模块向点火电极供电,气阀控制模块向燃气电磁阀供电。这样一来,点火电极开始发出火花,燃气通过减压阀、燃气电磁阀、中心气管及燃气喷头向外喷出,与风机送来的空气相混合,在此情况下,点火电极的火花便可将该混合气点燃并喷出加热罩之外,使加热罩及发火碗周围得到加热。数秒后,油阀控制模块向燃油控制阀供电,燃油便经控制阀、流量调节阀流入发火碗的底部。由于发火碗及加热罩已加热到相当程度,故燃油在风机气流(由发火碗及加热罩上的气孔喷出的气流)的作用下被喷散,汽化,并在燃气火焰的点燃下燃烧。待燃油燃烧稳定后,气阀控制模块停止向燃气电磁阀供电,燃气电磁阀关闭,停止向灶内供燃气,使燃气的用量得到节约。此时,点火过程宣告结束,而后转入完全由燃油进行燃烧的正常工作状态。为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由两部分组成,即灶头部分及油、气、风的控制部分(包括控制阀、控制电路)。在灶头的中心设有中心气管14,中心气管14通过连接管路、燃气电磁阀19、减压阀18与液化气罐17相连接,燃气电磁阀19由控制电路板1上的气阀控制模块C来控制。当气阀控制模块C向燃气电磁阀19供电时,燃气电磁阀19即打开,燃气便可由液化气罐17、减压阀18、燃气电磁阀19、中心气管14、燃气喷头12、加热罩11喷向发火碗10。当不向燃气电磁阀19供电时,电磁阀19便切断燃气的通路。在中心气管14的上部装有燃气喷头12,喷头12有径向孔使中心气管14与加热罩11的内腔相连通,在燃气喷头12与加热罩11的内壁之间,装有点火电极13,通过导线与控制电路板1上的点火控制模块B连接。点火电极13与燃气喷头12构成回路,当点火控制模块B向点火电极13提供高电压时,便在点火电极13与燃气喷头12之间产生尖端放电而发出火花。灶头圆柱套9上开有助燃空气入口15,风机16提供的气流通过助燃空气入口15通到圆柱套9内,该气流分成两路流向发火碗10及加热罩11之间,一路为圆柱套9的内腔,中心孔6,加热罩11上的通孔;另一路为圆柱套9的内腔,发火碗10的通孔。风机16受控制电路板1上的风机控制模块D控制。在发火碗10底部装的油管7,通过油量控制阀3、燃油电磁阀2、油管4与油箱5相连接。燃油电磁阀2由控制电路板1上的油阀控制模块A来控制。当油阀控制模块A向燃油电磁阀2供电时,电磁阀2打开,油箱5中的燃油便可经油管4、燃油电磁阀2、油量控制阀3、油管7流向发火碗10的底部。当不向燃油电磁阀2供电时,电磁阀2便切断燃油的通路。点火的具体过程为按下点火按钮,接通控制电路板1的电源,此时风机控制模块D向风机16供电,风机16通过助燃空气入口15开始供风,提供燃烧时所须的氧气,同时控制电路板1上的点火控制模块B向点火电极13供电,气阀控制模块C向燃气电磁阀19供电,这样一来,点火电极13开始发出火花,液化气罐17中的燃气通过减压阀18、燃气电磁阀19、中心气管14及燃气喷头12向外喷出,与风机16经中心孔6送来的空气相混合,在此情况下,点火电极13的火花便可将该混合气点燃并喷出加热罩11之外,使加热罩11及发火碗10周围得到加热。经过数秒后,控制电路板1的油阀控制模块A向燃油控制阀供电,燃油便由油箱5、油管4、控制阀2、流量调节阀3(手动的)、油管7流入发火碗10的底部,形成一层薄油8,由于发火碗10及加热罩11已加热到相当程度,故燃油在风机气流(由发火碗10及加热罩11上的气孔喷出的气流)的作用下被喷散,汽化,并在燃气火焰的点燃下燃烧。待燃油燃烧稳定后,控制电路1的气阀控制模块C停止向气阀19供电,燃气控制阀19关闭,停止向灶内供燃气,使燃气的用量得到节约。此时,点火过程宣告结束,而后转入完全由燃油进行燃烧的正常工作状态。根据试验,点火过程中点火火花及油、气、风的通断时序为点火开始时,点火电极13打火,同时风机16送风、燃气供气。并且为了点火可靠,点火时间要持续2~5秒钟。当燃气被点燃后,为了加热加热罩11、发火碗10及燃烧室,给后续的燃油燃烧提供一个便于汽化燃烧的高温环境,燃气的通气时间要持续10~50秒钟。在此期间,通入燃油,当燃油稳定燃烧后,停止燃气供应,点火过程宣告结束。其后转入完全依靠燃油进行燃烧的状态。需要停火时,停止供油及通风即可。本技术采用的是内置式点火电极,即将点火电极13放在燃气喷头12外侧与加热罩11的内壁之间。与将点火电极13放在加热罩11的外侧相比,这样的设计既能保证可靠的点燃燃气,又能使点火电极13处于温度相对较低的环境中。这是因为燃气通过中心气管14及燃气喷头12向外喷出,与风机经过中心孔6送来的空气相混合,在此情况下,点火电极13的火花便可将该混合气点燃并喷出加热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燃油灶具用全自动点火装置,由灶头部分和油、气、风的控制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在灶头的中心设有中心气管14,通过燃气电磁阀19与液化气罐17相连,燃气电磁阀19与气阀控制模块C连接;在中心气管14的上部装有燃气喷头12,燃气喷头12有径向孔使中心气管14与加热罩11的内腔相连通,在燃气喷头12与加热罩11的内壁之间,装有点火电极13,与点火控制模块B连接;灶头圆柱套9上开有助燃空气入口15,在发火碗10底部的油管7,通过油量控制阀3、燃油电磁阀2与油箱5相连,燃油电磁阀2与油阀控制模块A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正之唐厚君华海兴杨银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锡山市保兴厨房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