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座椅的高度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40002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0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的高度调节装置,包括驱动齿轮和连杆机构,还包括连杆部和限位柱;所述连杆部具有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的齿部,以带动所述连杆机构升降,所述连杆部还具有呈弧形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柱与座椅框架连接,且插入所述限位槽;所述限位柱外套有弹性套,和/或,所述限位槽与所述限位柱配合的两个极限位置的槽壁固设有弹性垫。该高度调节装置在限位结构之间设有弹性结构,能够减缓座椅调节至极限位置或从极限位置启动时的抖动,提高了乘坐舒适性。

Height adjusting device of car sea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座椅的高度调节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座椅
,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座椅的高度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座椅均能够在高度方向上进行调节,以便乘客根据自身需求调节座椅高度,提高乘坐舒适性。现有的汽车座椅的高度调节结构设有限位结构,以限制座椅的最高位置和最低位置,限位结构与座椅框架连接,限位结构为金属限位柱和与金属限位柱配合的具有限位槽的齿板,工作过程中,金属限位柱能够在限位槽内滑动,通过与限位槽的槽壁抵接来实现限位,其中驱动相关部件动作的驱动源为电机。实际应用中,电机在堵转时,限位柱与齿板之间挤压产生内应力,会使座框侧板产生一定的弹性变形,当电机从一个极限位置向相反方向启动时,限位柱和齿板间的内应力消除,座框侧板的弹性变形恢复,使得座椅产生抖动,影响乘坐人员的舒适性。有鉴于此,如何改进汽车座椅的高度调节装置,能够减缓座椅调节至极限位置或从极限位置启动时的抖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座椅的高度调节装置,该高度调节装置在限位结构之间设有弹性结构,能够减缓座椅调节至极限位置或从极限位置启动时的抖动,提高了乘坐舒适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座椅的高度调节装置,包括驱动齿轮和连杆机构,还包括连杆部和限位柱;所述连杆部具有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的齿部,以带动所述连杆机构升降,所述连杆部还具有呈弧形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柱与座椅框架连接,且插入所述限位槽;所述限位柱外套有弹性套,和/或,所述限位槽与所述限位柱配合的两个极限位置的槽壁固设有弹性垫。本技术提供的汽车座椅的高度调节装置,具有限位柱和与限位柱配合的限位槽,以限制座椅升降的两个极限位置,其中,在限位柱外套设有弹性套,和/或,在限位槽与限位柱配合的两个极限位置处的槽壁上固设有弹性垫,这样,当调节汽车座椅的高度时,限位柱与限位槽的接触处设有弹性结构,通过该弹性结构形成缓冲,能够降低限位柱与限位槽之间的内应力,减少座椅框架的弹性变形量,从而减缓汽车座椅调节至极限位置或者从极限位置启动时的抖动,提高了乘客的乘坐舒适性。如上所述的汽车座椅的高度调节装置,所述座椅框架包括设于座椅左右两侧的第一座椅侧板和第二座椅侧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座椅侧板外侧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齿轮为所述驱动齿轮;所述第一座椅侧板具有供所述驱动齿轮穿过的通孔,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座椅侧板内侧的盖板,所述盖板通过若干紧固件与所述驱动电机固接,且所述驱动齿轮位于所述第一座椅侧板的内侧,且与所述盖板转动连接。如上所述的汽车座椅的高度调节装置,所述连杆部也位于所述第一座椅侧板的内侧,所述限位柱穿过所述限位槽与所述盖板固接。如上所述的汽车座椅的高度调节装置,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机构,所述第一连杆机构包括所述第一座椅侧板、位于所述第一座椅侧板下方的第一滑轨组件、所述连杆部和传动杆,所述连杆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轨组件的一端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座椅侧板的一端铰接,所述传动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座椅侧板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滑轨组件的另一端铰接。如上所述的汽车座椅的高度调节装置,所述连杆机构还包括第二连杆机构,所述第二连杆机构包括所述第二座椅侧板、位于所述第二座椅侧板下方的第二滑轨组件以及铰接与两者之间的两个传动杆部;所述第一连杆机构和所述第二连杆机构之间通过联动杆连接。如上所述的汽车座椅的高度调节装置,所述联动杆的一端穿过所述连杆部与所述第一座椅侧板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机构铰接。如上所述的汽车座椅的高度调节装置,所述限位柱为空心柱结构,所述限位柱具体外套于若干所述紧固件中的一者。如上所述的汽车座椅的高度调节装置,所述连杆部包括杆部和所述齿部,所述限位槽形成于所述杆部,所述齿部与所述杆部可拆卸连接。如上所述的汽车座椅的高度调节装置,所述弹性套为橡胶套或者塑料套。如上所述的汽车座椅的高度调节装置,所述弹性垫为橡胶垫或塑料垫。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汽车座椅的高度调节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2所示结构的爆炸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提供另一实施例的高度调节装置的限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至图4中部件名称与附图标记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如下所示:座椅框架100,第一座椅侧板110,通孔111,第二座椅侧板120,第一滑轨组件130,第二滑轨组件140,连杆部150,齿部151,杆部152,限位槽153,弹性垫160,联动杆170;驱动电机200,驱动齿轮210,螺栓220,盖板230,螺母240;限位柱300。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至图3,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汽车座椅的高度调节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2所示结构的爆炸示意图。该实施例中,汽车座椅的高度调节装置包括驱动部件和连杆机构,其中,驱动部件用于驱动连杆机构升降以带动座椅升降,从而实现对座椅在高度方向上的位置调节。实际中,连杆机构作为座椅坐垫的框架。连杆机构具体包括设于座椅左右两侧的第一连杆机构和第二连杆机构。座椅框架100和位于座椅框架100下方的滑轨组件,具体地,座椅框架100包括设于座椅左右两侧的第一座椅侧板110和第二座椅侧板120,滑轨组件包括位于第一座椅侧板110下方的第一滑轨组件130和位于第二座椅侧板120下方的第二滑轨组件140。该实施例中,第一座椅侧板110、第一滑轨组件130和铰接于两者之间的连杆部150和传动杆(图中未示出),可以理解,连杆部150和传动杆分别位于第一座椅侧板110和第一滑轨组件130的前、后两端。可以理解,第一座椅侧板110、第一滑轨组件130和铰接于两者之间的连杆部150和传动杆形成第一连杆机构。相应地,第二连杆机构为第二座椅侧板120、第二滑轨组件140和铰接于两者之间的两个传动杆部,两个传动杆部分别位于第二座椅侧板120和第二滑轨组件140的前后两端。为简化结构,第一连杆机构和第二连杆机构之间通过联动杆170连接,这样,只需设置一个驱动部件,通过该驱动部件驱动第一连杆机构动作,在联动杆170的作用下,第二连杆机构随动。该实施例中,驱动部件具体包括设于第一座椅侧板110的驱动齿轮210,第一连杆机构的连杆部150具有与驱动齿轮210啮合的齿部151,驱动齿轮210转动时,通过其与齿部151的啮合,带动连杆部150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连杆机构升降,同时在联动杆170的作用下,第二连杆机构随之升降,从而调节安装于座椅框架100的座椅的高度。该实施例中,驱动部件直接驱动第一连杆机构的连杆部150,两者之间无需再设置其他额外的传动部件,结构简单。该高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汽车座椅的高度调节装置,包括驱动齿轮和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杆部和限位柱;所述连杆部具有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的齿部,以带动所述连杆机构升降,所述连杆部还具有呈弧形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柱与座椅框架连接,且插入所述限位槽;所述限位柱外套有弹性套,和/或,所述限位槽与所述限位柱配合的两个极限位置的槽壁固设有弹性垫。/n

【技术特征摘要】
1.汽车座椅的高度调节装置,包括驱动齿轮和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杆部和限位柱;所述连杆部具有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的齿部,以带动所述连杆机构升降,所述连杆部还具有呈弧形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柱与座椅框架连接,且插入所述限位槽;所述限位柱外套有弹性套,和/或,所述限位槽与所述限位柱配合的两个极限位置的槽壁固设有弹性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的高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框架包括设于座椅左右两侧的第一座椅侧板和第二座椅侧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座椅侧板外侧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齿轮为所述驱动齿轮;所述第一座椅侧板具有供所述驱动齿轮穿过的通孔,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座椅侧板内侧的盖板,所述盖板通过若干紧固件与所述驱动电机固接,且所述驱动齿轮位于所述第一座椅侧板的内侧,且与所述盖板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座椅的高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部也位于所述第一座椅侧板的内侧,所述限位柱穿过所述限位槽与所述盖板固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座椅的高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机构,所述第一连杆机构包括所述第一座椅侧板、位于所述第一座椅侧板下方的第一滑轨组件、所述连杆部和传动杆,所述连杆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轨组件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兴陈明李娟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航嘉麦格纳座椅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