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装辅助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4306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5:16
一种吊装辅助支撑装置,包括容纳框体,填充物和活动轮;其中,容纳框体的顶部开设有开口;填充物填充于容纳框体内,且填充物填充于容纳框体的填充体积至少为容纳框体的二分之一容积;活动轮连接于容纳框体的底部,以带动容纳框体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吊装辅助支撑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子导管架的吊装方式导致的人力资源、设备资源耗费大,且吊装调试效率低的技术问题,达到了节省设备资源,吊装操作简便且效率高,降低吊装成本的技术效果。

A hoisting auxiliary support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吊装辅助支撑装置
本技术涉及吊装辅助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吊装辅助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海洋平台总导管架在陆地建造时,有一种吊装作业是先将水平摆放的各个结构片(子导管架)立起来,然后吊送到总装位置。传统方法一般会用到至少两台吊车,主吊车和辅助吊车位于结构片两端,对应主吊车和辅助吊车,结构片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主吊点和辅助吊点,主吊车的吊钩连接在主吊点,辅助吊车的吊钩连接在辅助吊点,主吊车和辅助吊车同时将该结构片抬起,当去到预定的位置并达到一定高度后,主吊车的吊钩继续拉升,辅助吊车吊钩则下放,使结构片从水平状态旋转到竖直状态,在这个状态变换的过程中,主吊车和辅助吊车至少有一台车需要不断移动或者调整吊臂角度,还需时刻注意吊臂间距,整个过程耗费较大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且吊装的效率较低,更是大大地增大了吊装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吊装辅助支撑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子导管架的吊装方式导致的人力资源、设备资源耗费大,且吊装调试效率低的技术问题,达到了节省设备资源,吊装操作简便且效率高,还能保护到子导管架端部的剖口,降低吊装成本的技术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吊装辅助支撑装置,包括容纳框体,填充物和活动轮,其中,所述容纳框体的顶部开设有开口;所述填充物填充于所述容纳框体内,且所述填充物填充于所述容纳框体的填充体积至少为所述容纳框体的二分之一容积;所述活动轮连接于所述容纳框体的底部,以带动所述容纳框体移动。进一步,所述填充物设置为多个球状物,且每个所述球状物的球面光滑。进一步,所述球状物为空心小球。进一步,所述球状物的球直径为38mm~40mm的范围。进一步,所述填充物填充于所述容纳框体的填充体积为所述容纳框体的三分之二容积。进一步,所述活动轮设置为多个万向轮,所述多个万向轮间隔设置在所述容纳框体的底部,以带动所述容纳框体移动。进一步,所述容纳框体呈圆柱状或方体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吊装辅助支撑装置,包括容纳框体,填充物和活动轮,其中,容纳框体的顶部开设有开口;填充物填充于容纳框体内,且填充物填充于容纳框体的填充体积至少为容纳框体的二分之一容积;活动轮连接于容纳框体的底部。在使用该吊装辅助支撑装置的时候,子导管架的一端部(导管端)被支撑于容纳框体所设的开口的上方,当子导管架另一端被主吊车提升时带动子导管架旋转,导管端通过上述开口落入到容纳框体内,容纳框体在导管端的作用力的水平分力下移动,但是其仍然竖向支撑着导管端,直到主吊机将其从水平状态旋转到竖直状态,此后再吊送到总装位置,在上述状态变换的过程中,仅需主吊车而无需辅助吊车,也无需在子导管架上设置辅助吊点,因此主吊机无需因辅助吊车而移动和调整吊臂,操作很简便,效率高,还降低了设备成本、人工成本;另外,另外,填充物填充于容纳框体的填充体积至少为容纳框体的二分之一容积,避免子导管架的子导管端落入到容纳框体内会触碰到容纳框体的框底,且容纳框体内的填充物能保证对子导管端的柔性大面积接触,避免了对子导管端的焊接坡口的损伤。本技术提供的吊装辅助支撑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子导管架的吊装方式导致的人力资源、设备资源耗费大,且吊装调试效率低的技术问题,达到了节省设备资源,吊装操作简便且效率高,降低吊装成本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吊装辅助支撑装置的应用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吊装辅助支撑装置的应用示意图。图中,10—容纳框体、11—开口、20/200—填充物、21—空心小球、201—海绵、30—活动轮、40—子导管架、41—子导管端、50—连接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参见图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吊装辅助支撑装置的应用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一种吊装辅助支撑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子导管架的吊装方式导致的人力资源、设备资源耗费大,且吊装调试效率低的技术问题,达到了节省设备资源,吊装操作简便且效率高,降低吊装成本的技术效果。具体参见图1,本技术提供的吊装辅助支撑装置包括容纳框体10,填充物20和活动轮30,其中,容纳框体10的具体结构形式不作限制,优选地,容纳框体10大体上呈圆柱状或方体状,便于加工生产,容纳框体10的顶部开设有开口11;填充物20填充于容纳框体10内,且填充物20填充于容纳框体10的填充体积至少为容纳框体的二分之一容积;活动轮30连接于容纳框体10的底部,以带动容纳框体10移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填充物20设置为多个球状物,且每个球状物的球面光滑,进一步优选地,具体参见图1,球状物具体为球面光滑的空心小球21,容纳框体10内的空心小球21整体呈现的流动性保证了对子导管端41的柔性大面积接触,避免了对子导管端41所开的焊接坡口产生损伤。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具体参见图1,活动轮30设置为多个万向轮,万向轮就是所谓的活动脚轮,它的结构允许水平360度旋转,多个万向轮间隔设置在容纳框体10的底部,以带动容纳框体10在吊装场地上移动,优选地,容纳框体10底部的四个脚部均设有一个连接杆50,四个万向轮与所设的四个连接杆50一一对应连接,提高万向轮带动容纳框体10在吊装场地上移动的效率。具体参见图1,在使用该吊装辅助支撑装置的时候,子导管架40的一端部(子导管端41)被支撑于容纳框体10所设的开口11的上方,当子导管架40另一端被主吊车(未示出)提升时带动子导管架40旋转,子导管架40的子导管端41通过上述开口11落入到容纳框体10内,容纳框体10在子导管端41的作用力的水平分力下移动,但是容纳框体10仍然竖向支撑着子导管端41,直到主吊机将子导管架40从水平状态旋转到竖直状态,此后吊送到总装位置,在上述状态变换的过程中,仅需使用到主吊车而无需辅助吊车,也无需在子导管架40上设置辅助吊点,因此主吊机无需因辅助吊车而移动和调整吊臂,操作很简便,效率高,还降低了设备成本、人工成本;另外,填充物20填充于容纳框体10的填充体积至少为容纳框体10的二分之一容积,避免子导管架40的子导管端41落入到容纳框体10内会触碰到容纳框体10的框底,且容纳框体10内的填充物20能保证对子导管端41的柔性大面积接触,避免了对子导管端41的焊接坡口的损伤。本实施例中,进一步优选地,球状物的球直径为38mm~40mm的范围,具体地是指空心小球21的球直径为38mm~40mm的范围,大概是乒乓球的大小,进一步保证容纳框体10内的填充物20与子导管端41的柔性大面积接触,对子导管端41的焊接坡口起保护作用。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吊装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辅助支撑装置包括容纳框体,填充物和活动轮,其中,/n所述容纳框体的顶部开设有开口;/n所述填充物填充于所述容纳框体内,且所述填充物填充于所述容纳框体的填充体积至少为所述容纳框体的二分之一容积;/n所述活动轮连接于所述容纳框体的底部,以带动所述容纳框体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吊装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辅助支撑装置包括容纳框体,填充物和活动轮,其中,
所述容纳框体的顶部开设有开口;
所述填充物填充于所述容纳框体内,且所述填充物填充于所述容纳框体的填充体积至少为所述容纳框体的二分之一容积;
所述活动轮连接于所述容纳框体的底部,以带动所述容纳框体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装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物设置为多个球状物,且每个所述球状物的球面光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装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状物为空心小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晖
申请(专利权)人:中海福陆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