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陆东山专利>正文

细分高产能旋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2607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7 2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细分高产能旋流器,为解决现有旋流器产能低问题,包括自上至下依次联通的溢流管、旋流室,锥体和沉砂嘴;旋流室侧面连接自内管口到圆形外接口的外凸弧形旋流管,旋流管自内管口到圆形外接口等高,旋流管自内管口到圆形外接口通过逐渐加长两侧对称的垂直切线使其横向宽度逐渐变窄后又逐渐加宽。外凸弧形旋流管是外展渐开线式或外展椭圆弧段式外凸弧形旋流管。旋流管的最窄处位于自其内管口到圆形外接口整个旋流程的中间与内管口之间。具有在满足细分要求前提下,显著提高产能的优点。

Subdivision high capacity Hydrocyclo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细分高产能旋流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流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细分高产能旋流器。
技术介绍
旋流器是一种常见的利用离心沉降原理的分离分级设备。当待分离的两相混合液以一定压力从旋流器周边切向进入旋流器内后,产生强烈的三维椭圆型强旋转剪切湍流运动。由于粗颗粒与细颗粒之间存在粒度差,其受到离心力、向心浮力、流体曳力等大小不同,受离心沉降作用,大部分粗颗粒经旋流器底流口排出,而大部分细颗粒由溢流管排出,从而达到分离分级目的。但是,由于选矿企业,特别是本申请人所在地铜矿企业,经济效益倒逼的原因,使得现有旋流器在分离质效方面,不能满足要求。例如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人2006年专利技术申请并获得授权的ZL200610160708.9号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提高分级能力的旋流器包括自上至下依次联通的溢流管、旋流室,锥体和沉砂嘴;旋流室侧面连接弧形旋流管,旋流管管口为圆形,旋流管与旋流室相连的接口为竖向扁口,圆形管口到竖向扁接口之间逐渐过渡;旋流管自管口到接口逐渐由圆形过渡为直立的长方形,其特征在于旋流管通过逐渐加长两侧对称的垂直切线使其横向宽度逐渐变窄,旋流管管口与旋流管接口的高度相同;旋流管变窄过程中,前段、中段的上下弧边曲度不变;到旋流管接口末端,旋流管的上下边才由原弧边过渡到横向直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细分高产能旋流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细分高产能旋流器包括自上至下依次联通的溢流管、旋流室,锥体和沉砂嘴;旋流室侧面连接自内管口到圆形外接口的外凸弧形旋流管,其特别之处在于旋流管自内管口到圆形外接口等高,也可以是不等高;旋流管自内管口到圆形外接口通过逐渐加长两侧对称的垂直切线使其横向宽度逐渐变窄后又逐渐加宽。也可以是自其内管口到圆形外接口整个旋流程分成等长的A、B两段,旋流管的最窄处位于A段的中部。旋流管的最窄处位于A段的中间。还可以进一步是:旋流管自内管口到圆形外接口不等高,从B段中部到圆形外接口之间的末段旋流程中部至圆形外接口的末端旋流程为逐渐变形过渡变大的喇叭形扩口旋流程末端。内接口宽度同所述B段中部或所述旋流程末端喇叭形扩口基部宽度比为1/3—3/7。内接口宽度同所述B段中部或所述旋流程末端喇叭形扩口基部宽度比为2/5。具有在满足细分要求前提下,显著提高产能,更适合于选铜矿的优点。作为优化,外凸弧形旋流管是外展渐开线段式或外展椭圆弧段式外凸弧形旋流管。作为优化,旋流管的最窄处位于自其内管口到圆形外接口整个旋流程的中间与内管口之间。作为优化,自其内管口到圆形外接口整个旋流程分成等长的A、B两段,旋流管的最窄处位于A段的中部。旋流管的最窄处位于A段的中间。作为优化,B段中部宽度大于所述A段中部最窄处宽度,小于内管口宽度;内管口宽度介于圆形外接口宽度与B段中部宽度之间。B段中间宽度大于所述最窄处宽度,小于内管口宽度。作为优化,B段中部的两侧对称垂直切线与上下圆形弧段通过平滑延接上下圆形弧段和两侧对称垂直切线的弧线对接,并且自圆形外接口经由所述平滑弧线延接的B段中部到由两侧对称垂直切线直接对称切圆的所述A段中部逐渐变形过渡。作为优化,A段中部和B段中部的两侧对称垂直切线与上下圆形弧段都通过平滑延接上下圆形弧段和两侧对称垂直切线的弧线对接,并且自圆形外接口经由所述平滑弧线延接的B段中部及所述平滑弧线延接的A段中部到由两侧对称垂直切线直接对称切圆的所述内管口逐渐变形过渡。作为优化,A段中部和B段中部及内管口的两侧对称垂直切线与上下圆形弧段都通过平滑延接上下圆形弧段和两侧对称垂直切线的弧线对接,并且自圆形外接口经由所述平滑弧线延接的B段中部及所述平滑弧线延接的A段中部至所述平滑弧线延接的内管口逐渐变形过渡。作为优化,B段中部及内管口的两侧对称垂直切线与上下圆形弧段都通过平滑延接上下圆形弧段和两侧对称垂直切线的弧线对接,并且自圆形外接口经由所述平滑弧线延接的B段中部及由两侧对称垂直切线直接对称切圆的所述A段中部到所述平滑弧线延接的所述内管口逐渐变形过渡。作为优化,内接口宽度同圆形外管口宽度比为1/3—3/7。内接口宽度同圆形外管口宽度比为2/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细分高产能旋流器具有在满足细分要求前提下,显著提高产能,更适合于选铜矿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现有旋流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3、4、5、6分别是现有旋流器的旋流管与本专利技术细分高产能旋流器第一、二、三、四、五种实施方式的旋流管截面形状对比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细分高产能旋流器包括自上至下依次联通的溢流管、旋流室,锥体和沉砂嘴;旋流室侧面连接自内管口1到圆形外接口2等高的外凸弧形旋流管,旋流管自内管口1到圆形外接口2通过逐渐加长两侧对称的垂直切线使其横向宽度逐渐变窄后又逐渐加宽。外凸弧形旋流管是外展渐开线段式或外展椭圆弧段式外凸弧形旋流管。旋流管的最窄处位于自其内管口1到圆形外接口2整个旋流程的中间与内管口1之间。自其内管口1到圆形外接口2整个旋流程分成等长的A、B两段,旋流管的最窄处位于A段的中部。旋流管的最窄处位于A段的中间。B段中部宽度大于所述A段中部最窄处宽度,小于内管口1宽度;内管口1宽度介于圆形外接口2宽度与B段中部宽度之间。B段中间宽度大于所述最窄处宽度,小于内管口1宽度。内接口1宽度同圆形外管口2宽度比为1/3—3/7。内接口1宽度同圆形外管口2宽度比为2/5。具有在满足细分要求前提下,显著提高产能的优点。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细分高产能旋流器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B段中部的两侧对称垂直切线与上下圆形弧段通过平滑延接上下圆形弧段和两侧对称垂直切线的弧线对接,并且自圆形外接口2经由所述平滑弧线延接的B段中部到由两侧对称垂直切线直接对称切圆的所述A段中部逐渐变形过渡。具有在满足细分要求前提下,显著提高产能的优点。实施例三,如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细分高产能旋流器与上述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A段中部和B段中部的两侧对称垂直切线与上下圆形弧段都通过平滑延接圆形弧段和两侧对称垂直切线的弧线对接,并且自圆形外接口2经由所述平滑弧线延接的B段中部及所述平滑弧线延接的A段中部到由两侧对称垂直切线直接对称切圆的所述内管口1逐渐变形过渡。具有在满足细分要求前提下,显著提高产能的优点。实施例四,如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细分高产能旋流器与上述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B段中部及内管口1的两侧对称垂直切线与上下圆形弧段都通过平滑延接圆形弧段和两侧对称垂直切线的弧线对接,并且自圆形外接口2经由所述平滑弧线延接的B段中部及由两侧对称垂直切线直接对称切圆的所述A段中部到平滑弧线延接的所述内管口1逐渐变形过渡。具有在满足细分要求前提下,显著提高产能的优点。实施例五,如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细分高产能旋流器与上述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A段中部和B段中部及内管口1的两侧对称垂直切线与上下圆形弧段都通过平滑延接圆形弧段和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细分高产能旋流器,包括自上至下依次联通的溢流管、旋流室,锥体和沉砂嘴;旋流室侧面连接自内管口到圆形外接口的外凸弧形旋流管,其特征在于旋流管自内管口到圆形外接口等高,旋流管自内管口到圆形外接口通过逐渐加长两侧对称的垂直切线使其横向宽度逐渐变窄后又逐渐加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细分高产能旋流器,包括自上至下依次联通的溢流管、旋流室,锥体和沉砂嘴;旋流室侧面连接自内管口到圆形外接口的外凸弧形旋流管,其特征在于旋流管自内管口到圆形外接口等高,旋流管自内管口到圆形外接口通过逐渐加长两侧对称的垂直切线使其横向宽度逐渐变窄后又逐渐加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细分高产能旋流器,其特征在于外凸弧形旋流管是外展渐开线段式或外展椭圆弧段式外凸弧形旋流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细分高产能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旋流管的最窄处位于自其内管口到圆形外接口整个旋流程的中间与内管口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细分高产能旋流器,其特征在于自其内管口到圆形外接口整个旋流程分成等长的A、B两段,旋流管的最窄处位于A段的中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细分高产能旋流器,其特征在于B段中部宽度大于所述A段中部最窄处宽度,小于内管口宽度;内管口宽度介于圆形外接口宽度与B段中部宽度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细分高产能旋流器,其特征在于B段中部的两侧对称垂直切线与上下圆形弧段通过平滑延接上下圆形弧段和两侧对称垂直切线的弧线对接,并且自圆形外接口经由所述平滑弧线延接的B段中部到由两侧对称垂直切线直接对称切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东山
申请(专利权)人:陆东山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