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车辆用踢脚线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2748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7: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用踢脚线总成,包括固定连接的直角连接板、第一直线板和第二直线板,所述直角连接板、第一直线板和第二直线板上部均就有小平面和连接凹弧面,所述第二直线板的末端设有L型连接板,且所述直角连接板、第一直线板和第二直线板为中空型材;所述L型连接板的两个内侧面均具有加强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强度高,美观性好。

Skirting assembly for rail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轨道车辆用踢脚线总成
本技术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用踢脚线总成,属于轨道交通车辆部件。
技术介绍
踢脚线一般是只在墙面与地面连接处设置的组件。使得腔体与地面连接处避免外力碰撞,起到保护墙面的作用,也美化装饰效果。传统的轨道车辆用踢脚线均采用一块凹弧形板设置而成,其结构强度不足,而且美观性也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强度高,美观性好的轨道车辆用踢脚线总成。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轨道车辆用踢脚线总成,包括固定连接的直角连接板、第一直线板和第二直线板,所述直角连接板、第一直线板和第二直线板上部均就有小平面和连接凹弧面,所述第二直线板的末端设有L型连接板,且所述直角连接板、第一直线板和第二直线板为中空型材。优选的,所述L型连接板的两个内侧面均具有加强筋。优选的,所述直角连接板的外侧为与墙角相抵的两个垂直外侧面,内侧面为凹弧面。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为一体化的踢脚线总成,安装方便。其中直角连接板安装在车厢直角处,第一直线板和第二直线板的其中一端均与直角连接板固定连接,在第二直线板的末端设有L型连接板,L型连接板是踢脚线与墙体的过渡板。直角连接板、第一直线板和第二直线板上部均就有小平面和连接凹弧面,小平面可以增加整体踢脚线的结构强度,而且连接凹弧面可以提高美观度,并加强结构的好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为安装后的俯视状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一种轨道车辆用踢脚线总成,包括固定连接的直角连接板1、第一直线板2和第二直线板3,所述直角连接板1、第一直线板2和第二直线板3上部均就有小平面4和连接凹弧面5,所述第二直线板3的末端设有L型连接板6,且所述直角连接板1、第一直线板2和第二直线板3为中空型材。参见图1所示,所述L型连接板6的两个内侧面均具有加强筋7。L型连接板6是用于连接需要安装踢脚线墙体和无需安装踢脚线墙体的两个墙体过渡,一般车厢内长度方向是需要安装踢脚线,宽度方向无需安装,因此宽度方向就固定L型连接板6,L型连接板6的两个加强筋7也是为了加强结构作用。参见图1所示,所述直角连接板1的外侧为与墙角相抵的两个垂直外侧面11,内侧面为凹弧面13。为了更加符合直角墙体的需求,也提高美观度。参见图1所示,本技术为轨道车厢内用的踢脚线总成,安装在地面与墙体的连接处,为一体焊接而成,包括直角连接板1、第一直线板2和第二直线板3,且三者均为中空型材制成,直角连接板1用于安装在直角墙体处,其外侧两个外侧面11紧贴墙角,内侧面为弧形面12,连接第一直线板2和第二直线板3的内侧面,直角连接板1、第一直线板2和第二直线板3的上部均具有小平面4,可以加强踢脚线的结构强度,并且具有连接凹弧面5,增加美观性。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车辆用踢脚线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连接的直角连接板(1)、第一直线板(2)和第二直线板(3),所述直角连接板(1)、第一直线板(2)和第二直线板(3)上部均就有小平面(4)和连接凹弧面(5),所述第二直线板(3)的末端设有L型连接板(6),且所述直角连接板(1)、第一直线板(2)和第二直线板(3)为中空型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车辆用踢脚线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连接的直角连接板(1)、第一直线板(2)和第二直线板(3),所述直角连接板(1)、第一直线板(2)和第二直线板(3)上部均就有小平面(4)和连接凹弧面(5),所述第二直线板(3)的末端设有L型连接板(6),且所述直角连接板(1)、第一直线板(2)和第二直线板(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中法张静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百亿达尔轨道客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