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机臂线缆防护结构及无人机机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0241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1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人机机臂线缆防护结构及无人机机臂,涉及航空飞行器技术领域,主要目的是避免机臂内线缆受损,以延长线缆的使用寿命,从而延长整机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主要技术方案为:该防护结构包括防护本体,所述防护本体内设置有通孔,所述防护本体上位于所述通孔端部的一端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凸沿,所述通孔的内壁和所述凸沿的外表面之间圆滑过渡,形成接触弧面;所述防护本体用于插设在所述无人机机臂内,所述凸沿的内表面用于与所述无人机机臂的端口相对;所述通孔用于插设所述线缆;所述接触弧面用于与所述线缆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用于避免机臂内线缆受损。

Cable protection structure of UAV arm and UAV a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人机机臂线缆防护结构及无人机机臂
本技术涉及航空飞行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无人机机臂线缆防护结构及无人机机臂。
技术介绍
多旋翼型无人机是一种操控灵活、飞行姿态稳定的飞行器,且其可以通过舵机等部件控制其旋翼发生倾转,从而改变航向,使用方便,已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等多个领域。在该无人机飞行过程中,其各个机臂上的电机通过舵机发生倾转时,位于机臂内连接电机的动力线缆和舵机的信号线缆即会随着电机倾转角度的变化而在机臂内移动,且会与机臂的端口相摩擦,由于机臂的端口通常为尖角,因此,机臂的尖锐端口势必会对动力线缆和信号线缆造成损伤,缩短了线缆的使用寿命,从而缩短了整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无人机机臂线缆防护结构及无人机机臂,主要目的是避免机臂内线缆受损,以延长线缆的使用寿命,从而延长整机的使用寿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人机机臂线缆防护结构,包括:防护本体,所述防护本体内设置有通孔,所述防护本体上位于所述通孔端部的一端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凸沿,所述通孔的内壁和所述凸沿的外表面之间圆滑过渡,形成接触弧面;所述防护本体用于插设在所述无人机机臂内,所述凸沿的内表面用于与所述无人机机臂的端口相对;所述通孔用于插设所述线缆;所述接触弧面用于与所述线缆接触。进一步地,所述凸沿围绕所述防护本体的外周分多段间隔设置;所述通孔的内壁与每段所述凸沿的外表面之间均圆滑过渡,形成多个所述接触弧面;或者,所述凸沿围绕所述防护本体一周设置;所述接触弧面为环形面。进一步地,所述通孔内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通孔分隔为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均用于插设所述线缆;所述分隔板朝向所述凸沿的一端端面和所述分隔板的侧壁之间圆滑过渡;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和所述防护本体上背离所述凸沿的一端端面之间圆滑过渡;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和所述防护本体上背离所述凸沿的一端端面之间圆滑过渡。进一步地,所述防护本体上设置有贯穿所述分隔板的贯穿孔,所述贯穿孔使所述分隔板形成中空结构。进一步地,所述防护本体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所述无人机机臂的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凸沿的内表面与所述无人机机臂的端口相抵接时,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设置于所述防护本体的侧壁上的安装孔和通过弹性件连接于所述安装孔内的球体,且所述球体的一部分显露于所述安装孔;所述球体的一部分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人机机臂,包括前述的无人机机臂线缆防护结构。进一步地,所述防护本体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无人机机臂包括机臂本体,所述机臂本体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凸沿的内表面与所述所述机臂本体的端口相抵接时,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设置于所述防护本体的侧壁上的安装孔和通过弹性件连接于所述安装孔内的球体,且所述球体的一部分显露于所述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部为设置于所述机臂本体内壁上的卡槽;所述防护本体插入所述机臂本体内的过程中,所述球体的一部分在所述机臂本体的内壁迫使下,通过所述弹性件缩回至所述安装孔,直至所述凸沿的内表面与所述机臂本体的端口相抵接时,所述球体的一部分通过所述弹性件伸出所述安装孔并卡合于所述卡槽内。进一步地,所述凸沿的内表面与所述无人机机臂的端口相抵接;所述防护本体的外壁通过胶黏剂层与所述机臂本体的内壁连接。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防护本体内设置通孔,并在防护本体上位于通孔端部的一端设置向外延伸的凸沿,而且,通孔的内壁和凸沿的外表面之间圆滑过渡形成接触弧面,使得该无人机机臂线缆防护结构在使用时,其防护本体可以插设在无人机机臂内,凸沿的内表面可以与无人机机臂的端口相对,而防护本体的通孔可以用于插设线缆,接触弧面可以与线缆接触,从而使得原带有尖角的无人机机臂端口能够被带有圆滑过渡的接触弧面的凸沿包围,线缆在移动时会与接触弧面产生摩擦,而不会再与尖角产生摩擦,有效避免了无人机机臂内的线缆被损伤,延长了线缆的使用寿命,从而延长了整机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人机机臂线缆防护结构在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人机机臂线缆防护结构在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或图2所示的无人机机臂线缆防护结构中的一种防护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人机机臂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无人机机臂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施例保护范围的限制。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人机机臂线缆防护结构,包括防护本体1,该防护本体1内设置有通孔2,在防护本体1上位于通孔2端部的一端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凸沿3,通孔2的内壁和凸沿3的外表面之间圆滑过渡,形成接触弧面4;防护本体1用于插设在无人机机臂内,凸沿3的内表面用于与无人机机臂的端口相对;通孔2用于插设线缆;接触弧面4用于与线缆接触。在一些示例中,该无人机机臂线缆防护结构可以适用于多旋翼型无人机,且线缆可以为电机的动力线缆和舵机的信号线缆,具体在实施时,该防护结构的防护本体1可以插设在无人机机臂内,以使得其凸沿3将无人机机臂的端口包围,并将圆滑过渡的接触弧面4显露在外,而其通孔2用于插设动力线缆和信号线缆,当动力线缆和信号线缆随着电机的倾转而在机臂内移动时,各个线缆可直接与接触弧面4产生摩擦,避免了线缆与机臂端口的尖角摩擦,有效避免了线缆受损,延长了其使用寿命。为了便于防护本体1在无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人机机臂线缆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防护本体(1),所述防护本体(1)内设置有通孔(2),所述防护本体(1)上位于所述通孔(2)端部的一端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凸沿(3),所述通孔(2)的内壁和所述凸沿(3)的外表面之间圆滑过渡,形成接触弧面(4);/n所述防护本体(1)用于插设在所述无人机机臂内,所述凸沿(3)的内表面用于与所述无人机机臂的端口相对;所述通孔(2)用于插设所述线缆;所述接触弧面(4)用于与所述线缆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机臂线缆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防护本体(1),所述防护本体(1)内设置有通孔(2),所述防护本体(1)上位于所述通孔(2)端部的一端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凸沿(3),所述通孔(2)的内壁和所述凸沿(3)的外表面之间圆滑过渡,形成接触弧面(4);
所述防护本体(1)用于插设在所述无人机机臂内,所述凸沿(3)的内表面用于与所述无人机机臂的端口相对;所述通孔(2)用于插设所述线缆;所述接触弧面(4)用于与所述线缆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机臂线缆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沿(3)围绕所述防护本体(1)的外周分多段间隔设置;所述通孔(2)的内壁与每段所述凸沿(3)的外表面之间均圆滑过渡,形成多个所述接触弧面(4);或者,
所述凸沿(3)围绕所述防护本体(1)一周设置;所述接触弧面(4)为环形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人机机臂线缆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孔(2)内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分隔板(5),所述分隔板(5)将所述通孔(2)分隔为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22),所述第一通孔(21)和所述第二通孔(22)均用于插设所述线缆;
所述分隔板(5)朝向所述凸沿(3)的一端端面和所述分隔板(5)的侧壁之间圆滑过渡;
所述第一通孔(21)的内壁和所述防护本体(1)上背离所述凸沿(3)的一端端面之间圆滑过渡;
所述第二通孔(22)的内壁和所述防护本体(1)上背离所述凸沿(3)的一端端面之间圆滑过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机机臂线缆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护本体(1)上设置有贯穿所述分隔板(5)的贯穿孔(51),所述贯穿孔(51)使所述分隔板(5)形成中空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人机机臂线缆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护本体(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所述无人机机臂的第二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凌伟朱丹蒋本忠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无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