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缝隙转移石墨烯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74479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石墨烯制作领域,一种无缝隙转移石墨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取一片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得的石墨烯/铜箔基底;b,用纸和玻璃片压平基底;c,在石墨烯表面旋涂上一层PMMA,制得样品;d,将样品在加热板上用80°C烘烤;e,在样品四周粘贴胶带;f,再次压平基底;g,用电解法将石墨烯/PMMA膜剥离;h,用滤纸吸干石墨烯/PMMA正反两面的水分;i,将石墨烯/PMMA膜贴在目标基底上;j,在80℃下烘烤;k,把目标基底放入热丙酮溶液中浸泡,去掉PMMA,即获得无缝隙的石墨烯薄膜;本发明专利技术操作简单,应用方便,可极大提高石墨烯的品质和质量。

A method of seamless transfer of graphe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缝隙转移石墨烯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墨烯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无缝隙转移石墨烯的方法。
技术介绍
石墨烯被称为“黑金”、“新材料之王”,被誉为21世纪的“神奇材料”,是目前发现的最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在铜箔基底上可以获得连续、大面积的石墨烯薄膜;然而这种方法在金属基底上制取石墨烯,而金属基底会影响石墨烯性能的进一步应用;为了充分发挥石墨烯的优异性能,目前普遍的方法是旋涂一层PMMA作为支撑体,利用化学腐蚀法或电解法把石墨烯从金属基底转移到目标基底上,从而发挥石墨烯的应用;其中采用电解法剥离能够获得杂质相对较少的石墨烯,但是这种方法剥离的石墨烯/PMMA膜容易卷缩一起,难以区分正反面,若尝试把膜摊开时,容易把膜撕破;另外当把附着有石墨烯的PMMA膜转移至SiO2/Si基底时,膜与基底间接触经常出现褶皱或者有气泡,导致转移的石墨烯不连续或破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无缝隙转移石墨烯的方法,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操作简单,应用方便,可以极大程度的实现石墨烯的无缝隙转移。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无缝隙转移石墨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取样品:取一片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制得的呈四边形的石墨烯/铜箔基底;b,压平基底:取一张表面光滑的纸张盖在石墨烯/铜箔基底表面,用一片平整的玻璃片轻轻的在纸张上面压一下,之后取下玻璃片和纸张;c,旋涂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将石墨烯/铜箔基底置于旋涂机上,用低速900RPM旋涂9秒,然后用高速3000RPM旋涂30秒,使石墨烯/铜箔基底的石墨烯表面旋涂上一层厚250-300nm的PMMA,制得PMMA/石墨烯/铜箔的复合结构的样品;d,烘烤:将样品置于加热板上,在80-150°C的条件下烘烤10-60min,取下冷却;e,粘贴胶带:剪四段宽度为1mm的胶带,分别粘贴在样品PMMA面的四边,其中一条胶带距离样品边缘2-3mm、其余3条与样品边缘平齐;之后用手术刀片将留出2-3mm距离处的PMMA胶刮干净;f,再次压平基底:取一张纸和一片玻璃片依步骤b的方法压平样品;g,电解分离石墨烯/PMMA膜和铜箔:取一电解槽,配置0.25MNaOH溶液作为电解液,把样品中刮除PMMA后裸露的铜箔表面通过鳄鱼夹与电源的负极连接、铂电极则与电源的正极连接,调节电源电压为3V、电流为0.20A,通电1-5min后完成剥离;剥离完毕后,带胶带框架的石墨烯/PMMA膜漂浮在电解液表面,并且易于区分正反面;h,石墨烯/PMMA膜的处理:用镊子夹着胶带把石墨烯/PMMA膜从电解液中取出来,用滤纸吸干石墨烯/PMMA正反两面的水分;i,转移至目标基底:选择SiO2/Si作目标基底,在SiO2/Si目标基底上滴一滴异丙醇,然后迅速将步骤h制得的石墨烯/PMMA膜的石墨烯这面平整的贴在目标基底上;j,再烘烤:将贴有石墨烯/PMMA膜的目标基底置于加热板上,在80-100°C下烘烤30min,之后用手术刀片轻轻沿着样品四周刮一圈,把胶带取下来;k,去掉PMMA:把步骤j制得的贴有石墨烯/PMMA膜的目标基底放入热丙酮溶液中浸泡20min,石墨烯表面的PMMA膜溶解脱落;再将贴有石墨烯的目标基底从丙酮溶液中取出晾干,在目标基底上即获得无缝隙的石墨烯薄膜。作为优选,一种无缝隙转移石墨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取样品:取一片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制得的呈四边形的石墨烯/铜箔基底;b,压平基底:取一张表面光滑的纸张盖在石墨烯/铜箔基底表面,用一片平整的玻璃片轻轻的在纸张上面压一下,之后取下玻璃片和纸张;c,旋涂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将石墨烯/铜箔基底置于旋涂机上,用低速900RPM旋涂9秒,然后用高速3000RPM旋涂30秒,使石墨烯/铜箔基底的石墨烯表面旋涂上一层厚250-300nm的PMMA,制得PMMA/石墨烯/铜箔的复合结构的样品;d,烘烤:将样品置于加热板上,在80°C的条件下烘烤60min,取下冷却;e,粘贴胶带:剪四段宽度为1mm的胶带,分别粘贴在样品PMMA面的四边,其中一条胶带距离样品边缘2mm、其余3条与样品边缘平齐;之后用手术刀片将留出2mm距离处的PMMA胶刮干净;f,再次压平基底:取一张纸和一片玻璃片依步骤b的方法压平样品;g,电解分离石墨烯/PMMA膜和铜箔:取一电解槽,配置0.25MNaOH溶液作为电解液,把样品中刮除PMMA后裸露铜箔的表面通过鳄鱼夹与电源的负极连接、铂电极则与电源的正极连接,调节电源电压为3V、电流为0.20A,通电1min后完成剥离;剥离完毕后,带胶带框架的石墨烯/PMMA膜漂浮在电解液表面,并且易于区分正反面;h,石墨烯/PMMA膜的处理:用镊子夹着胶带把石墨烯/PMMA膜从电解液中取出来,用滤纸吸干石墨烯/PMMA正反两面的水分;i,转移至目标基底:选择SiO2/Si作目标基底,在SiO2/Si目标基底上滴一滴异丙醇,然后迅速将步骤h制得的石墨烯/PMMA膜的石墨烯这面平整的贴在目标基底上;j,再烘烤:将贴有石墨烯/PMMA膜的目标基底置于加热板上,在80°C下烘烤30min,之后用手术刀片轻轻沿着样品四周刮一圈,把胶带取下来;k,去掉PMMA:把步骤j制得的贴有石墨烯/PMMA膜的目标基底放入热丙酮溶液中浸泡20min,石墨烯表面的PMMA膜溶解脱落;再将贴有石墨烯的目标基底从丙酮溶液中取出晾干,在目标基底上即获得无缝隙的石墨烯薄膜。作为优选,一种无缝隙转移石墨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取样品:取一片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制得的呈四边形的石墨烯/铜箔基底;b,压平基底:取一张表面光滑的纸张盖在石墨烯/铜箔基底表面,用一片平整的玻璃片轻轻的在纸张上面压一下,之后取下玻璃片和纸张;c,旋涂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将石墨烯/铜箔基底置于旋涂机上,用低速900RPM旋涂9秒,然后用高速3000RPM旋涂30秒,使石墨烯/铜箔基底的石墨烯表面旋涂上一层厚250-300nm的PMMA,制得PMMA/石墨烯/铜箔的复合结构的样品;d,烘烤:将样品置于加热板上,在150°C的条件下烘烤10min,取下冷却;e,粘贴胶带:剪四段宽度约为1mm的胶带,分别粘贴在样品PMMA面的四边,其中一条胶带距离样品边缘3mm、其余3条与样品边缘平齐;之后用手术刀片将留出3mm距离处的PMMA胶刮干净;f,再次压平基底:取一张纸和一片玻璃片依步骤b的方法压平样品;g,电解分离石墨烯/PMMA膜和铜箔:取一电解槽,配置0.25MNaOH溶液作为电解液,把样品中刮除PMMA后裸露铜箔的表面通过鳄鱼夹与电源的负极连接、铂电极则与电源的正极连接,调节电源电压为3V、电流为0.20A,通电10min后完成剥离;剥离完毕后,带胶带框架的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缝隙转移石墨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a,取样品:取一片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制得的呈四边形的石墨烯/铜箔基底;/nb,压平基底:取一张表面光滑的纸张盖在石墨烯/铜箔基底表面,用一片平整的玻璃片轻轻的在纸张上面压一下,之后取下玻璃片和纸张;/nc,旋涂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将石墨烯/铜箔基底置于旋涂机上,用低速900 RPM旋涂9 秒,然后用高速3000 RPM旋涂30 秒,使石墨烯/铜箔基底的石墨烯表面旋涂上一层厚250-300 nm的PMMA,制得PMMA/石墨烯/铜箔的复合结构的样品;/nd,烘烤:将样品置于加热板上,在80-150°C的条件下烘烤10-60 min,取下冷却;/ne,粘贴胶带:剪四段宽度为1mm的胶带,分别粘贴在样品PMMA面的四边,其中一条胶带距离样品边缘2-3 mm、其余3条与样品边缘平齐;之后用手术刀片将留出2-3mm距离处的PMMA胶刮干净;/nf,再次压平基底:取一张纸和一片玻璃片依步骤b的方法压平样品;/ng,电解分离石墨烯/PMMA膜和铜箔:取一电解槽,配置0.25 M NaOH溶液作为电解液,把样品中刮除PMMA后裸露的铜箔表面通过鳄鱼夹与电源的负极连接、铂电极则与电源的正极连接,调节电源电压为3 V、电流为0.20 A,通电1-5 min后完成剥离;剥离完毕后,带胶带框架的石墨烯/PMMA膜漂浮在电解液表面,并且易于区分正反面;/nh,石墨烯/PMMA膜的处理:用镊子夹着胶带把石墨烯/PMMA膜从电解液中取出来,用滤纸吸干石墨烯/PMMA正反两面的水分;/ni,转移至目标基底:选择SiO...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缝隙转移石墨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取样品:取一片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制得的呈四边形的石墨烯/铜箔基底;
b,压平基底:取一张表面光滑的纸张盖在石墨烯/铜箔基底表面,用一片平整的玻璃片轻轻的在纸张上面压一下,之后取下玻璃片和纸张;
c,旋涂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将石墨烯/铜箔基底置于旋涂机上,用低速900RPM旋涂9秒,然后用高速3000RPM旋涂30秒,使石墨烯/铜箔基底的石墨烯表面旋涂上一层厚250-300nm的PMMA,制得PMMA/石墨烯/铜箔的复合结构的样品;
d,烘烤:将样品置于加热板上,在80-150°C的条件下烘烤10-60min,取下冷却;
e,粘贴胶带:剪四段宽度为1mm的胶带,分别粘贴在样品PMMA面的四边,其中一条胶带距离样品边缘2-3mm、其余3条与样品边缘平齐;之后用手术刀片将留出2-3mm距离处的PMMA胶刮干净;
f,再次压平基底:取一张纸和一片玻璃片依步骤b的方法压平样品;
g,电解分离石墨烯/PMMA膜和铜箔:取一电解槽,配置0.25MNaOH溶液作为电解液,把样品中刮除PMMA后裸露的铜箔表面通过鳄鱼夹与电源的负极连接、铂电极则与电源的正极连接,调节电源电压为3V、电流为0.20A,通电1-5min后完成剥离;剥离完毕后,带胶带框架的石墨烯/PMMA膜漂浮在电解液表面,并且易于区分正反面;
h,石墨烯/PMMA膜的处理:用镊子夹着胶带把石墨烯/PMMA膜从电解液中取出来,用滤纸吸干石墨烯/PMMA正反两面的水分;
i,转移至目标基底:选择SiO2/Si作目标基底,在SiO2/Si目标基底上滴一滴异丙醇,然后迅速将步骤h制得的石墨烯/PMMA膜的石墨烯这面平整的贴在目标基底上;
j,再烘烤:将贴有石墨烯/PMMA膜的目标基底置于加热板上,在80-100°C下烘烤30min,之后用手术刀片轻轻沿着样品四周刮一圈,把胶带取下来;
k,去掉PMMA:把步骤j制得的贴有石墨烯/PMMA膜的目标基底放入热丙酮溶液中浸泡20min,石墨烯表面的PMMA膜溶解脱落;再将贴有石墨烯的目标基底从丙酮溶液中取出晾干,在目标基底上即获得无缝隙的石墨烯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缝隙转移石墨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取样品:取一片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制得的呈四边形的石墨烯/铜箔基底;
b,压平基底:取一张表面光滑的纸张盖在石墨烯/铜箔基底表面,用一片平整的玻璃片轻轻的在纸张上面压一下,之后取下玻璃片和纸张;
c,旋涂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将石墨烯/铜箔基底置于旋涂机上,用低速900RPM旋涂9秒,然后用高速3000RPM旋涂30秒,使石墨烯/铜箔基底的石墨烯表面旋涂上一层厚250-300nm的PMMA,制得PMMA/石墨烯/铜箔的复合结构的样品;
d,烘烤:将样品置于加热板上,在80°C的条件下烘烤60min,取下冷却;
e,粘贴胶带:剪四段宽度为1mm的胶带,分别粘贴在样品PMMA面的四边,其中一条胶带距离样品边缘2mm、其余3条与样品边缘平齐;之后用手术刀片将留出2mm距离处的PMMA胶刮干净;
f,再次压平基底:取一张纸和一片玻璃片依步骤b的方法压平样品;
g,电解分离石墨烯/PMMA膜和铜箔: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金明梁洁园萧文秋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墨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