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液式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8606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4: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液式分离器,包括两端封闭的外壳、内管、护网、填料、过滤网组件、进液管和出液管;内管位于外壳的内部,进液管位于外壳的一端,且进液管贯穿外壳的一侧侧壁,出液管位于外壳的另一端;内管靠近进液管的一端连接有护网,内管与外壳之间靠近出液管的一端连接有挡板,靠近挡板且位于与出液管相反一侧的内管内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内管与外壳之间设置有填料,且填料位于护网与挡板之间;内管靠近出液管的一端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网组件,且过滤网组件与出液管连接;外壳靠近进液管的一端设置有出气口。本装置可以对溶液进行3级气液分离,增加了其气液分离能力和机组中溶液泵的抽吸能力,使得机组的溶液得到了更好的循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液式分离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吸收式机组相关
,尤其涉及一种气液式分离器。
技术介绍
直燃型吸收式机组主要由发生器、吸收器、溶液泵、蒸发器、冷凝器和节流机构组成,其中吸收器与溶液泵之间一般还连接有气液式分离器,其气液分离的能力对溶液泵的抽吸至关重要,用于保障溶液在整个机组内的循环。在机组进行融霜时,大量的气体会进入吸收器中,从而会造成吸收器的内部溶液较少,使得溶液泵抽不到溶液,造成溶液泵的抽吸能力差的问题,从而会影响溶液在整个机组内的循环。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液式分离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融霜时大量气体进入到吸收器中所导致的溶液泵的抽吸能力差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气液式分离器,包括两端封闭的外壳、内管、护网、填料、过滤网组件、进液管和出液管;内管位于外壳的内部,进液管位于外壳的一端,且进液管贯穿外壳的一侧侧壁,出液管位于外壳的另一端;内管靠近进液管的一端连接有护网,护网的四周延伸至外壳的内壁,内管与外壳之间靠近出液管的一端连接有挡板,靠近挡板且位于与出液管相反一侧的内管内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内管与外壳之间设置有填料,且填料位于护网与挡板之间;内管靠近出液管的一端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网组件,且过滤网组件与出液管连接;外壳靠近进液管的一端设置有出气口。可选地,外壳还包括第一封头和第二封头,第一封头位于靠近进液管的外壳的一端,第二封头位于靠近出液管的外壳的一端。可选地,外壳的出气口处还设置有阀门。可选地,通孔与挡板之间的最短间距为18mm。可选地,通孔为圆形、弧形或多边形。可选地,填料包括拉西环或鲍尔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液式分离器,在内管与外壳之间设置有填料,在内管的管壁上设置通孔,利用本装置可以使气体含量多的溶液经过3级气液分离得到全是液体或气体含量大大减少的溶液,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增加了该气液式分离器的气液分离能力,从而增加了溶液泵的抽吸能力,使得机组的溶液得到了更好的循环。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气液式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图示说明:1、阀门2、第一封头3、外壳4、护网5、内管6、填料7、过滤网组件8、挡板9、第二封头10、通孔11、进液管12、出液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部”、“下部”、“内部”和“外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多个”指的是两个及两个以上。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液式分离器,包括两端封闭的外壳3、内管5、护网4、填料6、过滤网组件7、进液管11和出液管12;内管5位于外壳3的内部,进液管11位于外壳3的一端,且进液管11贯穿外壳3的一侧侧壁,出液管12位于外壳3的另一端;内管5靠近进液管11的一端连接有护网4,护网4的四周延伸至外壳3的内壁,内管5与外壳3之间靠近出液管12的一端连接有挡板8,靠近挡板8且位于与出液管12相反一侧的内管5内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10;内管5与外壳3之间设置有填料6,且填料6位于护网4与挡板8之间;内管5靠近出液管12的一端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网组件7,且过滤网组件7与出液管12连接;外壳3靠近进液管11的一端设置有出气口。虽然图1中该气液式分离器显示为横置,但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其使用时应当为出液管12位于下方的竖直状态。进一步地来说,外壳3还包括第一封头2和第二封头9,第一封头2位于靠近进液管11的外壳3的一端,第二封头9位于靠近出液管12的外壳3的一端,第一封头2和第二封头9使外壳3处于密封状态。外壳3的出气口处还设置有阀门1,用于气液分离出的气体的排除,本实施例中,阀门1为角阀。进一步地来说,挡板8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外壳3与内管5之间。靠近挡板8且位于与出液管12相反一侧的内管5的管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10,本实施例中,该通孔10为30个。通孔10可以是圆形、弧形、多边形等等,在本实施例中,通孔10为圆形,通孔10的直径为4~6mm,可选地,该通孔10的直径为5mm。在本实施例中,当通孔10为多个时,通孔10可均匀分布在内管5的管壁上,通孔10可设置为环绕内管5管壁的一周,通孔10沿与护网4垂直方向上可设置为多个。通孔10的形状、数量、直径和通孔10在内管5管壁上的分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变化,在本实施例中不作具体的限定,在上述描述的内容上所作出的通孔10的形状、直径、数量和分布的改变也属于本专利技术所保护的范围。进一步地来说,护网4固定在内管5上,护网4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内管5上,也可以通过螺栓固定在内管5上,护网4可包括网格为菱形的钢板网,其网格大小为3mm×3mm。进一步地来说,填料6包括拉西环或鲍尔环,其主要是提供气液两相足够的接触表面,提高气液两相的分离效果。一般来说,拉西环和鲍尔环由金属、塑料或陶瓷做成,拉西环或鲍尔环可以以规整方式填充在内管5和外壳3之间,也可以通过乱堆方式填充在内管5和外壳3之间。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如下:当利用上述气液式分离器工作时,首先,氨溶液从进液管11进入,气体含量少或没有气体的溶液直接通过内管5上护网4上的网格进入到内管5的过滤网组件7中,溶液经过滤网组件7过滤后直接由机组中的溶液泵从出液管12将其抽走。另一部分气体含量多的氨溶液利用溶液快速冲击外壳3的离心力进行第一级气液分离,除去少量的气体,气体从外壳3上的出气口直接排出,然后,经过第一级气液分离的氨溶液通过填料6振动进行第二级气液分离,通过填料6分离的溶液通过内管5管壁上的多个通孔10进入到内管5中,溶液进入内管5后冲击内管5管壁进行第三级气液分离,气体可通过内管5上的护网4上的网格排出,然后,气体经外壳3上的出气口直接排出,经过3级气液分离的溶液再经过过滤网组件7过滤从出液管12排出,其直接由机组中的溶液泵抽走。通过以上的3级气液分离使得溶液泵抽到的溶液全是液体或气体含量大大减少,给溶液泵抽吸创造更好的工作条件,提高了溶液泵的抽吸能力,使得机组的溶液得到了更好的循环。第一级气液分离和第三级气液分离的原理:第一级气液分离和第三级气液分离均属于离心分离,带有气体的溶液由于气体和液体的密度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液式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端封闭的外壳、内管、护网、填料、过滤网组件、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内管位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进液管位于所述外壳的一端,且所述进液管贯穿外壳的一侧侧壁,所述出液管位于所述外壳的另一端;所述内管靠近进液管的一端连接有所述护网,所述护网的四周延伸至所述外壳的内壁,所述内管与外壳之间靠近出液管的一端连接有挡板,靠近所述挡板且位于与所述出液管相反一侧的内管内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内管与外壳之间设置有所述填料,且所述填料位于所述护网与挡板之间;所述内管靠近出液管的一端的内部设置有所述过滤网组件,且所述过滤网组件与出液管连接;所述外壳靠近进液管的一端设置有出气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液式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端封闭的外壳、内管、护网、填料、过滤网组件、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内管位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进液管位于所述外壳的一端,且所述进液管贯穿外壳的一侧侧壁,所述出液管位于所述外壳的另一端;所述内管靠近进液管的一端连接有所述护网,所述护网的四周延伸至所述外壳的内壁,所述内管与外壳之间靠近出液管的一端连接有挡板,靠近所述挡板且位于与所述出液管相反一侧的内管内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内管与外壳之间设置有所述填料,且所述填料位于所述护网与挡板之间;所述内管靠近出液管的一端的内部设置有所述过滤网组件,且所述过滤网组件与出液管连接;所述外壳靠近进液管的一端设置有出气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李群山谭萌卢云杰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奇威特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