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内科用肺功能训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2607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7 2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呼吸内科用肺功能训练器,包括第一筒体,所述第一筒体底壁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上端插设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浮块,所述浮块为倒T字型,所述浮块的上端插设在套管的下端,所述套管插设在第一筒体的顶端,且套管的上端与第一连接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与罩体相连通,所述第一筒体的下端通过第二连接管与第二筒体的下端相连通,本装置使用时,当浮块的上端插入到套管内较长时,吹动浮块时需要的力气更大,当浮块的上端插入到套管内较短时,吹动浮块时需要的力气更小,装置使用时,可以方便的调节阻力的大小,使用便捷。

A lung function training device for respiratory medic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呼吸内科用肺功能训练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呼吸内科用肺功能训练器。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改变,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肥胖等疾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导致最大有氧运动能力受损,从而使心肺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如COPD、肺心病、慢性器官衰竭及缺血性心脏病等。肺癌、器官移植、气管切开术、冠脉搭桥术后、高心病、心肌病、哮喘、胸部外伤等疾病引起的呼吸困难、心功能下降等严重并发症,使得心肺功能康复训练变得更加重要。而现有的肺功能训练器体积大多十分庞大,占地面积较大,进而不便于携带,不适合家庭或训练场所使用,且无法根据患者的需要调节阻力的大小,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呼吸内科用肺功能训练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呼吸内科用肺功能训练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呼吸内科用肺功能训练器,包括第一筒体,所述第一筒体底壁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上端插设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浮块,所述浮块为倒T字型,所述浮块的上端插设在套管的下端,所述套管插设在第一筒体的顶端,且套管的上端与第一连接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与罩体相连通,所述第一筒体的下端通过第二连接管与第二筒体的下端相连通,所述第二筒体的上端为开口状,且第二筒体的内部设置有活塞,活塞的侧壁与第二筒体的侧壁相接触,所述活塞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上端延伸至第二筒体的外侧。<br>优选的,所述第一筒体的侧壁上安装有视窗。优选的,所述第一筒体侧壁的上端安装有注水口,且第一筒体侧壁的下端安装有排水口,并且第一筒体的上端开设有排气孔。优选的,所述第二筒体内壁的顶端设置有水平状的固定杆。优选的,所述固定杆的中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调节杆的中部设置有螺纹部,调节杆与固定杆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浮块的上端设置有橡胶密封圈,所述橡胶密封圈的外壁与套管的内壁相接触。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管为橡胶软管。优选的,所述活动杆为倒T字型,且固定管的上端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内径小于活动杆最大水平宽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装置使用时,先向第一筒体内注入适量的水,使得浮块上浮,此时浮块的上端正好插入到套管的内部,患者可以通过罩体向装置内部吹气,套管与第一连接管之间的气体压力变大,浮块在气压的作用下会向下运动,最终浮块与套管相分离,套管与第一连接管之间的气体可以顺利的排出。2、本装置使用时,可以转动调节杆,从而带动活塞向上或者向下运动,改变第二筒体内水的高度,最终改变第一筒体水的高度,当水高度发生变化后,浮块的上端插入到套管内的长度也会变化,当浮块的上端插入到套管内较长时,吹动浮块时需要的力气更大,当浮块的上端插入到套管内较短时,吹动浮块时需要的力气更小,装置使用时,可以方便的调节阻力的大小,使用便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呼吸内科用肺功能训练器的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呼吸内科用肺功能训练器的固定管与活动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呼吸内科用肺功能训练器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筒体、2固定管、3活动杆、4浮块、5套管、6第一连接管、7罩体、8第二连接管、9第二筒体、10固定杆、11调节杆、12活塞、13视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3,一种呼吸内科用肺功能训练器,包括第一筒体1,所述第一筒体1底壁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固定管2,所述固定管2的上端插设有活动杆3,所述活动杆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浮块4,所述浮块4为倒T字型,所述浮块4的上端插设在套管5的下端,所述套管5插设在第一筒体1的顶端,且套管5的上端与第一连接管6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6的另一端与罩体7相连通,所述第一筒体1的下端通过第二连接管8与第二筒体9的下端相连通,所述第二筒体9的上端为开口状,且第二筒体9的内部设置有活塞12,活塞12的侧壁与第二筒体9的侧壁相接触,所述活塞1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调节杆11,所述调节杆11的上端延伸至第二筒体9的外侧。进一步的,第一筒体1的侧壁上安装有视窗13,视窗13方便对第一筒体1内的液位进行观察。进一步的,第一筒体1侧壁的上端安装有注水口,且第一筒体1侧壁的下端安装有排水口,注水口和排水口上均安装有阀门,并且第一筒体1的上端开设有排气孔。进一步的,第二筒体9内壁的顶端设置有水平状的固定杆10。进一步的,固定杆10的中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调节杆11的中部设置有螺纹部,调节杆11与固定杆10螺纹连接。进一步的,浮块4的上端设置有橡胶密封圈,所述橡胶密封圈的外壁与套管5的内壁相接触。进一步的,第一连接管6为橡胶软管。进一步的,活动杆3为倒T字型,且固定管2的上端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内径小于活动杆3最大水平宽度。本实施例中,本装置使用时,先向第一筒体1内注入适量的水,使得浮块4上浮,此时浮块4的上端正好插入到套管5的内部,患者可以通过罩体7向装置内部吹气,套管5与第一连接管6之间的气体压力变大,浮块4在气压的作用下会向下运动,最终浮块4与套管5相分离,套管5与第一连接管6之间的气体可以顺利的排出,套管5与第一连接管6之间的气体排出后,浮块4在浮力的作用下发生复位,便于装置的再次使用,固定管2与活动杆3相配合,使得浮块4只能够沿着竖直方向运动,当浮块4与套管5相分离后,在固定管2与活动杆3的作用下,使得浮块4的上端能够顺利的插入到套管5的内部。本装置使用时,可以转动调节杆11,从而带动活塞12向上或者向下运动,改变第二筒体9内水的高度,由于第二筒体9与第一筒体1相连通,最终改变第一筒体1水的高度,当水高度发生变化后,浮块4的上端插入到套管5内的长度也会变化,当浮块4的上端插入到套管5内较长时,吹动浮块4时需要的力气更大,当浮块4的上端插入到套管5内较短时,吹动浮块4时需要的力气更小,装置使用时,可以方便的调节阻力的大小,使用便捷。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呼吸内科用肺功能训练器,包括第一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1)底壁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固定管(2),所述固定管(2)的上端插设有活动杆(3),所述活动杆(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浮块(4),所述浮块(4)为倒T字型,所述浮块(4)的上端插设在套管(5)的下端,所述套管(5)插设在第一筒体(1)的顶端,且套管(5)的上端与第一连接管(6)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6)的另一端与罩体(7)相连通,所述第一筒体(1)的下端通过第二连接管(8)与第二筒体(9)的下端相连通,所述第二筒体(9)的上端为开口状,且第二筒体(9)的内部设置有活塞(12),活塞(12)的侧壁与第二筒体(9)的侧壁相接触,所述活塞(1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调节杆(11),所述调节杆(11)的上端延伸至第二筒体(9)的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呼吸内科用肺功能训练器,包括第一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1)底壁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固定管(2),所述固定管(2)的上端插设有活动杆(3),所述活动杆(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浮块(4),所述浮块(4)为倒T字型,所述浮块(4)的上端插设在套管(5)的下端,所述套管(5)插设在第一筒体(1)的顶端,且套管(5)的上端与第一连接管(6)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6)的另一端与罩体(7)相连通,所述第一筒体(1)的下端通过第二连接管(8)与第二筒体(9)的下端相连通,所述第二筒体(9)的上端为开口状,且第二筒体(9)的内部设置有活塞(12),活塞(12)的侧壁与第二筒体(9)的侧壁相接触,所述活塞(1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调节杆(11),所述调节杆(11)的上端延伸至第二筒体(9)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内科用肺功能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1)的侧壁上安装有视窗(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内科用肺功能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茵
申请(专利权)人:溧阳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