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窗中挺智能加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87231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0: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铝合金窗中挺智能加工系统,在工作台内横向的设置多个能竖向移动的下模具,每个下模具内放置一个中挺;下模具能向上移动并与上模具一起将中挺压紧,工作台后侧设置的铣削刀具用于在中挺位于机柜内的端部铣削出开槽。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上述各结构的相互配合,保证了中挺在工作台纵向方向上的位置准确,保证了每个中挺在加工时的稳定,保证了备料出现不同规格中挺时可以同时进行加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铝合金窗中挺智能加工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铝合金窗中挺加工
,尤其是一种铝合金窗中挺智能加工系统。
技术介绍
在铝合金窗结构中会出现中挺结构,该中挺结构的两端设置有开槽,当中挺与边框组装时,边框的侧边嵌入中挺同侧端部的开槽内。中挺开槽的加工最初较常使用手工方式,即将中挺固定在车床上,然后利用铣刀的往复运动将开槽铣削出来,但这样的加工方式中,需要测量中挺的外框和内框的距离,操作比较繁琐。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较常使用的是中挺智能开槽装置,其结构是:包括机柜、控制台、工作台和上模具,机柜任意一处吊装控制台,在机柜内设置一工作台,工作台上方的机柜内设置能向下运动的上模具,在上模具和工作台之间的加工空间的后侧设置一顶板,在顶板旁侧设置铣削刀具。控制台用于录入各种数据,在工作台上间隔放置多个如图5所示的中挺11,顶板用于中挺位于机柜内侧的端部的对齐,对齐以后,上模具下压,将所有中挺上端面压住,顶板移开,铣削刀具按照控制台的指令进行自动铣削,最终将中挺位于机柜内的端部上方铣削出开槽(如图5中标号28所示的阴影部分)。上述结构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工作台上端面为一平面,多个中挺直接相邻的放置在上面,如果中挺摆放的纵向方向不正确,铣削出来的开槽在组装时无法严丝合缝;2.有时候加工时会出现代加工中挺规格不一样的情况,此时由于中挺高度不同(如图3左侧和右侧两个竖向高度不同的中挺),如果一起摆放在工作台上,上模具无法将所有的中挺压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能通过不同内衬层来容纳不同规格的中挺,能保证中挺在工作台的纵向方向上保持正确位置、能通过压力传感器保证中挺夹持力的一种铝合金窗中挺智能加工系统。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铝合金窗中挺智能加工系统,包括机柜、工作台、上模具和铣削刀具,机柜内设置工作台,工作台上方的加工空间内设置有上模具,其特征在于:在工作台内横向的设置多个能竖向移动的下模具,每个下模具内放置一个中挺;下模具能向上移动并与上模具一起将中挺压紧,工作台后侧设置的铣削刀具用于在中挺位于机柜内的端部铣削出开槽。再有,所述下模具内能放置内衬层,该内衬层用于承载不同规格的中挺。再有,所述下模具上端具有向两侧延伸的折弯边,下模具内的凹槽及折弯边处的凹槽能承载中挺或内衬层。再有,所述内衬层上端具有向两侧延伸的延伸边,该延伸边嵌入同侧的下模具的折弯边处的凹槽内,内衬层下端嵌入下模具内的凹槽内,内衬层内的凹陷及延伸边处的凹陷能承载中挺。再有,所述下模具底面与工作台内竖向设置的伸缩机构的运动端连接。再有,所述运动端与下模具之间设置有压力传感器,该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机柜上设置的控制台连接,该控制台连接所述伸缩机构的控制端。再有,所述伸缩机构内的伸缩部件为气缸、油缸、电动推杆、丝杠电机、蜗轮蜗杆或齿轮齿条中的任意一种。再有,所述上模具底面设置有与每个下模具对位的挤压垫。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中,在工作台上设置多个下模具,每个下模具能直接放置中挺,或在放置内衬层后再放置中挺,下模具在其下方的伸缩机构的驱动下向上移动并与上模具一起讲中挺压紧,机柜内的铣削刀具在中挺位于机柜内的端部上方铣削出开槽。由于下模具和伸缩机构的存在,使每个中挺的上端面保持齐平;由于压力传感器的存在,使每个中挺的夹持力固定,保证了中挺在铣削时的稳定;由于内衬层的存在,可以同时防止不同规格的中挺进行加工。通过上述各结构的相互配合,保证了中挺在工作台纵向方向上的位置准确,保证了每个中挺在加工时的稳定,保证了备料出现不同规格中挺时可以同时进行加工。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工作台处的放大图(局部剖视);图3是图1的相邻两个下模具承载不同规格中挺时的放大图;图4是图1的下模具直接放置中挺的示意图;图5时中挺加工开槽后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下述实施例是说明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下述实施例来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一种铝合金窗中挺智能加工系统,如图1~4所示,包括机柜1、控制台2、工作台15和上模具3,机柜任意一处吊装控制台,在机柜内设置一工作台,工作台上方的机柜内设置上模具,在上模具和工作台之间的加工空间7的后侧设置一顶板8,在顶板旁侧设置铣削刀具9,本专利技术的创新在于:在工作台内横向的设置多个能竖向移动的下模具13,每个下模具内放置一个中挺11。下模具能向上移动并与上模具一起将中挺压紧,工作台后侧设置的铣削刀具用于在中挺位于机柜内的端部铣削出开槽28。本实施例中,顶板用于所有中挺位于机柜内的端部的定位,铣削刀具用于开槽28的铣削。下模具内能放置内衬层18,该内衬层用于承载不同规格的中挺。具体的结构是:下模具上端具有向两侧延伸的折弯边17,下模具内的凹槽16及折弯边处的凹槽20能承载中挺(如图4所示)或内衬层(如图1、2、3所示)。内衬层上端具有向两侧延伸的延伸边23,该延伸边嵌入同侧的下模具的折弯边处的凹槽20内,内衬层下端嵌入下模具内的凹槽16内,内衬层内的凹陷21及延伸边处的凹陷22能承载中挺11。下模具底面与工作台内竖向设置的伸缩机构26的运动端25连接。运动端与下模具之间设置有压力传感器24,该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机柜上设置的控制台连接,该控制台连接伸缩机构的控制端。伸缩机构内的伸缩部件为气缸、油缸、电动推杆、丝杠电机、蜗轮蜗杆或齿轮齿条中的任意一种。优选为气缸、油缸和电动推杆,气缸和油缸的运动端为活塞杆,电动推杆的运动端为推杆。为了避免上模具直接压在中挺表面10而导致的划伤,在上模具底面设置有与每个下模具对位的挤压垫6。上模具可以由气缸、油缸的活塞杆5驱动向下移动,为了保证移动的平稳,可以设置导柱4。上述内衬层由耐压的金属材料制成,保证了对中挺的稳定的夹持力。挤压垫由能够避免中挺表面划伤的较硬的塑料等材料制成。在工作台两侧设置两个挡板14,两个挡板之间相邻的下模具之间设置有隔板19,每个隔板的下端与工作台的底板27连接。下模具的折弯边在竖向向上移动时,其侧边的下沿在竖向方向上不会超过挡板和隔板的上沿(如图2中A、B处所示,挡板和隔板保证了每个下模具竖向移动的平稳。本专利技术的使用过程是:一种可行的方式是:上模具保持静止,操作人员在下模具内如图3所示的放入不同的内衬层,图3中左侧的内衬层的凹陷高度小,后侧的内衬层的凹陷高度大,所以左侧内衬层放置较小的中挺的下端部12,右侧内衬层放置较大的中挺。启动工作台内的电动推杆,推杆上升将下模具向上推动并与上模具压在一起,此时每个中挺的内侧端部均位于机柜内,铣削刀具做横向移动、竖向移动等运动,在中挺的内侧端部上方铣削出开槽28。在挤压过程中,压力传感器时时检测挤压力,当挤压力达到预设值时,电动推杆中的电机停止,电动推杆中的推杆保持在该位置。这个控制过程使用现有的控制台既可以实现。另一种可行的方式是:与上述不同的是,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铝合金窗中挺智能加工系统,包括机柜、工作台、上模具和铣削刀具,机柜内设置工作台,工作台上方的加工空间内设置有上模具,其特征在于:在工作台内横向的设置多个能竖向移动的下模具,每个下模具内放置一个中挺;下模具能向上移动并与上模具一起将中挺压紧,工作台后侧设置的铣削刀具用于在中挺位于机柜内的端部铣削出开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合金窗中挺智能加工系统,包括机柜、工作台、上模具和铣削刀具,机柜内设置工作台,工作台上方的加工空间内设置有上模具,其特征在于:在工作台内横向的设置多个能竖向移动的下模具,每个下模具内放置一个中挺;下模具能向上移动并与上模具一起将中挺压紧,工作台后侧设置的铣削刀具用于在中挺位于机柜内的端部铣削出开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合金窗中挺智能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具内能放置内衬层,该内衬层用于承载不同规格的中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铝合金窗中挺智能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具上端具有向两侧延伸的折弯边,下模具内的凹槽及折弯边处的凹槽能承载中挺或内衬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铝合金窗中挺智能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层上端具有向两侧延伸的延伸边,该延伸边嵌入同侧的下模具的折弯边处的凹槽内,内衬层下端嵌入下模具内的凹槽内,内衬层内的凹陷及延伸边处的凹陷能承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兵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海格丽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