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通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7347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2 02:11
车辆用通知装置设置有信息获取部(131),该信息获取部获取表示车辆外的微小粒子浓度的外部浓度信息;以及信息输出部(132),该信息输出部向通知部输出表示微小粒子浓度的通知信息,该通知部向乘员通知车辆内的微小粒子浓度。在起动时,信息输出部(132)基于外部浓度信息来生成并输出通知信息,以作为车辆内的微小粒子浓度的初始值进行显示。

Notification device for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用通知装置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本申请基于2017年7月25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7-143594号,并要求其优先权,通过参照将该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编入本说明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通知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系统中,为了降低来自车辆外部的臭气的流入而获取当前位置周围的臭味信息。根据所获取的周围的臭味信息,在预测到车辆接近臭味区域的情况下,进行防臭空气调节以使臭味不流入。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37818号公报在专利文献1中,不能把握车辆室内的空气中是否含有微小粒子。不是进行防臭空气调节以防止臭味流入,而是要求通知车室内的空气中是否含有微小粒子、或者通知含有微小粒子的比例。对于这样的需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不能应对。特别是,在乘员刚刚进入车辆之后起动时,即使在车辆内设置用于检测微小粒子的传感器,根据条件,也可能不能检测到微小粒子,因此,需要采取新的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通知装置,该车辆用通知装置即使在起动时也能够通知与车室内的空气所包含的微小粒子相关的信息。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通知装置,具备:信息获取部(131),该信息获取部获取表示车辆外的微小粒子浓度的外部浓度信息;以及信息输出部(132),该信息输出部向通知部输出表示微小粒子浓度的通知信息,该通知部向乘员通知车辆内的微小粒子浓度。在起动时,信息输出部基于外部浓度信息来生成并输出通知信息,以作为车辆内的微小粒子浓度的初始值进行显示。信息输出部基于外部浓度信息生成通知信息,并输出通知信息作为车内微粒浓度的初始值进行显示。因此,即使在如起动时那样车辆内的微小粒子浓度的检测不稳定或不能检测的情况下,也能够显示车辆内的微小粒子浓度。另外,在“
技术实现思路
”及“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括号内的符号表示与后述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对应关系,而不表示“
技术实现思路
”及“权利要求书”被限定为后述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说明图1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结构的概略结构图。图2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动作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为了便于理解说明,在各附图中对相同的构成要素尽可能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参照图1,对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测定装置10进行说明。车辆用测定装置10是设置于车辆(整体未图示)的装置,作为测定在该车辆的车室内的空间漂浮的微小粒子(PM2.5)的浓度的装置而构成。车辆用测定装置10测定通过搭载于车辆的空调装置20的空气中的微小粒子浓度。在说明车辆用测定装置10的结构之前,首先对空调装置20的结构进行说明。空调装置20是用于进行车室内的空气调节的装置。空调装置20具备空调壳体200、鼓风机250、粒子过滤器240以及热交换部260。空调壳体200是用于将作为空调对象的空气引导到车室内的管状部件。在空调壳体200的内侧,空气沿图1中的从左侧朝向右侧的方向流动。在空调壳体200形成有内气导入部210、外气导入部220、面部管道270和脚部管道280。内气导入部210是用于将车室内的空气(内气)吸入空调壳体200的内侧的导入口。外气导入部220是用于将车室外的空气(外气)吸入空调壳体200的内侧的导入口。内气导入部210及外气导入部220以在空调壳体200中的上游侧部分排列的方式形成。在内气导入部210和外气导入部220之间设有内外气切换门230。内外气切换门230是用于切换仅打开内气导入部210的状态和仅打开外气导入部220的状态的门。仅打开内气导入部210的状态是对从车室内吸入的内气进行空气调节而向车室内吹出的状态、即内气循环状态。仅打开外气导入部220的状态是对从车室外吸入的外气进行空气调节而向车室内吹出的状态、即外气循环状态。内外气切换门230的动作由后述的控制部130控制。面部管道270及脚部管道280都是用于将空气调节后的空气引导到车室内的排出口。面部管道270及脚部管道280形成于空调壳体200的下游侧部分。面部管道270与用于向乘员的面部吹出空调风的面部吹出口(未图示)相连。脚部管道280与用于向乘员的脚边吹出空调风的脚部吹出口(未图示)相连。在面部管道270的入口部分设置有面部门271。在面部门271成为如图1那样的打开状态时,从面部管道270向面部吹出口供给空调风。同样地,在脚部管道280的入口部分设有脚部门281。在脚部门281成为打开状态时,从脚部管道280向脚部吹出口供给空调风。面部门271及脚部门281的各自的动作由控制部130控制。另外,例如也可以是面部管道270的下游侧分支为两个,其中一方与形成于窗附近的除霜吹出口(未图示)相连的方式。鼓风机250是用于在空调壳体200的内侧向下游侧送出空气的送风机。鼓风机250的转速、即从空调装置20吹出的空调风的风量由控制部130控制。粒子过滤器240是用于从通过空调壳体200的空气中去除该空气中所含的微小粒子的过滤器。粒子过滤器240设置在比内气导入部210和外气导入部220更靠下游侧、且比鼓风机250更靠上游侧的位置。热交换部260是通过与制冷剂等的热交换来进行空气调节的部分。热交换部260设置在比鼓风机250更靠下游侧、且比面部管道270和脚部管道280更靠上游侧的位置。在热交换部260中设有用于进行空气的除湿及冷却的蒸发器、用于进行空气的加热的加热器芯以及用于调整通过这些的空气的流量的空气混合门等(均未图示)。另外,作为这样的热交换部260的结构,可以采用公知的结构,因此省略其具体的图示和说明。接着,参照图1对车辆用测定装置10的结构进行说明。车辆用测定装置10具备车辆内粒子传感器110、通知部120、控制部130、车辆外粒子传感器140以及动作指示开关150。车辆内粒子传感器110是用于测定空气中的粒子浓度的传感器。如图1所示,导入管290的一端连接在空调壳体200中比粒子过滤器240更靠下游侧且比鼓风机250更靠上游侧的位置。导入管290的另一端向车室内开放。车辆内粒子传感器110设置在该导入管290的中途的位置。在空气在空调壳体200的内侧流动时,由于在空调壳体200侧产生的负压,在导入管290中也产生空气的流动。即,产生从车室内通过导入管290到达空调壳体200内的空气的流动。车辆内粒子传感器110测定该空气中所含的微小粒子的浓度,并通过电信号将该浓度发送到控制部130。虽然省略了图示,但车辆内粒子传感器110具有发光部和受光部,构成为空气在两者之间流动。当该空气的粒子浓度变高时,受光部接收的光量随之变小。车辆内粒子传感器110基于受光部接收的光量来测定粒子浓度。为了利用车辆内粒子传感器110正确地进行粒子浓度的测定,需要产生导入管290中的空气的流动。因此,本实施方式中的车辆内粒子传感器110的粒子浓度的测定仅在空调装置20进行空气调节的状况下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通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n信息获取部(131),该信息获取部获取表示车辆外的微小粒子浓度的外部浓度信息;以及/n信息输出部(132),该信息输出部向通知部输出表示微小粒子浓度的通知信息,该通知部向乘员通知车辆内的微小粒子浓度,/n在起动时,所述信息输出部基于所述外部浓度信息来生成并输出所述通知信息,以作为车辆内的微小粒子浓度的初始值进行显示。/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725 JP 2017-1435941.一种车辆用通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信息获取部(131),该信息获取部获取表示车辆外的微小粒子浓度的外部浓度信息;以及
信息输出部(132),该信息输出部向通知部输出表示微小粒子浓度的通知信息,该通知部向乘员通知车辆内的微小粒子浓度,
在起动时,所述信息输出部基于所述外部浓度信息来生成并输出所述通知信息,以作为车辆内的微小粒子浓度的初始值进行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通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起动时是指,获取微小粒子浓度的模式被起动且进行车辆内的空气调节的鼓风机停止的情况。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通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输出部根据乘员乘车时的门开闭时间和/或开闭个数,修正所述外部浓度信息来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竹田弘儿玉政幸辻佑太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