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滚轮式承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4123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滚轮式承重结构,其包括承重本体、滑脚轴、轴承与滚轮,所述承重本体的底部为中空结构,所述承重本体的底部的两侧设置有滑脚轴安置部,所述滑脚轴卡设于滑脚轴安置部处,所述滚轮为环形结构,所述滚轮的两端设置有凸环,所述凸环的外直径大于滚轮的外直径,所述滚轮的一端设置有轴承安置部,所述轴承的外侧卡设于轴承安置部处,所述滑脚轴贯穿设置于轴承与滚轮的内部,所述滚轮通过轴承与滑脚轴的配合滚动设置于承重本体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承重能力好,结构稳固,摩擦力小,方便搬运,可根据用户需求挪动位置,实用性强。

A roller bear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滚轮式承重结构
本技术涉及高压缸
,特别涉及一种滚轮式承重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水平的不断进步,现有的承重载物工具越来越多样,然而现有的承重结构还存在着一些缺陷,现有的承重工具一般不具备方便搬运的功能,而方便搬运的载具其承重能力又不够突出,现有的承载工具摩擦力大,结构不稳固,容易损坏,制造成本高,实用性弱。因此我们有必要提出一种承重能力好,结构稳固,摩擦力小,方便搬运,可根据用户需求挪动位置的滚轮式承重结构,以此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滚轮式承重结构,承重能力好,结构稳固,摩擦力小,方便搬运,可根据用户需求挪动位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滚轮式承重结构,其包括承重本体、滑脚轴、轴承与滚轮,所述承重本体的底部为中空结构,所述承重本体的底部的两侧设置有滑脚轴安置部,所述滑脚轴卡设于滑脚轴安置部处,所述滚轮为环形结构,所述滚轮的两端设置有凸环,所述凸环的外直径大于滚轮的外直径,所述滚轮的一端设置有轴承安置部,所述轴承的外侧卡设于轴承安置部处,所述滑脚轴贯穿设置于轴承与滚轮的内部,所述滚轮通过轴承与滑脚轴的配合滚动设置于承重本体的底部。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阐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滑脚轴的两端设置有固定通孔,所述滑脚轴通过固定通孔与固定螺丝的配合紧定于滑脚轴安置部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滑脚轴安置部包括第一滑脚轴安置部、第二滑脚轴安置部与第三滑脚轴安置部,所述滑脚轴包括第一滑脚轴、第二滑脚轴与第三滑脚轴,所述轴承包括第一轴承、第二轴承与第三轴承,滚轮包括第一滚轮、第二滚轮与第三滚轮,所述第一滑脚轴安置部、第二滑脚轴安置部与第三滑脚轴安置部为等距离设置,所述第一滚轮通过第一轴承与第一滑脚轴的配合滚动设置于第一滑脚轴安置部处,所述第二滚轮通过第二轴承与第二滑脚轴的配合滚动设置于第二滑脚轴安置部处,所述第三滚轮通过第三轴承与第三滑脚轴的配合滚动设置于第三滑脚轴安置部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承重本体由第一台阶与第二台阶组成,所述第一台阶与第二台阶之间设置有一倾斜面,所述第一台阶的高度小于第二台阶的高度,所述第二台阶上设置有凸起块,所述凸起块上设置有若干小通孔,所述第二台阶上且位于凸起块一侧设置有大通孔。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若干小通孔为三个小通孔,所述第一台阶、第二台阶、倾斜面与凸起块一体成型。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滑脚轴安置部为条形凹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结构新颖,设计合理,通过采用承重本体、滑脚轴、轴承与滚轮的结构设计,承载能力好,运行流畅稳定,工作效率高,结构稳固,操作简便,滚动摩擦力小,方便搬运,制造成本低,使用效果好,可根据用户需求挪动位置,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干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如图1所示,一种滚轮式承重结构,其包括承重本体1、滚轮2、滑脚轴3与轴承4,所述承重本体1的底部为中空结构,所述承重本体1的底部的两侧设置有滑脚轴安置部,所述滑脚轴3卡设于滑脚轴安置部处,所述滚轮2为环形结构,所述滚轮2的两端设置有凸环,所述凸环的外直径大于滚轮2的外直径,所述滚轮2的一端设置有轴承安置部,所述轴承4的外侧卡设于轴承安置部处,所述滑脚轴3贯穿设置于轴承4与滚轮3的内部,所述滚轮3通过轴承4与滑脚轴2的配合滚动设置于承重本体1的底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脚轴3的两端设置有固定通孔,所述滑脚轴3通过固定通孔与固定螺丝的配合紧定于滑脚轴安置部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脚轴安置部包括第一滑脚轴安置部、第二滑脚轴安置部与第三滑脚轴安置部,所述滑脚轴包括第一滑脚轴、第二滑脚轴与第三滑脚轴,所述轴承包括第一轴承、第二轴承与第三轴承,滚轮包括第一滚轮、第二滚轮与第三滚轮,所述第一滑脚轴安置部、第二滑脚轴安置部与第三滑脚轴安置部为等距离设置,所述第一滚轮通过第一轴承与第一滑脚轴的配合滚动设置于第一滑脚轴安置部处,所述第二滚轮通过第二轴承与第二滑脚轴的配合滚动设置于第二滑脚轴安置部处,所述第三滚轮通过第三轴承与第三滑脚轴的配合滚动设置于第三滑脚轴安置部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承重本体由第一台阶与第二台阶组成,所述第一台阶与第二台阶之间设置有一倾斜面,所述第一台阶的高度小于第二台阶的高度,所述第二台阶上设置有凸起块,所述凸起块上设置有若干小通孔,所述第二台阶上且位于凸起块一侧设置有大通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若干小通孔为三个小通孔,所述第一台阶、第二台阶、倾斜面与凸起块一体成型。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脚轴安置部为条形凹槽。以上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技术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滚轮式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承重本体、滑脚轴、轴承与滚轮,所述承重本体的底部为中空结构,所述承重本体的底部的两侧设置有滑脚轴安置部,所述滑脚轴卡设于滑脚轴安置部处,所述滚轮为环形结构,所述滚轮的两端设置有凸环,所述凸环的外直径大于滚轮的外直径,所述滚轮的一端设置有轴承安置部,所述轴承的外侧卡设于轴承安置部处,所述滑脚轴贯穿设置于轴承与滚轮的内部,所述滚轮通过轴承与滑脚轴的配合滚动设置于承重本体的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滚轮式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承重本体、滑脚轴、轴承与滚轮,所述承重本体的底部为中空结构,所述承重本体的底部的两侧设置有滑脚轴安置部,所述滑脚轴卡设于滑脚轴安置部处,所述滚轮为环形结构,所述滚轮的两端设置有凸环,所述凸环的外直径大于滚轮的外直径,所述滚轮的一端设置有轴承安置部,所述轴承的外侧卡设于轴承安置部处,所述滑脚轴贯穿设置于轴承与滚轮的内部,所述滚轮通过轴承与滑脚轴的配合滚动设置于承重本体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滚轮式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脚轴的两端设置有固定通孔,所述滑脚轴通过固定通孔与固定螺丝的配合紧定于滑脚轴安置部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滚轮式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脚轴安置部包括第一滑脚轴安置部、第二滑脚轴安置部与第三滑脚轴安置部,所述滑脚轴包括第一滑脚轴、第二滑脚轴与第三滑脚轴,所述轴承包括第一轴承、第二轴承与第三轴承,滚轮包括第一滚轮、第二滚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泉水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宸嘉精密机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