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铁通排风模拟培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1624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6 06: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铁通排风模拟培训装置,包括上下依次设置的站厅和站台,还包括新风井和排风井,新风井通过送风管道与站厅和站台均连通,送风管道上设置有静压箱,送风管道包括送风主管道、送风管道第一支管道和送风管道第二支管道,送风主管道上设有新风风机和新风阀门;排风井通过排风管道与站厅和站台均连通,排风管道包括排风主管道、排风管道第一支管道和排风管道第二支管道,排风主管道上设置有排风风机和排风阀门。当送新风时,打开新风风机、新风阀门,同时站厅及站台中需要排风,打开排风阀门和排风风机,完成送风和排风过程。本装置能够给学生及培训人员提供一套真实的模拟地铁通排风的培训装置,且可以实际操作。

A simulation training device for ventilation of subwa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铁通排风模拟培训装置
本技术涉及地铁通排风培训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铁通排风模拟培训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模拟培训装置在很多领域都比较流行,尤其是针对一些较管路复杂且体积庞大的系统,模拟培训装置能够向学员提供真是模拟的机会,且便于理解整个系统的远原理,同时对实际系统的改进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针对地铁系统,例如针对站台和站厅人员密集场所的通风、排风的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时,一般采用书本理论知识培训,或者实地培训学习。但是书本理论知识枯燥复杂,不易理解,且不直观,而实地培训学习时由于现有的地铁通排风系统均是各种管道及设备,管道长度较长,管路复杂,系统庞大,部分管道位于墙顶或地下,可操作学习的只有一些显示屏及控制按钮等等,无法直观且详细的了解其整个地铁通排风的结构及原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直观的了解地铁通排风且能够真实实际操作的地铁通排风模拟培训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地铁通排风模拟培训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铁通排风模拟培训装置,包括上下依次设置的站厅和站台,还包括新风井和排风井,新风井通过送风管道与站厅和站台均连通,送风管道上设置有静压箱,送风管道包括连通新风井和静压箱的送风主管道,送风管道还包括连通静压箱与站厅的送风管道第一支管道和连通静压箱与站台的送风管道第二支管道,送风主管道上设置有新风风机和新风阀门;排风井通过排风管道与站厅和站台均连通,排风管道包括与排风井连通的排风主管道,站厅通过排风管道第一支管道与排风主管道连通,站台通过排风管道第二支管道与排风主管道连通,排风主管道上设置有排风风机和排风阀门。所述站厅和站台均为密封箱体,各密封箱体上均设置有供新风进入的送风散流器和供浊风排出的排风散流器。所述送风管道第一支管道与排风管道第一支管道之间设置有连通管道,连通管道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送风管道第一支管道上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新风阀门、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均采用电动调节阀。所述新风井和排风井采用一端开口的金属管,送风管道和排风管道均采用透明材质制成的透明管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当站厅及站台需要送新风时,打开新风风机、新风阀门,新风井中新鲜的空气通过送风管道被送入到站厅及站台中,同时站厅及站台中需要排风,打开排风阀门和排风风机,站厅及站台中污浊的空气通过排风管道排出到排风井到外界中,完成送风和排风过程。本装置能够给学生及培训人员提供一套真实的模拟地铁通排风的培训装置,且可以实际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地铁通排风模拟培训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新风井;2排风井;3站厅;4站台;5送风主管道;6送风管道第一支管道;7送风管道第二支管道;8排风主管道;9排风管道第一支管道;10排风管道第二支管道;11静压箱;12空调机组;13混风室;14新风风机;15排风风机;16回风风机;17连通管道;18第一阀门;19第二阀门;20第三阀门;21第四阀门;22第五阀门;23第六阀门;24第七阀门;25新风阀门;26排风阀门;27回风管道;28第一连接段;29第二连接段;31中间管道;32第一自动防烟防火阀;33第二自动防烟防火阀;34第一电动排烟防火阀;35第二电动排烟防火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一种地铁通排风模拟培训装置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包括上下依次设置的站厅3和站台4,站厅和站台采用密封箱体,还包括新风井1和排风井2,新风井1和排风井2采用金属管道。新风井1通过送风管道与站厅和站台均连通,送风管道上设置有静压箱11,送风管道包括连通新风井和静压箱的送风主管道5,送风主管道5上设置有新风风机14和新风阀门25。送风管道还包括连通静压箱11与站厅3的送风管道第一支管道6和连通静压箱与站台的送风管道第二支管道7。排风井2通过排风管道与站厅和站台均连通,排风管道包括与排风井2连通的排风主管道8,站厅3通过排风管道第一支管道9与排风主管道8连通,站台4通过排风管道第二支管道10与排风主管道8连通,排风主管道8上设置有排风风机15和排风阀门26。各密封箱体上均设置有供新风进入的送风散流器和供浊风排出的排风散流器,送风散流器和排风散流器真是模拟地铁站厅和地铁站台中的进风口和排风口。送风管道第一支管道6与排风管道第一支管道9之间设置有连通管道17,连通管道17上设置有第一阀门18,这样设计可以调节向站厅输送的风量。由于站台上的人员相对比站厅的人员密集,送风管道第一支管道6上设置有第二阀门19,第二阀门19的设置可以实现单独向站台送风。新风阀门25、第一阀门18和第二阀门19均采用电动调节阀,可以进行电动控制实现开启、关闭和开度的调节。新风井1和排风井2采用一端开口的金属管,送风管道和排风管道均采用透明材质制成的透明管道,金属管一端开口便于向新风井中提供被颜色标识后的新风(例如采用红色标识),送风管道和排风管道均采用透明管,便于向学员演示气体的流向以及在整个通、排风系统中的流向,更加直观。夏天需要向地铁站厅和站台中提供冷气,为了真实模拟地铁中空调的运行,该地铁通排风模拟培训装置还包括连通于新风井与静压箱之间的空调机组12,空调机组12的蒸发器连通于送风主管道5上。送风主管道5上于新风井与空调机组之间设置有混风室13。送风主管道包括连通新风井与混风室的第一连接段28,送风主管道还包括连通新风机与混风室的第二连接段29,新风风机14及新风阀门25均设置于第一连接段28上,第二连接段上设置有第三阀门20。该地铁通排风模拟培训装置还包括连通排风井2与站厅和排风井与站台的回风管道27,回风管道27通过三通与排风管道第一支管道9和排风管道第二支管道10均连通,即回风管路和排风主管路共用同一个排风管道第一支管道和同一个排风管道第二支管道。静压箱11与蒸发器之间连通的送风主管道部分上设置有第七阀门24,本实施例中回风管道与排风主道路并列平行设置。回风管道27上设置有回风风机16和第四阀门21。回风管道与混风室之间设置有中间管道31连通,且中间管道与回风管道的连通处位于第四阀门以及回风风机的下游,中间管道上设置有第五阀门22,实现了从站厅及站台中排出的温度较低的浊气可以部分或全部重新进入混风室,进行循环利用,节能减排。回风管道上于中间管道与回风管道的连接处的下游设置有第六阀门23。第三阀门20、第四阀门21、第五阀门22、第六阀门23及第七阀门24均采用电动调节阀,可以进行电动控制实现开启、关闭和开度的调节。送风管道第一支管道6上设置有第一自动防烟防火阀32,送风管道第二支管道7设置有第二自动防烟防火阀33,自动防烟防火阀为现有技术,平时常开,采用70℃的自动防烟防火阀即内置熔化温度为70℃的探头,当温度达到70℃及以上时该阀门自动关闭。当站厅或站台中发生火灾时可以自动关闭送风管道第一支管道和送风管道第二支管道,防止新鲜空气进入提供氧气避免进一步扩大火势。排风管道第一支管道9上设置有第一电动排烟防火阀34,排风管道第二支管道10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铁通排风模拟培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依次设置的站厅和站台,还包括新风井和排风井,新风井通过送风管道与站厅和站台均连通,送风管道上设置有静压箱,送风管道包括连通新风井和静压箱的送风主管道,送风管道还包括连通静压箱与站厅的送风管道第一支管道和连通静压箱与站台的送风管道第二支管道,送风主管道上设置有新风风机和新风阀门;排风井通过排风管道与站厅和站台均连通,排风管道包括与排风井连通的排风主管道,站厅通过排风管道第一支管道与排风主管道连通,站台通过排风管道第二支管道与排风主管道连通,排风主管道上设置有排风风机和排风阀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铁通排风模拟培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依次设置的站厅和站台,还包括新风井和排风井,新风井通过送风管道与站厅和站台均连通,送风管道上设置有静压箱,送风管道包括连通新风井和静压箱的送风主管道,送风管道还包括连通静压箱与站厅的送风管道第一支管道和连通静压箱与站台的送风管道第二支管道,送风主管道上设置有新风风机和新风阀门;排风井通过排风管道与站厅和站台均连通,排风管道包括与排风井连通的排风主管道,站厅通过排风管道第一支管道与排风主管道连通,站台通过排风管道第二支管道与排风主管道连通,排风主管道上设置有排风风机和排风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通排风模拟培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站厅和站台均为密封箱体,各密封箱体上均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永涛贾福奎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太宇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