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德虎专利>正文

家用炉滤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6937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民用炉烟气的过滤净化装置,其由滤筒(1)、铁纱网(2)及吸附材料(3)构成。滤筒(1)为圆柱形,用于与烟气中有害物质起反应的吸附材料(3)填充在其内,在滤筒(1)的两边端分别设置有铁纱网(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使用简便,可与现有民用炉排烟筒的出烟口端插接固定联接。由于其吸附材料(3)为用乙酸浸泡过的活性炭和电石渣,故其在使用中可减少烟尘70%、SO↓[2]40%、CO50%,大大净化了环境。(*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民用炉烟气的过滤净化装置,主要涉及的是一种家用炉滤烟器。我国居民用煤占直接燃煤的10%,占居民能源消耗的90%,由于民用煤加工技术落后,在燃烧过程中会排放出大量的有害物质。目前,工业用炉及小型锅炉等已具备较高的烟气净化处理能力,而民用炉尚未有这方面的文献报道。这样,民用炉在燃烧过程中未经处理的烟气等有害物质通过烟筒直接低空排入大气,烟尘、SO2、CO的地面浓度很大,约占城市环境中的50%,严重污染了环境卫生,并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其烟气中的CO会破坏血液的输氧功能,SO2会刺激粘膜,飘尘会粘结并蓄积在肺泡壁上引起呼吸道传染病。本技术的目的即由此产生,提出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安装使用方便、造价低、适宜民用炉使用并能净化烟气中有害物质的家用炉滤烟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其主要由滤筒、铁纱网及吸附材料组成,滤筒为一圆柱形,吸附材料填充在滤筒内,在滤筒的两边端分别设置有铁纱网用以防止吸附材料漏出。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生产制作容易,由于其吸附材料是用乙酸浸泡过的活性炭和电石渣,从而可使燃煤产生的污染物中烟尘减少70%、SO2减少40%、CO减少50%,大大净化了环境,预防了疾病的发生,保障了居民的身心健康。且其安装使用简便,可与现有民用炉排烟筒配套使用,即插接联接在排烟口端就可实现过滤净化烟气中有害物质的目的。本技术附图为结构示意图。结合附图,给出本技术的实施例如下如图所示本技术由滤筒1、铁纱网2及吸附材料3构成,滤筒1为高3cm、底面直径为8-10cm的圆柱体,用于与烟气中有害物质起反应的吸附材料3填充在滤筒1内,吸附材料采用活性炭和电石渣,其比例为1∶2,粒度为2-2.5mm,并用0.1M乙酸浸泡作为缓冲添加剂,在滤筒1的两边端分别设置有铁纱网2以防止吸附材料3漏出,本技术安装使用简便,可与现有民用炉排烟筒配套使用,即与排烟口端插接固定联接后就可实现过滤净化烟气中有害物质的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家用炉滤烟器,其特征在于其由滤筒(1)、铁纱网(2)、吸附材料(3)组成,滤筒(1)为圆柱形,吸附材料(3)填充在滤筒(1)内,在滤筒(1)的两边端分别设置有铁纱网(2)。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民用炉烟气的过滤净化装置,其由滤筒(1)、铁纱网(2)及吸附材料(3)构成。滤筒(1)为圆柱形,用于与烟气中有害物质起反应的吸附材料(3)填充在其内,在滤筒(1)的两边端分别设置有铁纱网(2)。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使用简便,可与现有民用炉排烟筒的出烟口端插接固定联接。由于其吸附材料(3)为用乙酸浸泡过的活性炭和电石渣,故其在使用中可减少烟尘70%、SO文档编号F24B13/00GK2260965SQ96207158公开日1997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1996年4月4日 优先权日1996年4月4日专利技术者孙德虎, 荆巧锋, 陆培育 申请人:孙德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家用炉滤烟器,其特征在于:其由滤筒(1)、铁纱网(2)、吸附材料(3)组成,滤筒(1)为圆柱形,吸附材料(3)填充在滤筒(1)内,在滤筒(1)的两边端分别设置有铁纱网(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德虎荆巧锋陆培育
申请(专利权)人:孙德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