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7348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2 02:12
风门装置(10)具备:翅片(200),该翅片设置有多个且为板状部件,并且切换切断空气流的状态和不切断空气流的状态;框架(100),该框架将上述翅片支承为旋转自如;以及连杆部件(300),该连杆部件将驱动力传递到各上述翅片而使各上述翅片动作。在各上述翅片设置有:支承用突起(210),该支承用突起是被上述框架支承为旋转自如的部分;以及驱动用突起(220),该驱动用突起是被上述连杆部件支承为旋转自如的部分。在上述框架以沿着规定方向后退的方式形成有多个支承用槽(130),该支承用槽在内侧收容各上述支承用突起。通过上述连杆部件防止上述支承用突起从上述支承用槽脱落。

Damper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风门装置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本申请是基于2017年7月25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7-143595号,并要求其优先权,将该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照而编入本说明书中。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风门装置。
技术介绍
空气从前格栅导入到位于车辆前方侧部分的发动机室。该空气用于散热器的散热、空调装置的冷凝器的散热等。但是,例如在高速行驶时或冬季时,存在因导入的空气而使发动机室过度冷却,从而使车辆的燃油经济性效率降低的情况。特别是,在例如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那样的来自内燃机的发热量小的车辆中,对发动机室进行保温的必要性大。另外,为了抑制车辆的空气阻力,有时优选暂时抑制空气向发动机室的导入。因此,在车辆的前方侧部分设有用于暂时抑制导入到发动机室的空气流的风门装置。风门装置例如像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具备用于调整空气的流动的多个翅片。各个翅片与连杆部件连接,多个翅片通过从连杆部件受到的驱动力而同时动作。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57-89824号公报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风门装置中,设置于各个翅片的圆柱状的支承用突起处于插入到形成于框架的圆形的贯通孔的状态。由此,翅片被框架支承为旋转自如的状态。但是,在组装这种结构的风门装置时,必须进行与框架的个数相应的将支承用突起插通到贯通孔中的作业。因此,为了简化翅片的组装工序,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等对将设置于各个翅片的支承用突起收容在形成于框架的(不是贯通孔的)槽的内侧的结构进行了研究。在这种结构的风门装置中,由于在框架组装多个翅片的作业变得容易,所以能够降低风门装置的组装所需的成本。但是,在上述结构的风门装置中,另外需要用于防止支承用突起从槽脱落的脱落防止部件。因此,部件数量增加,并且组装脱落防止部件的作业的成本增加,反而有可能导致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进行组装,并且不会使部件数量增加的风门装置。本专利技术的风门装置具备:翅片,该翅片设置有多个且为板状部件,并且各翅片通过以沿该翅片的长度方向上的旋转轴为中旋转来切换切断空气流的状态和不切断空气流的状态;框架,该框架将翅片支承为旋转自如;以及连杆部件,该连杆部件将驱动力传递到各翅片而使各翅片动作。在各翅片上设置有:支承用突起,该支承用突起是被框架支承为旋转自如的部分;以及驱动用突起,该驱动用突起是被连杆部件支承为旋转自如的部分。在框架以沿着规定方向后退的方式形成有多个支承用槽,该多个支承用槽在内侧收容各支承用突起,通过连杆部件防止支承用突起从支承用槽脱落。在这种结构的风门装置中,在形成于框架的支承用槽内收容有设置于翅片的支承用突起,由此,成为翅片被支承为旋转自如的结构。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将翅片组装到框架的作业。另外,在上述风门装置中,通过连杆部件防止支承用突起从支承用槽脱落。即,并非另外设置用于防止支承用突起从槽脱落的脱落防止部件,而是作为现有部件的连杆部件也作为脱落防止部件发挥作用的结构。因此,不需要另外追加用于防止翅片脱落的部件。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风门装置,该风门装置能够容易地进行组装,并且不会增加部件的数量。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风门装置的结构的图。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风门装置的结构的图。图3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风门装置的动作的图。图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风门装置的结构的图。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风门装置的结构的图。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风门装置的结构的图。图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风门装置的结构的图。图8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风门装置的结构的图。图9是表示第一比较例的风门装置的结构的图。图10是表示第二比较例的风门装置的结构的图。图11是表示第三比较例的风门装置的结构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为了便于理解说明,在各附图中对相同的构成要素尽可能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参照图1至图3对第一实施方式的风门装置10的结构进行说明。风门装置10设置在未图示的车辆的前格栅的附近,且构成用于调整从前格栅流入的空气的流量的装置。风门装置10具备框架100、翅片200、促动器MT、连杆部件300。框架100是用于将后述的翅片200支承为旋转自如的矩形的框体。框架100具有顶板110和一对侧板120。另外,在框架100的下端部设置有与顶板110大致相同形状的底板,但省略其图示。顶板110是以在图1的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的矩形的板材。从顶板110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以向图1的下方延伸的方式设置有侧板120。另外,在图1中,将沿着顶板110的长度方向从左向右的方向设为x方向,沿着该方向设定x轴。另外,将沿着侧板120的长度方向从下方朝向上方的方向设为z方向,沿着该方向设定z轴。此外,y方向是垂直于x方向和z方向的方向(也可以称为垂直于框架100的开口面的方向),并且在图1中,y方向是从跟前侧到里侧的方向,并且沿相同方向设定y轴。在图2以后也同样地设定x轴、y轴、z轴。如图1所示,在设置于-x方向侧的侧板120形成有多个支承用槽130。各支承用槽130是以从侧板120中的-y方向侧的端面沿y方向后退的方式形成的矩形的槽。各支承用槽130的形状彼此相同,沿z方向等间隔排列。支承用槽130是用于将形成于后述的翅片200的支承用突起210收容到内侧的槽。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沿着x-y平面切断风门装置10并从z方向侧观察该风门装置10的状态的图。如该图所示,在设置于x方向侧的侧板120形成有多个贯通孔131。各贯通孔131为圆形的贯通孔。各贯通孔131的形状彼此相同,且沿z方向等间隔排列。各贯通孔131在z方向上的位置与各支承用槽130在z方向上的位置相同。贯通孔131是用于供形成于后述的翅片200的支承用突起210插通的孔。翅片200是被框架100支承为旋转自如的板状的部件,在风门装置10中设置有多个翅片200。翅片200以其长度方向沿着x轴的状态沿着z方向排列配置。翅片200分别以沿其长度方向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从而切换隔断空气流的状态和不隔断空气流的状态。在翅片200设有一对支承用突起210和驱动用突起220。如图2所示,一方的支承用突起210形成为从翅片200中的-x方向侧的端面朝向-x方向侧延伸。另外,另一方的支承用突起210形成为从翅片200中的x方向侧的端面朝向x方向侧延伸。各个支承用突起210为圆柱形状,各自的中心轴彼此一致。另外,支承用突起210的形状也可以是圆柱形状以外的形状。-x方向侧的支承用突起210被收容在形成于侧板120的支承用槽130的内侧,由此被支承为旋转自如。另外,x方向侧的支承用突起210插通于形成于侧板的贯通孔131,由此也被支承为旋转自如。像这样,支承用突起210成为被框架100支承为旋转自如的部分。各支承用突起21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门装置(10、10A、10B、10C),其特征在于,具备:/n翅片(200),该翅片设置有多个且为板状部件,并且各所述翅片通过以沿该翅片的长度方向上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来切换切断空气流的状态和不切断空气流的状态;/n框架(100),该框架将所述翅片支承为旋转自如;以及/n连杆部件(300),该连杆部件将驱动力传递到各所述翅片而使各所述翅片动作,/n在各所述翅片设置有:/n支承用突起(210),该支承用突起是被所述框架支承为旋转自如的部分;以及/n驱动用突起(220),该驱动用突起是被所述连杆部件支承为旋转自如的部分,/n在所述框架以沿着规定方向后退的方式形成有多个支承用槽(130),该多个支承用槽在内侧收容各所述支承用突起,/n通过所述连杆部件防止所述支承用突起从所述支承用槽脱落。/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725 JP 2017-1435951.一种风门装置(10、10A、10B、10C),其特征在于,具备:
翅片(200),该翅片设置有多个且为板状部件,并且各所述翅片通过以沿该翅片的长度方向上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来切换切断空气流的状态和不切断空气流的状态;
框架(100),该框架将所述翅片支承为旋转自如;以及
连杆部件(300),该连杆部件将驱动力传递到各所述翅片而使各所述翅片动作,
在各所述翅片设置有:
支承用突起(210),该支承用突起是被所述框架支承为旋转自如的部分;以及
驱动用突起(220),该驱动用突起是被所述连杆部件支承为旋转自如的部分,
在所述框架以沿着规定方向后退的方式形成有多个支承用槽(130),该多个支承用槽在内侧收容各所述支承用突起,
通过所述连杆部件防止所述支承用突起从所述支承用槽脱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设乐悠起朗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