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红外定位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27273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6: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车辆红外定位仪,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外观呈圆柱形,所述壳体的外壁靠近一端处对称设置有两个限位槽,所述壳体的另一端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有端盖,所述端盖的外套接有第一密封圈,所述壳体的外壁滑动套接有滑套,所述滑套的一端与端盖接触,且第一密封圈位于滑套的内部,所述壳体远离端盖的一端贯穿设置有连接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设置有红外射灯、透镜、图案板、调焦底座等,通过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固定安装与车尾处,利用红外射灯配合透镜与图案板将红色的图案投射于汽车尾部后方的地面处,可提示后车保持安全的车距,能有效减少因车距过近而导致的追尾事故发生。

Vehicle infrared loc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红外定位仪
本技术涉及车辆辅助领域,尤其涉及车辆红外定位仪。
技术介绍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出现私人汽车,到2003年社会保有量达到1219万辆,私人汽车突破千万辆用了近20年,而突破2000万辆仅仅用了3年时间。2010年,我国汽车的保有量达到了7000万辆。截至2018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3.19亿辆。车辆保有量上涨的同时,新手司机也越来越多,然而市场上却缺少提示车距的设备,使对车距把握不准的司机在紧急情况下容易发生追尾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车辆红外定位仪。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车辆红外定位仪,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外观呈圆柱形,所述壳体的外壁靠近一端处对称设置有两个限位槽,所述壳体的另一端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有端盖,所述端盖的外套接有第一密封圈,所述壳体的外壁滑动套接有滑套,所述滑套的一端与端盖接触,且第一密封圈位于滑套的内部,所述壳体远离端盖的一端贯穿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位于壳体外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调焦底座,所述连接柱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车辆红外定位仪,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外观呈圆柱形,所述壳体(1)的外壁靠近一端处对称设置有两个限位槽(11),所述壳体(1)的另一端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有端盖(2),所述端盖(2)的外套接有第一密封圈(21),所述壳体(1)的外壁滑动套接有滑套(3),所述滑套(3)的一端与端盖(2)接触,且第一密封圈(21)位于滑套(3)的内部,所述壳体(1)远离端盖(2)的一端贯穿设置有连接柱(41),所述连接柱(41)位于壳体(1)外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调焦底座(4),所述连接柱(41)的外壁设置有调焦螺纹(411),所述调焦螺纹(411)与壳体(1)内壁配合连接,所述调焦底座(4)的...

【技术特征摘要】
1.车辆红外定位仪,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外观呈圆柱形,所述壳体(1)的外壁靠近一端处对称设置有两个限位槽(11),所述壳体(1)的另一端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有端盖(2),所述端盖(2)的外套接有第一密封圈(21),所述壳体(1)的外壁滑动套接有滑套(3),所述滑套(3)的一端与端盖(2)接触,且第一密封圈(21)位于滑套(3)的内部,所述壳体(1)远离端盖(2)的一端贯穿设置有连接柱(41),所述连接柱(41)位于壳体(1)外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调焦底座(4),所述连接柱(41)的外壁设置有调焦螺纹(411),所述调焦螺纹(411)与壳体(1)内壁配合连接,所述调焦底座(4)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底座(5),所述壳体(1)的内部有连接柱(41)向端盖(2)方向依次设置有红外射灯(6)、透镜(7)、图案板(8)与玻璃板(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红外定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套(3)的外壁套接有第二密封圈(31),所述滑套(3)的内壁一端对称设置有两个限位块(32),两个所述限位块(32)分别位于两个限位槽(11)内,所述壳体(1)的外壁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弹簧(12),所述第一弹簧(12)的顶部位于滑套(3)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红外定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调焦底座(4)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防水套(42),所述防水套(42)的内壁与滑套(3)的外壁接触,且第二密封圈(31)位于防水套(42)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红外定位仪,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亮付海文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鲁腾伟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