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式润滑管理系统、润滑管理方法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88424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4:04
一种增程式润滑管理系统、润滑管理方法及车辆,该增程式润滑管理系统包括发动机润滑系统、油冷电机模组及控制器,所述发动机润滑系统及所述电机模组共用油底壳、泵体、机油冷却器及机油滤芯,所述油冷电机模组内还设置有控制阀,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控制阀电性相连,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控制阀的开度,以使油液可选择地仅进入所述发动机润滑系统或同时进入发动机润滑系统及油冷电机模组内。该增程式润滑管理系统相比于现有技术可以使得油冷电极模组的摩擦功降低,减少零部件的数量,提高集成度,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增程式润滑管理系统、润滑管理方法及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动力系统领域,尤其是一种增程式润滑管理系统、润滑管理方法及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全球汽车行业油耗、排放法规的日益严苛,25年百公里油耗要做到4L,年百公里油耗目标3.2L,因此汽车发展趋势必然是电动化、智能化。而纯电动汽车面临电池包成本导致车价昂贵、基础充电设施匮乏引起的充电焦虑及用户里程焦虑问题。国际主要OEM主机厂一致认为,很长一段时间汽车行业以混动模式为主要发展方向。目前市场上增程式电动车多采用原四冲程发动机作为增程器发动机,现有的增程器总成具有发动机油耗排放较差、水冷发动机缸壁温度整体水平较低,不利于热效率提升;增程式车辆起停较为频繁,不利于发动机保温等缺点。油冷电极模组因油液能够直接与电机动力系统内各部件接触,而对电机动力系统具有非常好的冷却及润滑的作用。在现有技术中,发动机润滑系统与油冷电机模组是相互独立的,两个系统的零部件相对较多,且不存在联系,因此,集成度较低,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增程式润滑管理系统、润滑管理方法及车辆,该增程式润滑管理系统相比于现有技术可以使得油冷电极模组的摩擦功降低,减少零部件的数量,提高集成度,降低成本。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增程式润滑管理系统,包括发动机润滑系统、油冷电机模组及控制器,所述发动机润滑系统及所述电机模组共用油底壳、泵体、机油冷却器及机油滤芯,所述油冷电机模组内还设置有控制阀,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控制阀电性相连,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控制阀的开度,以使油液可选择地仅进入所述发动机润滑系统或同时进入发动机润滑系统及油冷电机模组内。进一步地,当所述发动机润滑系统内油液的温度小于第一阈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控制阀关闭,使所述油液仅进入所述发动机润滑系统内;当所述发动机润滑系统内的油液的温度大于第一阈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控制阀开启,使所述油液同时进入所述发动机润滑系统及所述油冷电机模组内。进一步地,所述泵体与所述控制器电性相连,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发动机润滑系统及所述油冷电机模组内油液的压力及温度,控制所述泵体的功率及所述控制阀的开度。进一步地,所述增程式润滑管理系统还包括冷却循环,所述冷却循环与所述所述发动机润滑系统及所述油冷电机模组位于所述机油冷却器的热侧,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冷却循环电性相连,当所述油冷电机模组内油液的温度小于第二阈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冷却循环不参与所述发动机润滑系统及所述油冷电机模组内油液的散热,当所述油冷电机模组内油液的温度大于第二阈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冷却循环对所述发动机润滑系统及所述油冷电机模组内的油液进行散热。进一步地,所述发动机润滑系统内设置有第一机油压力温度传感器,所述油冷电机循环内设置有第二机油压力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机油压力温度传感器及所述第二机油压力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相连,所述第一机油压力温度传感器检测所述发动机润滑系统内油液的温度及压力,并将所述发动机润滑系统内油液的温度及压力信息传递至所述控制器,所述第二机油压力温度传感器检测所述冷却电机模组内油液的温度及压力,并将所述冷却电机模组内油液的温度及压力信息传递至所述控制器。进一步地,所述发动机润滑系统内设置有第一机油压力传感器及第一机油温度传感器,所述油冷电机循环内设置有第二机油压力传感器及第二机油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机油压力传感器、第一机油温度传感器、第二机油压力传感器及所述第二机油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相连,所述第一机油压力传感器及所述第一机油温度传感器分别检测所述发动机润滑系统内油液的压力及温度,并将所述发动机润滑系统内油液的压力及温度信息传递至所述控制器,所述第二机油压力传感器及所述第二机油温度传感器分别检测所述冷却电机模组内油液的压力及温度,并将所述冷却电机模组内油液的压力及温度信息传递至所述控制器。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增程式润滑管理系统的增程式润滑管理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检测发动机润滑系统内油液的温度;当所述发动机润滑系统内油液的温度小于第一阈值时,控制所述油液仅参与发动机润滑系统内的循环而不参与油冷电机模组内的循环;当所述发动机润滑系统内油液的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控制所述油液既参与所述发动机润滑系统内循环又参与所述油冷电机模组内的循环。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当所述油液既参与所述发动机润滑系统内循环又参与所述油冷电机模组内的循环时,该方法还包括,检测所述发动机润滑循环及所述油冷电机模组内油液的压力,保证所述发动机润滑系统及所述油冷电机模组内所需的油液压力。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检测所述油冷电机模组内油液的温度,当所述油冷电机模组内油液的温度大于第二阈值时,控制冷却循环对所述发动机润滑系统及所述油冷电机模组内的油液进行散热。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的增程式润滑管理系统。综上所述,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使得发动机润滑系统及油冷电机模组共用油底壳、泵体、机油冷却器及机油滤芯,一方面能够通过高度集成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发动机润滑系统迅速增加油液的温度,减少油冷电机模组的摩擦功,降低能源消耗。进一步地,通过使发动机冷却循环及发动机润滑循环与电机冷却循环共用一个机油冷却器,使得发动机冷却循环及发动机润滑循环内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电机冷却循环内的散热器散热。这能够进一步地通过集成降低零部件的数量,降低成本。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增程式润滑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增程式润滑管理系统的系统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增程式润滑管理系统、润滑管理方法及车辆,该增程式润滑管理系统相比于现有技术可以使得油冷电极模组的摩擦功降低,减少零部件的数量,提高集成度,降低成本。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增程式润滑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增程式润滑管理系统的系统框图。如图1及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增程式润滑管理系统包括发动机润滑系统、油冷电机模组及控制器30。发动机润滑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油底壳11、泵体12、机油冷却器13、机油滤芯14、第一机油压力温度传感器15及发动机润滑油道16。在本实施例中,油底壳11、泵体12、机油冷却器13、机油滤芯14、第一机油压力温度传感器15及发动机润滑油道16沿逆时针方向依次设置,即机油冷却器13位于泵体12的下游、机油滤芯14位于机油冷却器13的下游、第一机油压力温度传感器15位于机油滤芯14的下游,发动机润滑油道16位于第一机油压力温度传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程式润滑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润滑系统、油冷电机模组及控制器,所述发动机润滑系统及所述电机模组共用油底壳、泵体、机油冷却器及机油滤芯,所述油冷电机模组内还设置有控制阀,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控制阀电性相连,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控制阀的开度,以使油液可选择地仅进入所述发动机润滑系统或同时进入发动机润滑系统及油冷电机模组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程式润滑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润滑系统、油冷电机模组及控制器,所述发动机润滑系统及所述电机模组共用油底壳、泵体、机油冷却器及机油滤芯,所述油冷电机模组内还设置有控制阀,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控制阀电性相连,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控制阀的开度,以使油液可选择地仅进入所述发动机润滑系统或同时进入发动机润滑系统及油冷电机模组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程式润滑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发动机润滑系统内油液的温度小于第一阈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控制阀关闭,使所述油液仅进入所述发动机润滑系统内;当所述发动机润滑系统内的油液的温度大于第一阈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控制阀开启,使所述油液同时进入所述发动机润滑系统及所述油冷电机模组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程式润滑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与所述控制器电性相连,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发动机润滑系统及所述油冷电机模组内油液的压力及温度,控制所述泵体的功率及所述控制阀的开度。


4.根据权利要3所述的增程式润滑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程式润滑管理系统还包括冷却循环,所述冷却循环与所述所述发动机润滑系统及所述油冷电机模组位于所述机油冷却器的热侧,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冷却循环电性相连,当所述油冷电机模组内油液的温度小于第二阈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冷却循环不参与所述发动机润滑系统及所述油冷电机模组内油液的散热,当所述油冷电机模组内油液的温度大于第二阈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冷却循环对所述发动机润滑系统及所述油冷电机模组内的油液进行散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程式润滑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润滑系统内设置有第一机油压力温度传感器,所述油冷电机循环内设置有第二机油压力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机油压力温度传感器及所述第二机油压力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相连,所述第一机油压力温度传感器检测所述发动机润滑系统内油液的温度及压力,并将所述发动机润滑系统内油液的温度及压力信息传递至所述控制器,所述第二机油压力温度传感器检测所述冷却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攀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吉利罗佑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