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转向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3258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1: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自动转向自行车,包括:主轴、第一旋转轮、第二旋转轮、主架体和连接轴,主轴转动设置在第一旋转轮的中心,主架体固定在主轴的两端上,第二旋转轮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旋转轮分别转动设置在连接轴的两端,连接轴与主架体转动连接,连接轴与主架体之间设有用于与主架体配合限制或驱动第二旋转轮的方向发生改变的啮合机构。第一旋转轮和两个第二旋转轮构成三轮自行车,使自行车本身就具备了平衡性而不会出现翻倒现象,因此也就无需使用人手来控制自行车的平衡,同时自行车的方向改变通过改变第一旋转轮的前进方向即可,而第一旋转轮的前进方向通过人身体的偏动就可以实现,因此,该自行车可以松手骑行。

An automatic steering bicy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转向自行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行车
,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转向自行车。
技术介绍
自行车是传统产业,具有100多年的历史,由于环保以及交通的问题,自行车逐渐成为大家喜爱的代步交通工具。目前自行车一般包括两轮自行车、三轮自行车和四轮自行车。现有的自行车一般都包括车架、前轮支架、前轮、后轮以及链条链轮驱动机构,前轮转动设置在前轮支架上,后轮转动设置在车架上,车架的一端通过转动连接结构套设在支架上,从而实现前轮相对后轮的转向连接,前轮支架上还设有把手,把手用于供人手扶持,从而来改变自行车前进的方向。现有的自行车均都要通过人手扶持把手才能改变自行车的方向和保证前行方向的稳定性。众所周知,对于一般的骑车人来说,当人手离开把手时,前轮的前进方向会自动发生偏移,存在自行车偏离道路而出现事故的风险,使得自行车不能松手骑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转向自行车,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于一般骑车人来说,自行车不能松手骑行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转向自行车,包括:主轴、第一旋转轮、第二旋转轮、主架体和连接轴,所述主轴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轮的中心,所述主架体固定在所述主轴的两端上,所述第二旋转轮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旋转轮分别转动设置在所述连接轴的两端,所述连接轴与所述主架体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轴与所述主架体之间还设有啮合机构,所述啮合机构用于与所述主架体配合限制或驱动所述第二旋转轮的方向发生改变。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啮合机构包括:固设于所述主架体上的主齿轮,固设于所述连接轴上的从齿轮或齿条,所述主齿轮和所述从齿轮或所述齿条啮合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齿轮和所述从齿轮均为锥齿轮,或者所述主齿轮为圆柱齿轮,所述齿条与所述圆柱齿轮相啮合。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板以及由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折弯延伸而成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主架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连接轴转动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架体上凸设有固定轴,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供所述固定轴穿过的第一安装孔,所述主齿轮固定在所述固定轴远离所述主架体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板转动设于所述固定轴上。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凸设有转轴,所述连接轴上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连接轴通过所述第二安装孔转动套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转轴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固定轴的延伸方向相垂直。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轴包括:中间段,以及分别与所述中间段的两端铰接的第一安装段和第二安装段,一所述第二旋转轮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段上,另一所述第二旋转轮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段上,所述啮合机构包括:与所述中间段间隔平行设置的齿条,一端与所述齿条的一端铰接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段铰接的第一连接片,一端与所述齿条的另一端铰接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段铰接的第二连接片,以及固定在所述主架体上的并与所述齿条啮合的圆柱齿轮。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段上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主架体上凸设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中间段的延伸方向相垂直,所述圆柱齿轮固定在所述固定轴远离所述主架体的一端,所述中间段转动位于所述固定轴上。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片和所述第一安装段均与所述中间段同轴铰接,所述第二连接片和所述第二安装段均与所述中间段同轴铰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架体包括第一U型架体和第二U型架体,所述第一U型架体水平设置并固定在所述主轴的两端,所述第二U型架体竖直设置在所述第一U型架体上,所述第二U型架体上远离所述第一U型架体的一端设有车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动转向自行车,通过第一旋转轮和两个第二旋转轮构成三轮自行车,使自行车本身就具备了平衡性,这样自行车就不会出现翻倒现象,因此也就无需使用人手来控制自行车的平衡,同时自行车的方向改变通过改变第一旋转轮的前进方向即可,而第一旋转轮的前进方向通过人身体的偏动就可以实现,因此,该自行车可以松手骑行。同时通过啮合机构与主架体配合来限制或驱动第二旋转轮的方向发生改变,从而来保证第二旋转轮与第一旋转轮之间方向的协调性,保证自行车能正常顺畅的行驶。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自动转向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自动转向自行车的局部爆炸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自动转向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自动转向自行车的局部爆炸示意图。附图标记:1、第一旋转轮;2、第二旋转轮;3、主架体;31、第一U型架体;32、第二U型架体;33、固定轴;4、连接轴;41、第二安装孔;42、中间段;421、凸块;4211、第三安装孔;43、第一安装段;44、第二安装段;5、啮合机构;51、主齿轮;52、从齿轮;53、连接件;531、第一连接板;5311、第一安装孔;532、第二连接板;5321、转轴;54、齿条;55、第一连接片;56、第二连接片;57、圆柱齿轮;6、车座;7、踏板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如图1-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转向自行车,该自动转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转向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轴、第一旋转轮、第二旋转轮、主架体和连接轴,所述主轴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轮的中心,所述主架体固定在所述主轴的两端上,所述第二旋转轮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旋转轮分别转动设置在所述连接轴的两端,所述连接轴与所述主架体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轴与所述主架体之间还设有啮合机构,所述啮合机构用于与所述主架体配合限制或驱动所述第二旋转轮的方向发生改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转向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轴、第一旋转轮、第二旋转轮、主架体和连接轴,所述主轴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轮的中心,所述主架体固定在所述主轴的两端上,所述第二旋转轮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旋转轮分别转动设置在所述连接轴的两端,所述连接轴与所述主架体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轴与所述主架体之间还设有啮合机构,所述啮合机构用于与所述主架体配合限制或驱动所述第二旋转轮的方向发生改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转向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啮合机构包括:固设于所述主架体上的主齿轮,固设于所述连接轴上的从齿轮或齿条,所述主齿轮和所述从齿轮或所述齿条啮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转向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齿轮和所述从齿轮均为锥齿轮,或者所述主齿轮为圆柱齿轮,所述齿条与所述圆柱齿轮相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转向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架体和所述连接轴的中间通过连接件转动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板以及由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折弯延伸而成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主架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连接轴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动转向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架体上凸设有固定轴,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供所述固定轴穿过的第一安装孔,所述主齿轮固定在所述固定轴远离所述主架体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板转动设于所述固定轴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动转向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正磊王琴龙美秀李鑫
申请(专利权)人:六壹八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