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珩磨连接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7332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珩磨连接杆,其连接在机床主轴与珩磨刀具之间,用于加长珩磨刀具的加工深度,珩磨连接杆包括杆本体、固定连接在杆本体前端的第一端塞、固定连接在杆本体后端的第二端塞、固定连接在第二端塞上的对接件、顶推杆,珩磨连接杆还包括形成于第一端塞、杆本体、第二端塞之间的用于冷却油液流动的流道,流道具有多个,各流道的入口开设于第二端塞上,各流道的出口开设于第一端塞上,每个流道内部空腔的体积为杆本体内部空腔体积的1/6~1/10;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珩磨连接杆,内部设置有多个用于冷却油液流动的流道,这样就解决了难题,珩磨杆的重量大,且喷油压力不足的问题,使用效果特佳,满足了客户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珩磨连接杆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珩磨连接杆。
技术介绍
在对较深的深孔进行珩磨加工时,一般的珩磨刀具由于长度的限制,无法加工较深的深孔,在进行深孔的珩磨加工时,通常需要在珩磨刀具上加装连接杆,进而加长其可加工的深度,满足深孔加工时,对刀具的长度要求,连接杆在径向和轴向都会受力,连接杆在一个复杂的应力状态下工作,因此,其制作要求很高,以前设计的珩磨连接杆最大外径只有∅85mm,那么要珩磨孔∅800-∅1000mm时,珩磨连接杆刚度和强度已明显不足;为此,现有技术中采用加大连接杆直径的方法来解决珩磨连接杆刚度和强度不足的问题。然而,连接杆的直径加大后,杆内注入的珩磨冷却油液又增加了200多公斤,大大增加了珩磨杆的重量,且杆内喷油压力大大降低,影响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珩磨连接杆。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珩磨连接杆,其连接在机床主轴与珩磨刀具之间,用于加长珩磨刀具的加工深度,珩磨连接杆包括杆本体、固定连接在杆本体前端的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珩磨连接杆,其连接在机床主轴与珩磨刀具之间,用于加长珩磨刀具的加工深度,其特征在于:所述珩磨连接杆包括杆本体、固定连接在所述杆本体前端的第一端塞、固定连接在所述杆本体后端的第二端塞、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端塞上的对接件、顶推杆,所述珩磨连接杆还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端塞、杆本体、第二端塞之间的用于冷却油液流动的流道,所述流道具有多个,各所述流道的入口开设于所述第二端塞上,各所述流道的出口开设于所述第一端塞上,每个所述流道内部空腔的体积为所述杆本体内部空腔体积的1/6~1/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珩磨连接杆,其连接在机床主轴与珩磨刀具之间,用于加长珩磨刀具的加工深度,其特征在于:所述珩磨连接杆包括杆本体、固定连接在所述杆本体前端的第一端塞、固定连接在所述杆本体后端的第二端塞、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端塞上的对接件、顶推杆,所述珩磨连接杆还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端塞、杆本体、第二端塞之间的用于冷却油液流动的流道,所述流道具有多个,各所述流道的入口开设于所述第二端塞上,各所述流道的出口开设于所述第一端塞上,每个所述流道内部空腔的体积为所述杆本体内部空腔体积的1/6~1/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珩磨连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塞上开设有多个分别与各所述出口连通的第一孔,所述第二端塞上开设有多个分别与各所述入口连通的第二孔,每个对应的所述第一孔和第二孔之间通过输油管连通,相连通的所述第一孔、输油管及第二孔构成所述流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珩磨连接杆,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输油管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头与第一孔和第二孔连通对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珩磨连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珩磨连接杆还包括转动的套接在所述第二端塞外周的连接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惠林常慧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信能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