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背光模组,其具有一出光侧;显示模组,其包括:液晶面板,其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侧;表层玻璃,其贴附于所述液晶面板远离所述背光模组的表面上;前框组件,围绕所述显示模组且固定于所述背光模组上。本申请通过全贴合工艺将表层玻璃与液晶面板进行贴合形成一体化,后通过前框组件将表层玻璃与液晶面板形成的整体与背光模组进行固定,避免了表层玻璃跟液晶面板之间存在间隙,影响触摸视觉体验的现象;同时也提升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降低了显示面板组装过程中的不良,同样减少了显示面板的组装工序,极大降低显示面板的组装成本。
A display panel and its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显示装置可以把计算机的数据变换成各种文字、数字、符号或直观的图像显示出来,并且可以利用键盘等输入工具把命令或数据输入计算机,借助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随时增添、删改、变换显示内容。显示装置根据所用之显示器件分为等离子、液晶、发光二极管和阴极射线管等类型。LCD(英文全称:LiquidCrystalDisplay,液晶显示器)。液晶显示器是以液晶材料为基本组件,在两块平行板之间填充液晶材料,通过电压来改变液晶材料内部分子的排列状况,以达到遮光和透光的目的来显示深浅不一,错落有致的图象,而且只要在两块平板间再加上三原色的滤光层,就可实现彩色图象的显示。触摸屏(touchscreen)又称为“触控屏”、“触控面板”,是一种可接收触头等输入讯号的感应式液晶显示装置,当接触了屏幕上的图形按钮时,屏幕上的触觉反馈系统可根据预先编程的程式驱动各种连结装置,可用以取代机械式的按钮面板,并借由液晶显示画面制造出生动的影音效果。红外线技术触摸屏(InfraredTouchScreenTechnology)由装在触摸屏外框上的红外线发射与接纳感测元件构成,在屏幕外表上,构成红外线探测网,任何触摸物体可改动触点上的红外线而完成触摸屏操作。红外线式触控屏的完成原理与外表声波式触控类似,它运用的是红外线发射与接纳感测元件。这些元件在屏幕外表构成红外线探测网,触控操作的物体(比方手指)可以改动触电的红外线,进而被转化成触控的坐标地位而完成操作的呼应。在红外线式触控屏上,屏幕的四边排布的电路板安装有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纳管,对应构成横竖穿插的红外线矩阵。目前大尺寸的红外触摸一体机表层玻璃跟液晶面板为分开式的结构装置,这样造成表层玻璃跟液晶面板之间存在间隙,影响触摸视觉体验,且在一体机整机组装过程中需要反复清洁表层玻璃跟液晶面板,极易导致整机的返工及不良。因此,需要寻求一种新型的显示面板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其能够解决现有显示面板中存在的表层玻璃跟液晶面板之间存在间隙,影响触摸视觉体验,整机返工及不良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其中包括:背光模组,其具有一出光侧;显示模组,其包括:液晶面板,其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侧;表层玻璃,其贴附于所述液晶面板远离所述背光模组的表面上;以及前框组件,围绕所述显示模组且将所述显示模组固定于所述背光模组上。所述前框组件包括四个首位相接的框架,所述框架均包括:第一框体,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框体,其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端靠近所述显示模组的表面上;第三框体,其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二端远离所述显示模组的表面上。进一步的,其中所述背光模组具有一外框,所述外框包括:第一连接部,其平行于所述第一框体且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靠近所述显示模组的一侧;第二连接部,其平行于所述第一框体且设置于所述第三框体远离所述显示模组的一侧;第三连接部,其平行于所述第三框体且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进一步的,其中所述框架的第三框体与所述外框的第三连接部之间固定连接。进一步的,其中所述固定连接方式包括螺纹固定、铆接固定、钉接固定、焊接固定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的,其中所述第三框体上具有上螺纹孔,所述第三连接部在对应于所述上螺纹孔的位置处具有下螺纹孔,所述上螺纹孔与所述下螺纹孔之间贯穿螺丝固定。进一步的,其中所述表层玻璃通过全贴合工艺贴附于所述液晶面板远离所述背光模组的表面上。进一步的,其中所述显示模组通过双面胶粘接并固定于所述前框组件的第二框体上。进一步的,其中所述双面胶设置于所述第二框体远离所述背光模组的表面上。进一步的,其中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所述外框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周围;光源,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与所述外框之间。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中包括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显示面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其通过全贴合工艺将表层玻璃与液晶面板进行贴合形成一体化,后通过前框组件将表层玻璃与液晶面板形成的整体与背光模组进行固定,避免了表层玻璃跟液晶面板之间存在间隙,影响触摸视觉体验的现象;同时也提升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降低了显示面板组装过程中的不良,同样减少了显示面板的组装工序,极大降低显示面板的组装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显示面板的侧视图。图中部件标识如下:100、显示面板1、背光模组2、显示模组3、前框组件4、双面胶11、外框12、导光板13、光源14、光学膜片111、第一连接部112、第二连接部113、第三连接部21、液晶面板22、表层玻璃31、框架311、第一框体312、第二框体313、第三框体3111、第一端3112、第二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在本申请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n背光模组,其具有一出光侧;/n显示模组,其包括:/n液晶面板,其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侧;/n表层玻璃,其贴附于所述液晶面板远离所述背光模组的表面上;以及/n前框组件,围绕所述显示模组且将所述显示模组固定于所述背光模组上;/n所述前框组件包括四个首位相接的框架,所述框架均包括:/n第一框体,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n第二框体,其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端靠近所述显示模组的表面上;/n第三框体,其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二端远离所述显示模组的表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光模组,其具有一出光侧;
显示模组,其包括:
液晶面板,其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侧;
表层玻璃,其贴附于所述液晶面板远离所述背光模组的表面上;以及
前框组件,围绕所述显示模组且将所述显示模组固定于所述背光模组上;
所述前框组件包括四个首位相接的框架,所述框架均包括:
第一框体,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
第二框体,其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端靠近所述显示模组的表面上;
第三框体,其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二端远离所述显示模组的表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具有一外框,所述外框包括:
第一连接部,其平行于所述第一框体且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靠近所述显示模组的一侧;
第二连接部,其平行于所述第一框体且设置于所述第三框体远离所述显示模组的一侧;
第三连接部,其平行于所述第三框体且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第三框体与所述外框的第三连接部之间固定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