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速器齿轮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43724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5: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差速器齿轮连接结构,包括差速器壳体和从动齿轮,所述差速器壳体上设置有用于装配从动齿轮的装配轴段,所述从动齿轮装配在所述装配轴段上,所述装配轴段和从动齿轮通过花键连接,采用花键联接还能够大幅提高传递扭矩的能力,所述装配轴段上设置外花键,所述从动齿轮内孔上设置内花键,所述内花键和外花键过盈配合,所述装配轴段的一端设置有台阶,另一端安装有用于阻挡从动齿轮轴向位移的挡块,所述从动齿轮安装在台阶与挡块之间。采用花键过盈配合和挡块轴向限位两种方式双保险,减少风险。花键联接到一起后再磨齿,还可以提升从动齿轮啮合进度。可以降低成本、减低重量和提高质量。

Differential gear connection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差速器齿轮连接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具体涉及一种差速器齿轮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差速器能够使汽车左、右(或前、后)驱动轮实现以不同转速转动,是机动车必不可少的部件。发动机的动力经传动轴进入差速器,具体是通过传动轴上设置主动从动齿轮,在差速器壳体上设置从动从动齿轮,通过从动齿轮啮合以传递扭矩。差速器壳体与从动齿轮的装配方式,现有技术一般是用螺栓连接和/或铆钉铆接,这些常规方式都存在着以下问题:1、现有螺栓联接方式因为差速器壳体和齿轮都是成品联接因为零部件制造公差的原因,齿轮精度实际作用精度比较低;2、差速器壳体和齿轮需要钻孔,攻丝,工序较多,还要增加螺栓,成本高;3、因为两个联接件部位需要重叠一部分,重量较重;4、因为靠的是螺栓预紧力产生的摩擦力传递扭矩,其传递扭矩能力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差速器齿轮连接结构,相对于螺栓或铆钉结构,差速器壳体和从动齿轮减少螺栓,减少加工孔位,可以降低成本、减低重量和提高质量。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差速器齿轮连接结构,包括差速器壳体(1)和从动齿轮(2),所述差速器壳体(1)上设置有用于装配从动齿轮(2)的装配轴段(11),所述从动齿轮(2)装配在所述装配轴段(1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轴段(11)和从动齿轮(2)通过花键(4)连接,所述装配轴段(11)上设置外花键(4),所述从动齿轮(2)内孔上设置内花键(4),所述内花键(4)和外花键(4)过盈配合,所述装配轴段(11)的一端设置有台阶,另一端安装有用于阻挡从动齿轮(2)轴向位移的挡块,所述从动齿轮(2)安装在台阶与挡块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差速器齿轮连接结构,包括差速器壳体(1)和从动齿轮(2),所述差速器壳体(1)上设置有用于装配从动齿轮(2)的装配轴段(11),所述从动齿轮(2)装配在所述装配轴段(1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轴段(11)和从动齿轮(2)通过花键(4)连接,所述装配轴段(11)上设置外花键(4),所述从动齿轮(2)内孔上设置内花键(4),所述内花键(4)和外花键(4)过盈配合,所述装配轴段(11)的一端设置有台阶,另一端安装有用于阻挡从动齿轮(2)轴向位移的挡块,所述从动齿轮(2)安装在台阶与挡块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齿轮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为卡圈(31),所述装配轴段(11)远离台阶一端设置用于安装卡圈(31)的环形卡槽(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速器齿轮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圈(31)的宽度为A3,所述卡槽(32)远离台阶的侧面与台阶间的距离为A2,所述卡槽(32)靠近台阶的侧面与台阶间的距离为A4,所述从动齿轮(2)轮毂宽度为A1,且A3<A2-A1,A4<A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差速器齿轮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圈(31)与从动齿轮(2)间的轴向间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钰琢罗箭孟永财彭文忠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神箭汽车传动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