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伟奇专利>正文

生物质高效气化反应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3462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生物质高效气化反应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下二部分,上部为绝热耐火反应桶(40),下部为点火供气装置;所述的点火供气装置为点火出灰口(39)、变温气化室(50)、进气装置(51)和电热空气点火器(7)或空气等离子发生器(53)中的二项或二项以上的组合;所述的进气装置(51)为进风管(8)、鼓风机(52)、控制阀和分子裂变促进器(23)或环形风道(36)中的二项或二项以上的组合,并与所述的变温气化室(50)、电热空气点火器(7)和空气等离子发生器(53)相通,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使用方便,无烟尘污染,安全环保,高效节能,极具开发价值。(*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生物质气化反应桶,尤其是一种无烟尘污染的生物质高效气化反应 桶,属生物质气化利用
技术背景目前家用小型生物质气化炉种类繁多,但其所包含的生物质气化反应桶却大致相同,一 般均为设有出灰口和进风装置的单层或带水夹套的双层普通金属桶,如中国专利 一种制气炉(专利号ZL200520052111.3),其气化反应桶就是这种带出灰口和进风装置的单层普通金 属桶,由于其桶壁的传热速率大,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燃气冷凝液(含水80%以上)的回流吸热 和向桶外的热传导,致使其存在热能损失大,炉膛温度低,气化反应缓慢,容易伴生烟尘 和焦油,热效率不高等缺限,同时还存在启动点火不便,点火时会有烟尘污染等问题,因而 这种气化反应桶不能保证生物质的正常裂解气化。为了解决"炉膛温度低,容易伴生烟尘和 焦油"的缺限,有的科研工作者在其所述的气化反应桶内设有保温层,如中国专利循环固 定床整体式生物质气化装置(专利号ZL200610098086. 1),就在其气化反应桶内设有保温 层,但是同时又在其气化反应桶的下部设有燃气冷凝液(含水90%左右)全部返回所述气化 反应桶的回流进液装置,由于这种"回流进液装置"的设置,又将其因设置保温层所带来的 有益效果破坏殆尽,致使其依然存在炉膛温度低,热效率不高,气化反应不稳定,容易伴生 烟尘和焦油等缺限,同时还存在启动点火不便,点火时会有烟尘污染等问题,因此,这种气 化反应桶亦不能保证生物质的正常裂解气化。另外,为了解决"炉膛温度低,容易伴生烟尘 和焦油"的缺限,也有科研工作者采用带"喉口反应段"和耐火保温层的下吸式气化反应桶, 如中国专利 一种下吸式气化炉(专利号ZL200420014897.5),其所采用的气化反应桶就 是这种带"喉口反应段"和耐火保温层的下吸式气化反应桶,这种气化反应桶由于来自生物 质的水和水蒸汽会全部随生物质热解气一同流经其"喉口反应段",加上其"喉口反应段" 的反应空间较小,落料不便,蓄热不足,耐低温冲击的缓冲能力差,致使其"喉口反应段" 的反应温度随物料含水量的不同和物料补给工况的变化波动较大,只能使用干燥物料,对含 水量较大的湿料或半干料则不能正常制气,加上其"喉口反应段"所设补水(水蒸汽)装置 的吸热降温作用,将加剧其反应温度的波动,导致其气化反应很不稳定,使原本要依靠其"喉 口反应段"产生髙温以达到消除烟尘和焦油的目的不仅不能如愿以偿,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 剧了其烟尘和焦油产生的机率,同时这种气化反就桶还存在启动点火不便,点火时会出现烟 尘污染等问题,因此,这种带"喉口反应段"和耐火保温层的下吸式气化反应桶,在生物质 气化利用过程中亦不可取。当然,为了解决生物质气化炉启动点火不便的问题,也有科技工 作者在其气化反应桶内设有电热点火装置,如中国专利生物质气化炉点火及气化装置(专 利号ZL200520050980.2)就在其气化反应桶内设有电热点火棒,但是这种电热点火棒及其 配套设施在高温炉膛内工作时,容易被烧坏,同时其气化反应桶为带水夹套的双层普通金属 桶,同样存在热能损失大、炉膛温度低、气化反应缓慢、容易伴生烟尘和焦油,存在二次污染等缺限,因此,这种气化反应桶仍为不合格的生物质气化反应桶;事实上, 一种能克服现有技术以上所述全部缺限的生物质高效气化反应桶,至今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可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以上所述全 部缺限,且同时具有"点火供气"功能和"蓄热催化反应"功能并可用于家用小型生物质制 气炉的生物质高效气化反应桶。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物质高效气化反应桶,包括上、下二部分,上部为绝热耐火反应桶,下部为点火 供气装置;所述的点火供气装置由电热空气点火器、变温气化室与进气装置或电热空气点火 器与进气装置或空气等离子发生器与进气装置或点火出灰口与进气装置组合而成;并在所述 变温气化室上或与其相连通的管路上设有专供导入焦油液的进液管,在所述变温气化室内设 有透气孔或导气管;所述的电热空气点火器由进风管和电热装置二部分组成,所述进风管与 所述电热装置相通,其中所述的电热装置又由空气预热室、红外激发腔和设置在该红外激发 腔内的红外电热体组成;所述的红外电热体为红外发热多孔电炉盘、红外发热多孔陶瓷板与 耐高温电热元件或耐热合金管、电工级氧化镁与耐高温电热元件或碳化硅与耐高温电热元件 或氮化硅与耐高温电热元件的组合,所述的耐高温电热元件为普通电炉丝、普通电热丝、高 温电炉丝、高温电热丝或钨丝;所述的进气装置为环形风道、进风管、鼓风机与控制阀或分 子裂变促进器、进风管、鼓风机与控制阀或进风管、鼓风机与控制阀的组合,并与所述的变 温气化室、电热空气点火器、空气等离子发生器相通;所述的控制阀为气控阀、集控阀、液 封阀、普通开关阀或电磁阀;所述的集控阀由内、外二个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的圆柱形内空 筒体,即内筒体和外筒体套接组合而成,并在所述内筒体的封闭端设有阀门手柄,在所述内 筒体的画形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通孔,同时在所述阀门手柄上设有选自指针和限位条中的一 项或二项;在所述外筒体上设有至少二个管接头,其中设置在所述外筒体封闭端且未与内筒 体重叠部分上的管接头为常通管接头,设置在其余部分上的管接头均为可控管接头,同时在 所述外筒体的开口端设有选自密封定位端盖和功能指示牌中的一项或二项,同时在所述功能 指示牌上设有工位标示刻度线;所述的液封阀由贮液槽、进风管、出风管、进液管和溢流管 组成,所述进风管、进液管和溢流管的一端管口均伸入所述贮液槽内的液体内,另一端则置 于所述贮液槽之外,且所述进液管和溢流管的管口在液体内所处位置均低于所述进风管的液 体浸没管口,所述的出风管则设置在所述贮液槽一侧的最上端并与贮液槽内腔相通,且与贮 液槽内的液面保持一定高度;所述的分子裂变促进器由圆柱体、中心气道、透气孔和气孔帽 檐组成,所述中心气道设置在所述圆柱体内的中心轴线上,为圆柱形导气通道,同时在所述 圆柱体的周向外侧设有至少一组气孔帽檐,并在每组气孔帽檐下的圆柱体上沿周向均布设有 至少2个透气孔,所述的透气孔为向下或水平旋流透气孔、向下或水平射流透气孔中的一种; 所述的绝热耐火反应桶由耐火内桶和设置在其外侧四周的绝热保温层组成;所述的耐火内桶 为普通金属桶、耐热合金桶和内设红外发热材料的复合材料桶或它们的组合;所述的绝热保 温层为热气流保温层、真空保温层、填充料保温层中的一种或由反射方向指向反应桶中心轴 线的热反射层与热气流保温层、真空保温层、填充料保温层中的一种组合而成的耐高温红外复合保温层,并在所述热气流保温层的下方设有水封式油水分离器,其焦油导出管与所述分 子裂变促进器上的进风管相通;所述的水封式油水分离器由贮液槽、进液管、焦油导出管和出水管组成,所述贮液槽通过悬置在其内的分流挡板被分成u型管式连通的二部分,其中所述的进液管和出水管设置在所述分流挡板的同一侧,而所述焦油导出管则设置在所述分流挡 板的另一侧,所述的分流挡板包括平板和圆管,且所述焦油导出管的焦油溢出口和所述进液 管的液体出口即油水导入口均位于所述出水管的水溢出口之下。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功能与优点能快速清除混在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物质高效气化反应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下二部分,上部为绝热耐火反应桶(40),下部为点火供气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奇
申请(专利权)人:刘伟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6[中国|江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