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燃型硅烷改性密封胶及其制备和固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78370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4 22:41
本申请涉及一种制备阻燃型硅烷改性密封胶的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骤:(1):在第一温度下,均匀混合增塑剂和第一填料助剂,且在真空条件下对混合物体系进行负压脱水,得到第一反应混合物;(2):在第二温度下,均匀混合第一反应混合物、硅烷改性聚合物及第二填料助剂,得到第二反应混合物;(3):在第三温度下,均匀混合第二反应混合物、催化剂及增塑剂,得到阻燃型硅烷改性密封胶。本申请还涉及一种通过如上所述的方法制备的阻燃型硅烷改性密封胶,以及所述阻燃型硅烷密封胶的固化方法。本文所述的阻燃型硅烷改性密封胶阻燃效果好,有焰燃烧时间小于或等于20秒。

A flame retardant silane modified sealant and its preparation and cur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阻燃型硅烷改性密封胶及其制备和固化方法
本申请涉及密封胶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阻燃型硅烷改性密封胶及其制备和固化方法。
技术介绍
硅烷改性密封胶产品目前已经应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建筑、家装及工业装配等领域。这些我们人类日常生活工作就可以接触的领域所使用的密封胶类型除了环保无污染外,最大的要求就是阻燃效果要佳。建筑材料的不阻燃性带来的事故教训惨痛,提高材料的阻燃性能在关键时候可以保护众多人民群众的财产甚至挽救无辜的生命。阻燃型的硅烷改性密封胶的制备,关键是选取合适的阻燃填料助剂,且安全环保无污染,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不会威胁到人的健康等。因此,阻燃型的硅烷改性密封胶产品的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通过阻燃型增塑剂的选取,在固定的密封胶配方中,研究了阻燃型增塑剂与常规增塑剂之间的不同比例与最终成品密封胶的阻燃效果之间的关系。本申请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阻燃性硅烷密封胶的方法,从而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申请之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如上所述的方法制备阻燃性硅烷改性密封胶。本申请之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阻燃型硅烷改性密封胶的固化方法。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以下技术方案。在第一方面中,本申请提供一种制备阻燃型硅烷改性密封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在第一温度下,均匀混合增塑剂和第一填料助剂,且在真空条件下对混合物体系进行负压脱水,得到第一反应混合物;(2):在第二温度下,均匀混合第一反应混合物、硅烷改性聚合物及第二填料助剂,得到第二反应混合物;(3):在第三温度下,均匀混合第二反应混合物、催化剂及增塑剂,得到阻燃型硅烷改性密封胶。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温度为100-120℃,优选地为105-115℃;和/或,所述第二温度为低于50℃;和/或,所述第三温度为低于50℃。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1)中的负压脱水时间为2-3小时;和/或,所述步骤(2)中的混合通过搅拌实现,混合时间为0.5-1小时;和/或,所述步骤(3)中的混合通过搅拌实现,混合时间为0.5-1小时。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1)中所述增塑剂为三(氯异丙基)磷酸酯或者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和/或,步骤(1)中所述的第一填料助剂为含钙填料,优选地为轻质碳酸钙。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2)中硅烷改性聚合物为920R;和/或,步骤(2)中,所述第二填料助剂包括抗老化剂、吸水剂、粘接促进剂、紫外光吸收剂或气相二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几种。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以重量为基准计,在所述步骤(1)中,所述增塑剂重量占所有原料总重量的15%-25%;以重量为基准计,在所述步骤(1)中,所述第一填料助剂的重量占所有原料总重量的45%-60%。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以重量为基准计,在所述步骤(2)中,硅烷改性聚合物及其它助剂的重量占所有原料总重量的20%-30%;以重量为基准计,在所述步骤(3)中,催化剂的重量占所有原料总重量的0.1%-0.2%。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3)中,所述催化剂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步骤(1)中,所述增塑剂为由浙江万盛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三(氯异丙基)磷酸酯或者由埃克森美孚化工商务(上海)有限公司提供的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步骤(1)中,所述第一填料助剂为由广西桂林金山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轻质碳酸钙PCC-P;步骤(2)中,所述硅烷改性聚合物为由上海东大化学有限公司提供的920R;步骤(2)中,所述硅烷改性聚合物及第二填料助剂添加温度小于50℃。步骤(2)中,所述硅烷改性聚合物及第二填料助剂添加后,在500r/min下高速搅拌0.5-1h;步骤(2)中,搅拌分散过程中,需要通循环水冷却,保持釜体温度低于50℃;步骤(3)中,所述催化剂为由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步骤(3)中,催化剂添加温度小于50℃。步骤(3)中,搅拌分散过程中,需要通循环水冷却,保持釜体温度低于50℃。步骤(3)中,在催化剂添加后,高速搅拌0.5-1h。在第二方面中,本申请提供一种通过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制备阻燃型硅烷改性密封胶的方法所制备的阻燃型硅烷改性密封胶。在第三方面中,本申请提供如第二方面所述的阻燃型硅烷改性密封胶的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将所述阻燃型硅烷改性密封胶材料在空气中潮气固化养护一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积极效果在于所得硅烷改性密封胶具有良好的阻燃效果,有焰燃烧时间小于或等于20秒。具体实施方式除非另有说明、从上下文暗示或属于现有技术的惯例,否则本申请中所有的份数和百分比都基于重量,且所用的测试和表征方法都是与本申请的提交日期同步的。在适用的情况下,本申请中涉及的任何专利、专利申请或公开的内容全部结合于此作为参考,且其等价的同族专利也引入作为参考,特别这些文献所披露的关于本领域中的合成技术、产物和加工设计、聚合物、共聚单体、引发剂或催化剂等的定义。如果现有技术中披露的具体术语的定义与本申请中提供的任何定义不一致,则以本申请中提供的术语定义为准。本申请中的数字范围是近似值,因此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其可包括范围以外的数值。数值范围包括以1个单位增加的从下限值到上限值的所有数值,条件是在任意较低值与任意较高值之间存在至少2个单位的间隔。例如,如果记载组分、物理或其它性质(如分子量,熔体指数等)是100至1000,意味着明确列举了所有的单个数值,例如100,101,102等,以及所有的子范围,例如100到166,155到170,198到200等。对于包含小于1的数值或者包含大于1的分数(例如1.1,1.5等)的范围,则适当地将1个单位看作0.0001,0.001,0.01或者0.1。对于包含小于10(例如1到5)的个位数的范围,通常将1个单位看作0.1。这些仅仅是想要表达的内容的具体示例,并且所列举的最低值与最高值之间的数值的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被认为清楚记载在本申请中。还应指出,本文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不限定先后顺序,只是为了区分不同结构的物质。关于化学化合物使用时,除非明确地说明,否则单数包括所有的异构形式,反之亦然(例如,“己烷”单独地或共同地包括己烷的全部异构体)。另外,除非明确地说明,否则用“一个”,“一种”或“该”形容的名词也包括其复数形式。术语“包含”,“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派生词不排除任何其它的组分、步骤或过程的存在,且与这些其它的组分、步骤或过程是否在本申请中披露无关。为消除任何疑问,除非明确说明,否则本申请中所有使用术语“包含”,“包括”,或“具有”的组合物可以包含任何附加的添加剂、辅料或化合物。相反,除了对操作性能所必要的那些,术语“基本上由……组成”将任何其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备阻燃型硅烷改性密封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n(1):在第一温度下,均匀混合增塑剂和第一填料助剂,且在真空条件下对混合物体系进行负压脱水,得到第一反应混合物;/n(2):在第二温度下,均匀混合第一反应混合物、硅烷改性聚合物及第二填料助剂,得到第二反应混合物;/n(3):在第三温度下,均匀混合第二反应混合物、催化剂及增塑剂,得到阻燃型硅烷改性密封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备阻燃型硅烷改性密封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在第一温度下,均匀混合增塑剂和第一填料助剂,且在真空条件下对混合物体系进行负压脱水,得到第一反应混合物;
(2):在第二温度下,均匀混合第一反应混合物、硅烷改性聚合物及第二填料助剂,得到第二反应混合物;
(3):在第三温度下,均匀混合第二反应混合物、催化剂及增塑剂,得到阻燃型硅烷改性密封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阻燃型硅烷改性密封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度为100-120℃,优选地为105-115℃;
和/或,所述第二温度为低于50℃;
和/或,所述第三温度为低于5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阻燃型硅烷改性密封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的负压脱水时间为2-3小时;
和/或,步骤(2)中的混合通过搅拌实现,混合时间为0.5-1小时;
和/或,步骤(3)中的混合通过搅拌实现,混合时间为0.5-1小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阻燃型硅烷改性密封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增塑剂为三(氯异丙基)磷酸酯或者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
和/或,步骤(1)中所述的第一填料助剂为含钙填料,优选地为轻质碳酸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阻燃型硅烷改性密封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硅烷改性聚合物为920R;
和/或,步骤(2)中,所述第二填料助剂包括抗老化剂、吸水剂、粘接促进剂、紫外光吸收剂或气相二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几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阻燃型硅烷改性密封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为基准计,在步骤(1)中,所述增塑剂重量占所有原料总重量的15%-25%;
以重量为基准计,在步骤(1)中,所述第一填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磊孔志祥刘忠玉陈成杜辉董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东大化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