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文鱼内脏鱼油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749139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三文鱼内脏鱼油的制备方法,包括原料预处理、一段酶解、二段酶解;所述的一段酶解主要为脂肪酶酶解,同时辅助增强自溶酶酶解进程,该过程中添加氯化钙;所述的二段酶解为蛋白酶酶解。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可显著缩短鱼油提取时间,明显提高鱼油提取率,同时制备的内脏粗鱼油色泽橙黄明亮清透、基本无腥味无异味,品质得到显著改善,有效降低鱼油提取过程中的酸败程度,提高了内脏鱼油的可接受度同时扩大了其应用途径,改善了其加工适用性。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salmon visceral o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文鱼内脏鱼油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品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三文鱼内脏鱼油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三文鱼作为水中珍品,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维生素D和n-3不饱和脂肪酸,其中,鱼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60%以上,临床研究证实,n-3型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促进大脑发育、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抗炎抗肿瘤等生理作用。三文鱼在我国消费量日益剧增,国内已形成规模养殖,因三文鱼宰杀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内脏下脚料中含有丰富的油脂,可作为优质鱼油的生产原料,但是鉴于三文鱼个体较大,其鱼肝、鱼肠等内脏自然较其他常见鱼类大许多,宰杀之后,肝脏中会残留大量污血,尤其鱼肝中虽然含有大量油脂但是色泽深,会严重影响鱼油的外观及色泽,较粗的肠道中也会存留大量粪便、微生物等,如果油脂提取过程得不到有效控制,将导致提取的内脏粗鱼油油体浑浊,腥味明显,色泽土黄、不清透,严重影响鱼油品质,限制了其应用广度,并且也增大了后续鱼油精制的难度。又三文鱼内脏具有较强的自溶现象,其鱼肝中含有丰富的内源酶(主要为内源蛋白酶)若处理不及时或者处理不当,不但影响鱼油的提取效果,而且会造成资源浪费,同时引起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如何针对三文鱼内脏独特的特性,提取感官性状优良且风味较好的内脏鱼油是一个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目前内脏粗鱼油提取主要采用酶解技术,虽然提取条件温和,对鱼油的活性成分破坏较小,但如果控制不好油脂的析出与油脂发生乳化作用的相对速度,不仅会降低油脂的提取率,还会因为油脂的乳化作用,导致内脏组织中的色素、腥味、不良风味的小分子物质被油脂包埋,影响鱼油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三文鱼内脏鱼油的制备方法,通过该方法可显著缩短鱼油提取时间,明显提高鱼油提取率,同时制备的内脏粗鱼油色泽橙黄明亮清透、基本无腥味无异味,品质得到显著改善,提高了内脏鱼油的可接受度同时扩大了其应用途径,改善了其加工适用性。并且,本方法可有效降低鱼油提取过程中的酸败程度,具有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三文鱼内脏鱼油的制备方法,包括原料预处理、一段酶解、二段酶解;所述的一段酶解主要为脂肪酶酶解,同时辅助增强自溶酶酶解进程,该过程中添加氯化钙。所述的二段酶解为蛋白酶酶解。本专利技术采用分段酶解的技术手段进行三文鱼内脏粗鱼油的提取,突破了常规酶法提取鱼油的固有模式,一段酶解中使用脂肪酶与三文鱼内脏中的自溶酶联合作用,酶解一段时间后灭酶,将上层鱼油分离后,使用蛋白酶单独对组织体系进行酶解,再次分离上层鱼油。整个过程采用联动、快速、彻底的提取方式,有效克服富含油脂的内脏鱼油提取不彻底、品质差的技术问题。本领域对鱼油的酶法提取通常仅使用蛋白酶,使蛋白组织崩解释放鱼油。然而,将其应用到三文鱼内脏提取时,反应条件较难控制,并且在酶解一定时间后产生严重的乳化,使本来已析出的鱼油在短时间内大量与蛋白糜、蛋白液结合,使鱼油难以达到理想的产率。如果乳化后加大酶使用量,继续进行长时间酶解,使蛋白组织大部分酶解成小肽,乳化体系被破坏,被乳化的鱼油可部分析出,但是鱼油整体颜色深暗,呈深褐色,为后续加工带来很大困难,也难以作为药用、高端食品用多不饱和脂肪酸来源。如在乳化发生前停止酶解,则鱼油得率很低。在本领域通常认为脂肪酶有利于乳化的进行,因此常使用脂肪酶作为乳化剂;然而在三文鱼内脏油的制备实验中发现,在三文鱼内脏油制备的前期使用脂肪酶,能与内脏中含有的自溶酶配合,加速内脏组织的崩解,快速释放相当一部分油脂,此部分油脂色泽较浅而明亮,呈亮橙色,与以三文鱼肉为原料提取的鱼油颜色类似。需要注意的是,在乳化速度超过油脂析出速度前及时灭酶中止反应是必要的,可保证较高的提取率和优良的感官性状。脂肪酶反应终止后将鱼油分离,添加蛋白酶对剩余组织液进行酶解,促进组织中油脂的充分释放,可获得二段酶解析出鱼油。经本专利技术实验证实,本方法可以在相对较短提取时间内明显提高三文鱼内脏鱼油产率,明显优于传统蛋白酶法。同时,由于缩短鱼油提取时间,可有效降低鱼油在提取过程中的氧化酸败程度,降低了油脂对体系中色素、杂质等的包埋和溶解作用,显著改善了鱼油的感官性状和品质。优选的,所述的一段酶解的工作条件为:将经过预处理的内脏组织与水按照质量比1:0.5~1:2混合,加入以水添加质量计的1.0wt%~1.3wt%的氯化钙,脂肪酶添加量为以反应体系质量计100~160u/g,酶解温度为40~55℃,pH7.0~8.5,酶解1~2h后灭酶,冷却至25℃之下后离心分离,获取上层粗鱼油。灭酶方法可采用90~95℃水浴加热5~10min。一段酶解为脂肪酶与内脏自身的自溶酶共同作用。酶解时间的限定是重要的,防止乳化作用超过油脂析出速度,出现明显的乳化现象。酶解后的灭酶是必要的,同样为了防止过度乳化的出现。一段酶解过程中可进行搅拌,一定转速范围内的搅拌对反应有利,但过快的转速造成乳化加快。优选转速60~100r/min搅拌。优选的,所述的二段酶解的工作条件为:将一段酶解粗鱼油分离后剩余的体系中添加蛋白酶,蛋白酶添加量为以剩余的体系的质量计1500~2500u/g,酶解温度为45~55℃,pH7.0~8.0,酶解1~2h后冷却至25℃以下,离心分离,获取上层粗鱼油。进一步优选,所述蛋白酶为动物蛋白酶。二段酶解过程中可进行搅拌,搅拌转速优选在100r/min之下。可在二段酶解过程中搅拌20~30min后停止搅拌。优选的,所述原料预处理的工作条件为:去除胆囊、鱼鳔和粪便。具体为将新鲜内脏或解冻后的内脏去除胆囊及鱼鳔,将肠道中的粪便挤出。可将组织破碎成1~3cm的小块,但不宜绞成糜烂状。需要注意的的,不宜对内脏进行清洗,清洗会导致产率的降低。本专利技术具备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分段酶解的技术手段进行三文鱼内脏粗鱼油的提取,突破了常规酶法提取鱼油的固有模式,一段酶解中使用脂肪酶与三文鱼内脏中的自溶酶联合作用,加速内脏组织的崩解,同时快速释放大部分油脂,然后再利用蛋白酶对内脏组织进行进一步的破坏。促进组织中油脂的充分释放。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可明显提高三文鱼内脏鱼油的提取率,同时由于缩短鱼油提取时间,可有效降低鱼油在提取过程中的氧化酸败程度,降低了油脂对体系中色素、杂质等的包埋作用,显著改善了鱼油的感官性状和品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下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仪器、试剂、材料等,若无特别说明,均为现有技术中已有的常规仪器、试剂、材料等,可通过正规商业途径获得。下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实验方法,检测方法等,若无特别说明,均为现有技术中已有的常规实验方法,检测方法等。下述实施例中使用的脂肪酶购买自南宁庞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活力单位为1×105u/g,动物蛋白酶购买自南宁庞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活力单位为1×105u/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文鱼内脏鱼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原料预处理、一段酶解、二段酶解;/n所述的一段酶解为脂肪酶酶解,酶解过程中添加氯化钙;/n所述的二段酶解为蛋白酶酶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文鱼内脏鱼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原料预处理、一段酶解、二段酶解;
所述的一段酶解为脂肪酶酶解,酶解过程中添加氯化钙;
所述的二段酶解为蛋白酶酶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段酶解的工作条件为:
将经过预处理的内脏组织与水按照质量比1:0.5~1:2混合,加入氯化钙;脂肪酶添加量为以反应体系质量计100~160u/g,酶解温度为40~55℃,pH7.0~8.5,酶解1~2h后灭酶,冷却至25℃之下后离心分离,获取上层粗鱼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衣美艳郭红李人光陈甜甜赵丽丽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