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伟奇专利>正文

柴草液化气专用燃气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8540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柴草液化气专用燃气灶,属生物质燃气高效清洁燃烧利用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其设有环形夹板冷凝器,并在所述环形夹板冷凝器的上部或外部设有红外燃烧器,在所述环形夹板冷凝器的内空部位设有供气调控装置,在所述环形夹板冷凝器的下部设有水封式油水分离器、液封槽和U型液封管中的一种或几种,同时在所述红外燃烧器内设有红外发热材料,炉头温度高,热流量大,无二次污染,永不黑锅,安全环保,高效节能,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工况稳定,经久耐用,极具开发价值。(*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生物质燃气灶,尤其是一种具有"燃气冷凝液化分流"功能和"空 气预混红外裂解完全燃烧"功能的柴草液化气专用燃气灶,属生物质燃气清洁燃烧利用技术 领域。技术背景目前可用于燃烧石油液化气、天然气、城市煤气和沼气的燃气灶种类繁多,技术也较为 成熟,但均不适用于生物质燃气的燃烧,为此, 一种专用于生物质燃气燃烧的生物质燃气灶 便应运而生,但现有技术的生物质燃气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均程度不同地存在燃气导管 易被焦油堵塞,操作使用不稳定,燃气燃烧不完全,二次污染比较严重和炉头温度低,热流 量小,其热流量不能或很难满足一般做饭炒菜的正常需要,因而在实际应用中难以普及推广。事实上,在国际范围内, 一种无"烟尘和焦油"污染,可有效克服现有技术以上所述全 部缺限的柴草液化气专用燃气灶,至今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可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以上所述 全部缺限的柴草液化气专用燃气灶。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柴草液化气专用燃气灶,包括进气管、控制阀、液化气灶外壳和燃气燃烧炉头,其 特征在于所述的柴草液化气专用燃气灶设有环形夹板冷凝器,并在所述环形夹板冷凝器的 上部或外部设有红外燃烧器,在所述环形夹板冷凝器的内空部位设有供气调控装置,在所述 环形夹板冷凝器的下部设有水封式油水分离器、液封槽和U型液封管中的一种或几种,同时 在所述红外燃烧器内设有红外发热材料;所述的环形夹板冷凝器由横截面为长方形课桌式四 脚支架和环绕在四脚支架内外的二块厚度在3mm以下优化为1 mm以下的环形薄板组合而成, 并置于所述四脚支架的中上部,为一空气间接冷却式环形内空密封筒体,同时在所述环形夹 板冷凝器的器壁上设有进气管、出气管、导液管和/或导液口;所述的环形夹板冷凝器也可以 是横截面为三角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或其它形状的环形内空密封筒体或它们的组合; 所述的红外燃烧器为热升华炉头、普通红外线炉头和带红外节能罩的普通炉头中的一种或几 种的组合;所述的热升华炉头由进气管、壳体、红外发热多孔陶瓷板和设置在所述红外发热 多孔陶瓷板表面上方的红外发热材料组成,所述的红外发热材料为5 7目优选6目、每个网 孔面积为8 16顺2优选8. 0~11咖2、丝径为0. 7 1. l咖优选0. 8 0. 9mm的铁铬铝合金丝网; 所述红外发热多孔陶瓷板为15 18目优选16 17目、每个网孔面积为0.78 1.89iraif优选 1. 12 1. 38mm2、板厚为10 20mm优选12 15mm、壁厚为0. 3 0. 5 mm优选0. 4 mm的薄壁型 平面红外发热多孔陶瓷板、波纹面红外发热多孔陶瓷板或表面涂敷有燃烧催化剂的负载型红 外发热多孔陶瓷板;所述的红外节能罩为内设或未设红外发热材料且上下开口的球形、半球 形、变体球形、截头圆锥形或上部为截头圆锥形下部为圆柱形的内空筒体;所述的供气调控装置为鼓风机、气液分离器、旋分分离器、配气桶、控制阀、回火报警装置和回火报警自控 装置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的fe气桶为一设有燃气进口、空气进口、冷凝液出口和混 合气出口的内空容器;所述的水封式油水分离器由电热器和/或贮液槽、进液管、焦油导出管、 水导出管组成,且所述焦油导出管的焦油溢出口和所述进液管的液体出口即所述水封式油水 分离器的油水入口均位于所述水导出管的水溢出口之下,所述的电热器设置在所述贮液槽内, 来自所述焦油导出管的焦油液可另外收集备用或经变温气化并与空气完全预混后再导入燃气 发生炉内实现二次催化裂解和完全燃烧;所述的控制阀为气控阀、排空阀、集控阀、普通开 关阀和电磁阀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的集控阀由内、外二个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的圆 柱形内空筒体,即内筒体和外筒体套接组合而成,并在所述内筒体的封闭端设有阀门手柄, 在所述内筒体的圆形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通孔,同时在所述阀门手柄上设有选自指针和限位 条中的一项或二项;在所述外筒体上设有至少二个管接头,其中设置在所述外筒体封闭端且 未与内筒体重叠部分上的管接头为常通管接头,设置在其余部分上的管接头均为可控管接头, 同时在所述外筒体的开口端设有选自密封定位端盖和功能指示牌中的一项或二项。利用本技术实现生物质燃气高效清洁燃烧利用的作用机理在于 首先,本技术所述的红外发热材料,在受热时能快速吸收"发热源"所发出的红外电磁 波,致使其核外电子由低能级轨道迅速跃迁到高能级轨道并不断向外发射红外电磁波,产生 热辐射,由于本技术所述红外发热材料的分子活化能和电子逸出功较高,其表面高能电 子不会或很难逸出材料表面而引发自由基,更不会在气相中产生电子激发态产物,因而其本 身不会出现物质损耗也无可见光的能量损失,加上由于本技术工作时,对混在生物质燃 气中的焦油气和水蒸汽脱除较完全,清除了在生物质燃气燃烧时产生吸热降温效应的主要极 性化合物——H20,因而,在其表面瞬间即可形成温度蓄积,产生1300'C以下的表面高温,因 此,当所述的红外发热材料用于含焦生物质燃气燃烧时,能使进入其表面高温区的小分子可 燃气及其焦油类大分子(包括可能存在的"二恶英"及其前体物)快速裂变并因此而引发自 由基,由于燃气自由基的引发发生在炽热的红外发热材料的表面高温区,此时,加上本实用 新型设有充足空气助燃,因而使得生物质燃气在其表面高温区即可实现完全燃烧,而不至在 其表面高温区或其以外的气相中产生电子激发态产物(高温炭微粒)并因此而引发导致出现 能量损失的可见光,从而使得生物质燃气的热能转化更充分,同时又可有效避免燃气自发燃 烧时可能产生的CO、 HC和"二恶英"的二次污染;加上由于其表面高温区的温度(1300 'C 以下)低于NOx的形成温度(150(TC以上),使得空气中的氮不能或很难与氧原子结合生成 NOx,从而又可有效避免燃气自发燃烧时可能产生的N0x的二次污染;也正由于在本技术 的使用过程中,最终在炉头部位无CO、 HC、 N(X和"二恶英"等极性化合物的生成,同时本实 用新型最终在炉头部位所燃用的生物质燃气中HC1、 H2S、 S02、 H20、隨3等极性化合物的含量 又极低,从而使得本技术在生物质燃气的热能转化过程中,与现有技术相比,因H20、HC1、 H2S、 S02、 NH3、 C0、 HC、亂和"二恶英"等极性化合物所产生的吸热降温效应相对降到最低 值,致使生物质燃气在炉头部位所产生的热流量相对更大,炉头温度更高,热能利用更充分, 因此,本技术的热效率极高,节能效果十分明显;另外,当所述"发热源"所发出的红外电磁波有所减弱时,处于红外发热材料高能轨道上的高能电子便会跃回到其低能级轨道上,并同样向外发出红外电磁波,产生热辐射,使得 生物质燃气裂解燃烧温度不会因此而瞬间出现大的波动,原有燃气裂解氧化反应因此得以稳 定进行,从而达到"稳定裂解、完全燃烧、高效节能和环境友好"的多重目的。特别说明本技术所述的筛网孔"目"的定义为在每英寸(25.4mm)的长度范围 内所包含的网孔数。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功能与优点能较为完全地快速清除混在生物质燃气中的大分子焦油气和水蒸汽,可从根本上全面克 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柴草液化气专用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柴草液化气专用燃气灶设有环形夹板冷凝器(25),并在所述环形夹板冷凝器(25)的上部或外部设有红外燃烧器,在所述环形夹板冷凝器(25)的内空部位设有供气调控装置(29),在所述环形夹板冷凝器(25)的下部设有水封式油水分离器(34)、液封槽和U型液封管中的一种或几种,同时在所述红外燃烧器内设有红外发热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奇
申请(专利权)人:刘伟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6[中国|江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