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托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3827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杯托及车辆,其中,该杯托包括:外壳,外壳内设置有容纳杯的容纳空间;限位块,限位块设置于外壳内,并且,限位块开设有用于与杯的杯柄相卡设的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外壳内设置有容纳杯的容纳空间,限位块连接于外壳内,限位块开设有凹槽,杯的杯柄可卡设于凹槽内,从而对带有杯柄的杯进行固定,防止杯旋转;同时,提升机构可对承载杯的提升平台进行提升,从而调节杯的高度;并且,提升平台可以上升到面板处,便于对提升平台进行清洗;同时,采用第三锥齿轮和第四锥齿轮的啮合带动两个丝杠同步转动,可保证提升平台各位置的同步稳定升降。

Cup holder and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杯托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杯托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杯托及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日益成了人们生活的必备品,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对汽车内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杯托也是影响车主使用感受的重要因素。杯托的作用是当杯子放在杯托中,且车辆在低于0.42g的水平加速度行驶时,保证杯子不得从杯托中脱落。杯托的结构有很多种,有的直接在副仪表板上进行开孔形成杯托,也有在中部面板上抽拉或者阻尼打开的杯托,但是现有的杯托中,参见图1,杯托1'为一个凹下去的圆柱形盒子,但无法放下带柄的杯子,或者参见图2,杯托1'是为两个中部相通的圆柱形盒子,但放置杯托的空间过大,易使带柄的杯子产生晃动。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杯托及车辆,旨在解决目前杯托不适合放置带柄杯子的问题。一个方面,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杯托,该杯托包括:外壳,外壳内设置有容纳杯的容纳空间;限位块,限位块设置于外壳内,并且,限位块开设有用于与杯的杯柄相卡设的凹槽。进一步地,上述杯托中,限位块具有一向外壳的底壁凹陷的弧形面,凹槽开设于弧形面并向外壳的底壁延伸。进一步地,上述杯托,还包括:提升机构,提升机构设置于外壳内;提升平台,提升平台设置于容纳空间内且与提升机构相连接,限位块设置于提升平台上。进一步地,上述杯托中,提升平台为板状结构,板状结构开设有凹设部。进一步地,上述杯托中,提升机构包括:驱动装置;第一传动机构,第一传动机构与驱动装置相连接,并且第一传动机构还与提升平台相连接。进一步地,上述杯托中,第一传动机构包括:丝杠,丝杠与驱动装置相连接,且丝杠的端部与外壳可转动地相连接;滑动体,滑动体套设于丝杠外,并且,滑动体与丝杠螺纹连接,滑动体还与提升平台相连接。进一步地,上述杯托中,提升机构还包括:第二传动机构;第一传动机构为两个,驱动装置通过第二传动机构与两个第一传动机构相连接,提升平台连接于两个第一传动机构之间。进一步地,上述杯托中,第二传动机构包括:传动轴和轴承座,轴承座套设于传动轴外,传动轴设置有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与驱动装置的第二锥齿轮相啮合,传动轴的两端均分别设置有第三锥齿轮;每个第一传动机构均还包括:第四锥齿轮,第四锥齿轮与丝杠相连接,每个第一传动机构的第四锥齿轮与各第三锥齿轮一一对应相啮合,两个第一传动机构的丝杠的螺纹旋向相反。进一步地,上述杯托,还包括:至少一个卡紧结构,各卡紧结构设置于外壳的内壁。本技术中,外壳内设置有容纳杯的容纳空间,限位块连接于外壳内,限位块开设有凹槽,杯的杯柄可卡设于凹槽内,从而对带有杯柄的杯进行固定,防止杯旋转;同时,提升机构可对承载杯的提升平台进行提升,从而调节杯的高度;并且,提升平台可以上升到面板处,便于对提升平台进行清洗;同时,采用第三锥齿轮和第四锥齿轮的啮合带动两个丝杠同步转动,可保证提升平台各位置的同步稳定升降。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具有上述的杯托。本技术中,该车辆具有上述杯托,该杯托的外壳内设置有容纳杯的容纳空间,限位块连接于外壳内,限位块开设有凹槽,杯的杯柄可卡设于凹槽内,从而对带有杯柄的杯进行固定,防止杯旋转;同时,提升机构可对承载杯的提升平台进行提升,从而调节杯的高度;并且,提升平台可以上升到面板处,便于对提升平台进行清洗;同时,采用第三锥齿轮和第四锥齿轮的啮合带动两个丝杠同步转动,可保证提升平台各位置的同步稳定升降。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杯托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另一种杯托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杯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杯托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杯托的A-A截面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杯托的B-B截面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杯托的C-C截面中卡紧结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杯托实施例:参见图3和图4,图中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杯托的优选结构。如图所示,该杯托包括:外壳1和限位块3。外壳1的顶部开口,外壳1内设置有容纳杯2的容纳空间11,容纳空间11的形状与一般杯2的外形相适配,例如为圆柱形。容纳空间11可以为两个,两个容纳空间11相贯通。限位块3连接于外壳1内,且位于两个容纳空间11的贯通处。限位块3开设有凹槽31,杯2的杯柄21可卡设于凹槽31内,从而对带有杯柄21的杯2进行固定。参见图5,限位块3的顶面为弧形面32,该弧形面32向外壳1的底壁凹陷,凹槽31则开设于弧形面32的最低处,且向外壳1的底壁延伸一定深度,但不贯通限位块3。弧形面32可对杯2的杯柄21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使杯柄21更容易卡设在凹槽31内。参见图6,该杯托还包括:提升机构4和提升平台5。提升机构4设置在外壳1内,提升平台5位于容纳空间11内且与提升机构4相连接,提升机构4可对提升平台5进行升降,从而调整提升平台5在容纳空间11内的高度,限位块3则设置于提升平台5的上表面。具体实施时,提升平台5为板状结构,板状结构的轮廓形状与各容纳空间11共同形成的形状相适应。板状结构的上表面开设有深度较小的凹设部51,杯底22放置于凹设部51内,凹设部51的个数与容纳空间11的个数相等,且一一对应。参见图3、图5和图6,提升机构4包括:驱动装置41和第一传动机构42。其中,驱动装置41可以包括电机412,第一传动机构42与电机412相连接,且第一传动机构42还与提升平台5相连接,电机412驱动第一传动机构42运动,第一传动机构42带动提升平台5上下移动,从而对提升平台5的高度进行调整。具体实施时,第一传动机构42包括:丝杠421和滑动体422,其中,外壳1的开口处盖设有面板7,面板7开设有开孔,该开孔的形状与各容纳空间11共同形成的形状相适应,丝杠421的下端(相对于图6而言)通过第一轴承424与外壳1的底壁可转动地相连接,丝杠421的上端(相对于图6而言)通过第二轴承425与面板7可转动地相连接,滑动体422套设于丝杠421外且与丝杠421螺纹连接,同时,滑动体422与提升平台5相连接,具体地,提升平台5开设有连接孔,滑动体422固定连接于连接孔内。具体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杯托,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壳(1),所述外壳(1)内设置有对杯(2)进行容纳的容纳空间(11);/n限位块(3),所述限位块(3)设置于所述外壳(1)内,并且,所述限位块(3)开设有用于与所述杯(2)的杯柄(21)相卡设的凹槽(3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杯托,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1),所述外壳(1)内设置有对杯(2)进行容纳的容纳空间(11);
限位块(3),所述限位块(3)设置于所述外壳(1)内,并且,所述限位块(3)开设有用于与所述杯(2)的杯柄(21)相卡设的凹槽(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托,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块(3)具有一向所述外壳(1)的底壁凹陷的弧形面(32),所述凹槽(31)开设于所述弧形面(32)并向所述外壳(1)的底壁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提升机构(4),所述提升机构(4)设置于所述外壳(1)内;
提升平台(5),所述提升平台(5)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11)内且与所述提升机构(4)相连接,所述限位块(3)设置于所述提升平台(5)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杯托,其特征在于,
所述提升平台(5)为板状结构,所述板状结构开设有凹设部(5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杯托,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机构(4)包括:
驱动装置(41);
第一传动机构(42),所述第一传动机构(42)与所述驱动装置(41)相连接,并且所述第一传动机构(42)还与所述提升平台(5)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杯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42)包括:
丝杠(421),所述丝杠(421)与所述驱动装置(41)相连接,且所述丝杠(421)的端部与所述外壳(1)可转动地相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群袁兆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