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运地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2771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7: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运地车,包括框架和行走机构,行走机构设置在框架下方,并分别设置在框架的左右两侧;其特征在于,框架的前端设有车头限位结构,框架的中部和后部分别设有前车身限位结构和后车身限位结构;前车身限位结构和后车身限位结构分别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前部两侧的两组定位套管组以及两个分别与两组定位套管组中套管相配合的车身限位柱;行走机构包括位于框架两侧的两组行走轮组,每组行走轮组包括两个行走轮,两个行走轮设于靠近框架前后两端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转运地车在使用过程中,只需根据不同车型,调整车身限位柱插置于不同的定位套管内,使能够配合所需搬运的车身的车型大小,大大提高了装配的便捷性。

Transfer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运地车
本技术属于车辆
,具体涉及一种转运地车。
技术介绍
由于汽车整车厂开发的整车项目越来越多,导致不同轴距、不同轮距以及不同前后悬的车型会越来越多。在总装装配整车时,需要把车身放在转运地车上,随着总装流水线流转,但是由于总装流水线的制约,一般在总装流水线一款车型就有一套相应的转运地车。如果生产另外一款车型,就得重新更换另外一套车身转运地车,费时费力,影响了汽车的生产效率。而在小货车或农用货车的生产过程中,车体的车头部位基本是一样的,主要是车体的车身(货厢)部位的大小不一。因此,怎样才能够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让不同的车型都放置在同一套转运地车上的转运地车,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怎样才能够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让不同的车型都放置在同一套转运地车上的转运地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转运地车,包括框架和行走机构,所述框架用以承载汽车车体,所述行走机构设置在所述框架下方;其特征在于:...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运地车,包括框架和行走机构,所述框架用以承载汽车车体,所述行走机构设置在所述框架下方;其特征在于:/n所述框架的前端设有车头限位结构,所述框架的中部和后部分别设有前车身限位结构和后车身限位结构;/n所述前车身限位结构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前部两侧的两组前定位套管组以及两个分别与两组前定位套管组中套管相配合的前车身限位柱;每组所述前定位套管组均包括竖直设置于所述框架上的若干前定位套管;两个前车身限位柱的下端分别插入两组前定位套管组的相对应位置的两所述前定位套管内,并与所述前定位套管紧配合在一起,使所述两个前车身限位柱分别位于与所述框架前端相邻的两侧;/n所述后车身限位结构包括对称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运地车,包括框架和行走机构,所述框架用以承载汽车车体,所述行走机构设置在所述框架下方;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的前端设有车头限位结构,所述框架的中部和后部分别设有前车身限位结构和后车身限位结构;
所述前车身限位结构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前部两侧的两组前定位套管组以及两个分别与两组前定位套管组中套管相配合的前车身限位柱;每组所述前定位套管组均包括竖直设置于所述框架上的若干前定位套管;两个前车身限位柱的下端分别插入两组前定位套管组的相对应位置的两所述前定位套管内,并与所述前定位套管紧配合在一起,使所述两个前车身限位柱分别位于与所述框架前端相邻的两侧;
所述后车身限位结构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后部两侧的两组后定位套管组以及两个分别与两组后定位套管组中套管相配合的后车身限位柱;每组所述后定位套管组均包括竖直设置于所述框架上的若干后定位套管;两个后车身限位柱的下端分别插入两组后定位套管组的相对应位置的两所述后定位套管内,并与所述后定位套管紧配合在一起,使所述两个后车身限位柱分别位于与所述框架前端相邻的两侧;
所述行走机构包括位于所述框架两侧的两组行走轮组,每组所述行走轮组包括两个行走轮,两个所述行走轮设于靠近所述框架前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泽林王详元黄斯俊楚龙江满小庆
申请(专利权)人:华晨鑫源重庆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