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铸圆坯椭圆形结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97246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07: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铸圆坯椭圆形结晶器,属于金属连续铸造领域。包括铜管与背板,铜管与背板间留有水缝;沿浇铸方向,铜管与背板均分为上、下两段,其中上段的横向截面形状为椭圆形,下段的横向截面形状为圆形;铜管内腔的面积从入口至出口逐渐减小,铜管的壁厚依次变薄,铜管与背板间的水缝宽度依次变宽,铜管的内腔表面为平面或曲面。该结晶器通过增大内腔入口的面积,稳定进入椭圆形铜管入口内的液态钢水,改善了结晶器内液波动问题;通过增加铜管上部的板度,降低上部钢液的传热,增加上部初生坯壳的塑形,从而降低因沿浇铸方向椭圆形结晶器内腔变化大导致铸坯表面缺陷的风险。

Oval mould for continuous casting round bill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铸圆坯椭圆形结晶器
本技术属于金属连续铸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铸圆坯椭圆形结晶器。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国钢铁行业的产业升级,国家对节能、降耗、环保的要求逐年提高,连铸的高效化(即提高拉速)成为了连铸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然而随着连铸速度的提高,结晶器液面波动会随之而变大,尤其是小断面的连铸机,如小方坯(断面小于200mm×200mm的方坯)和小圆坯(断面直径小于200mm的圆坯)等,结晶器内保护渣就会发生较严重的卷渣现象,夹杂物因在结晶器中上浮困难而凝固在铸坯中,造成铸坯质量缺陷,严重则引起漏钢事故。为了解决结晶器液面波动大的问题,《一种减缓结晶器液面波动的电磁控流方法》(专利号:201310407936.1)中公开了“通过添加电磁装置产生螺旋电磁场抑制结晶器液面波动”的相关内容;《具有消除结晶器液面波动的连铸机结构》(专利号:201020280089.9)中提供了一种“通过调整连铸机辊列布局来改善结晶器液面波动”的方法;《可控制液面流场和波动的连铸结晶器装置》(专利号:200710047480.7)中提出了一种“通过向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铸圆坯椭圆形结晶器,包括铜管与套在铜管外的背板,铜管与背板间留有水缝;其特征在于:沿浇铸方向,铜管与背板均分为上、下两段,其中上段的横向截面形状为椭圆形,下段的横向截面形状为圆形,上段与下段间平滑过渡,铜管的上段与背板的上段对应设置,铜管的下段与背板的下段对应设置;铜管内腔的面积从入口至出口逐渐减小,铜管的壁厚依次变薄,铜管与背板间的水缝宽度依次变宽,铜管的内腔表面为平面或曲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铸圆坯椭圆形结晶器,包括铜管与套在铜管外的背板,铜管与背板间留有水缝;其特征在于:沿浇铸方向,铜管与背板均分为上、下两段,其中上段的横向截面形状为椭圆形,下段的横向截面形状为圆形,上段与下段间平滑过渡,铜管的上段与背板的上段对应设置,铜管的下段与背板的下段对应设置;铜管内腔的面积从入口至出口逐渐减小,铜管的壁厚依次变薄,铜管与背板间的水缝宽度依次变宽,铜管的内腔表面为平面或曲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铸圆坯椭圆形结晶器,其特征在于:铜管尺寸满足:(1)1.05≤Si/So≤4,(2)1.04≤Ci/Co≤3;
其中,Si为铜管入口的内腔面积,So为铜管出口的内腔面积,Ci为铜管入口的内腔周长,Co为铜管出口的内腔周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铸圆坯椭圆形结晶器,其特征在于:铜管出口的内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志伟刘强孔意文邓比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