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柴明坤专利>正文

一种新能源防高温闷热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50412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4 2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防高温闷热汽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车顶部分设有分离层,所述分离层和车体的顶部共同开设有两个通气管,所述车体的外侧壁胶合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车体的顶部靠近太阳能电池板的部分开设有活动腔,所述活动腔上方与外界连通设有小孔,所述通气管密封连接有电磁阀和单向阀,所述车体顶部设置有导体环。优点在于: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设置太阳能电池板和半导体PN结构的导体环作为驱动装置,分别由太阳能和温差作为能量来源,对太阳暴晒下的汽车内部进行换气和降温处理,一方面不会损耗汽车自身的能量,具有节约能源的效果,另一方面避免高温造成汽车内部零件老化,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A new energy to prevent high temperature and sultry c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防高温闷热汽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配件
,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防高温闷热汽车。
技术介绍
在炎热的天气下,汽车在太阳下暴晒容易在车内产生高温,其原因是,由于汽车在车门全部关闭的状态下处于近似密封环境,无法进行良好的散热,达到高于外界温度的状态,而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在进行高温散热时通过汽油作为散热和换气风扇的驱动能源使用,一方面需要通过钥匙启动开关,影响使用时间,另一方面在换气和制冷过程中造成大量油耗和电耗,造成浪费。中国授权专利号CN106347072B公开了一种汽车急速降温装置,本汽车急速降温装置包括有降温器和降温管;所述降温器包括有压缩机和存液腔,所述降温管设置在车顶的盖板夹层内;降温管的进气口连接存液腔,出气口连接压缩机;在所述降温管内设置有气动风扇;经过分析,该现有技术是通过冷却液的蒸发吸热实现将车内温度降低的功能,并且通过压缩机的使用将蒸发后的液体重新压缩,经过分析,一般使用的冷却液沸点值较低,同时由于在高温下汽车内部温度较高,绝热环境较差,因此在实际使用时,冷却液无法在太阳直射下保持长时间处于液态环境,会提前大量蒸发,此时电子气门在无法开启的状态下汽车内部处于近似密封的环境,因此蒸发液的受热急速膨胀会增大汽车内部气压,容易造成事故,同时,使用后的冷却液在高温下压缩也需要消耗压缩机大量能源,造成对能源的浪费,基于此,本专利技术设计一种新能源防高温闷热汽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高温暴晒下汽车内部闷热难捱,并且容易造成内部零件老化的现象,而提出的一种新能源防高温闷热汽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防高温闷热汽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车顶部分设有分离层,所述分离层和车体的顶部共同开设有两个通气管,所述车体的外侧壁胶合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车体的顶部靠近太阳能电池板的部分开设有活动腔,所述活动腔上方与外界连通设有小孔;靠近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通气管设为第一通气管,另一个通气管设为第二通气管,所述第一通气管密封连接有电磁阀和单向阀,所述车体顶部设置有导体环,所述导体环由半导体材料的碲化铋组成PN节结构,半导体PN节中P型部分和N型部分相互连接的两个连接点设置为第一接点和第二接点,所述第一接点和第二接点分别连接有一个传热板;与第二接点连接的所述传热板位于第一通气管的下方,所述第一通气管下方的传热板中设有嵌设在传热板中的滤网,所述滤网位于第一通气管的管口下方,与第二接点连接的传热板固定连接在车体的外顶部,所述滤网上连接有与导体环电连接的扇叶;在上述汽车防高温闷热处理装置中,所述活动腔中密封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的底部焊接有多个固定端设置在活动腔底部的弹簧,所述活动腔顶部设置有与太阳能电池板电连接的导电层,所述活塞下方固定连接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的另一端设置在扇叶的侧面。在上述汽车防高温闷热处理装置中,所述活塞中嵌设有环形的导电块并且到导电块通过导线与导体环连通,所述活塞除导电块的部分选用绝热橡胶材料制成,所述导体环中电连接有二极管。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中,设置太阳能电池板和半导体PN结构的导体环作为驱动装置,分别由太阳能和温差作为能量来源,而不会损耗汽车自身的能量,具有节约能源的效果;2、其中,半导体PN结构的导体环设置为两个接点分别与车内和车外连接,使得当汽车内温度高于汽车外温度时将在塞贝克效应的作用下产生电流,并供给扇叶转动,扇叶设置为离心叶片结构,将在周围形成一个负压。使得外界空气将因此进入汽车内部,而汽车内部中原有的气体将在气压作用下通过另一侧的通气管排出,使得的实现对于汽车内部气流的交换,一方面避免在高温下,橡胶材质的座椅产生塑化气味污染车内环境,另一方面在空气流动中提高车内散热效率;3、而当车内温度无法通过散热降低时,车内温度进一步升高,而另一侧的导气管将吸入的空气向活塞处喷出,同时在车内温度较高的环境下靠近活塞车体内一侧在气流吹动以及热压力的作用下向上位移,并且克服弹簧的弹性势能最终实现导电块与导电层接触;4、导电块与导电层接触会使得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导电层连通导电块,而导电块与导体环连接,在太阳能电池板输出直流电流的作用下产生珀尔帖效应,即直流电流流过半导体材料PN结的两个接点时,在接点处会分别出现放热或吸热的现象;而设置吸热接点位于车内,使得在太阳能电池板的供电下,与吸热接点连接的传热板将车体内的热量吸向车外,同时通过与传热板连接的滤网,使得持续转动的扇叶作用下进入车内的空气被滤网吸热,而太阳能电池板与导体环的串联会提高对扇叶的供电量,进一步提高了对于车体内换热的效率。5、导体环同时串联一个二极管,当车内环境低于车外环境时,即汽车处于空调发动状态下,通过二极管的阻流效果,使得通过温差产生的电流可忽略不计,因此不会在汽车正常发动时对车内进行气体交换,影响车载空调的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新能源防高温闷热汽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新能源防高温闷热汽车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新能源防高温闷热汽车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车体、2分离层、3通气管、4传热板、5导体环、51第一接点、52第二接点、6活动腔、7太阳能电池板、8电磁阀、9单向阀、10滤网、11扇叶、12导气管、13活塞、14弹簧、15导电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仅处于说明性目的,而不是想要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参照图1-3,一种新能源防高温闷热汽车,包括车体1,车体1的车顶部分设有分离层2,分离层2和车体1的顶部共同开设有两个通气管3,车体1的外侧壁胶合有太阳能电池板7,车体1的顶部靠近太阳能电池板7的部分开设有活动腔6,没活动腔6上方与外界连通设有小孔;靠近太阳能电池板7的通气管3设为第一通气管,另一个通气管3设为第二通气管,第一通气管密封连接有电磁阀8和单向阀9,单向阀9控制气体只能从车体1外流入车体1内,车体1顶部设置有导体环5,导体环5由半导体材料的碲化铋组成PN节结构,会产生珀尔帖效应和塞贝克效应,珀尔帖效应是直流电流流过两种不同金属的接点时,在接点处会出现放热或吸热的现象,而在实际使用时半导体材料PN结的珀尔帖效应较为显著,塞贝克效应是指两种不同金属接电在不同温度下会产生电流的现象,半导体PN节中P型部分和N型部分相互连接的两个连接点设置为第一接点51和第二接点52,第一接点51和第二接点52分别连接有一个传热板4,温度通过传热板4传递到两个接点处。与第二接点52连接的传热板4位于第一通气管的下方,第一通气管下方的传热板4中设有嵌设在传热板4中的滤网10,滤网10位于第一通气管的管口下方,外界进入的气体将通过滤网10进入车体1内部,与第二接点52连接的传热板4固定连接在车体1的外顶部,滤网10上连接有与导体环5电连接的扇叶11,扇叶11设置为离心风机型结构,使得在扇叶11转动时将车体1外的空气吸收至车体1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防高温闷热汽车,包括车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的车顶部分设有分离层(2),所述分离层(2)和车体(1)的顶部共同开设有两个通气管(3),所述车体(1)的外侧壁胶合有太阳能电池板(7),所述车体(1)的顶部靠近太阳能电池板(7)的部分开设有活动腔(6),所述活动腔(6)上方与外界连通设有小孔;/n靠近所述太阳能电池板(7)的通气管(3)设为第一通气管,另一个通气管(3)设为第二通气管,所述第一通气管密封连接有电磁阀(8)和单向阀(9),所述车体(1)顶部设置有导体环(5),所述导体环(5)由半导体材料的碲化铋组成PN节结构,半导体PN节中P型部分和N型部分相互连接的两个连接点设置为第一接点(51)和第二接点(52),所述第一接点(51)和第二接点(52)分别连接有一个传热板(4);/n与第二接点(52)连接的所述传热板(4)位于第一通气管的下方,所述第一通气管下方的传热板(4)中设有嵌设在传热板(4)中的滤网(10),所述滤网(10)位于第一通气管的管口下方,与第二接点(52)连接的传热板(4)固定连接在车体(1)的外顶部,所述滤网(10)上连接有与导体环(5)电连接的扇叶(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防高温闷热汽车,包括车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的车顶部分设有分离层(2),所述分离层(2)和车体(1)的顶部共同开设有两个通气管(3),所述车体(1)的外侧壁胶合有太阳能电池板(7),所述车体(1)的顶部靠近太阳能电池板(7)的部分开设有活动腔(6),所述活动腔(6)上方与外界连通设有小孔;
靠近所述太阳能电池板(7)的通气管(3)设为第一通气管,另一个通气管(3)设为第二通气管,所述第一通气管密封连接有电磁阀(8)和单向阀(9),所述车体(1)顶部设置有导体环(5),所述导体环(5)由半导体材料的碲化铋组成PN节结构,半导体PN节中P型部分和N型部分相互连接的两个连接点设置为第一接点(51)和第二接点(52),所述第一接点(51)和第二接点(52)分别连接有一个传热板(4);
与第二接点(52)连接的所述传热板(4)位于第一通气管的下方,所述第一通气管下方的传热板(4)中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明坤张干
申请(专利权)人:柴明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