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锅炉自适应点火燃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70608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流锅炉自适应点火燃烧系统,其中燃烧器位于所述炉膛的下部,该燃烧器由外一次风管、内一次风管和油枪组成,其中油枪位于内一次风管内的主轴线上,且油枪的喷嘴靠近内一次风管的出口;内一次风管位于外一次风管内的主轴线上,内一次风管的出口靠近外一次风管的出口;主磨煤机经一次风主管与燃烧器的外一次风管相通,副磨煤机经一次风副管与燃烧器的内一次风管相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实现粗细煤粉的分离燃烧,大大提高了锅炉点火及低负荷运行的稳定性、节约燃油、降低发电成本,也具有防结焦、煤种适应性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流锅炉自适应点火燃烧系统
本技术属于火力发电点火燃烧装置
,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 火电厂锅炉点火的直流锅炉自适应点火燃烧系统。技术背景火电厂作为燃料油消耗大户,其每年要消耗大量燃油用于锅炉点火和稳燃。据发改委资料显示,我国发电机组每年油耗高达760万吨,折合人民币418亿 元。而我国是一个贫油的国家,2004年石油消费量为3.17亿吨,国内生产量为 1.76亿吨,净进口量为1.51亿吨,对外依存度达47.3%。因此降低发电油耗对 于降低发电成本、提高发电企业经济效益及我国能源安全战略都具有重要意义。 2005年国家启动了《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提出了 "十一五"期间节约和 替代石油3800万吨的奋斗目标。为降低发电成本,实现节油目标,开发和安装 新型节油锅炉点火燃烧技术成了电厂最迫切的需求。目前我国大部分燃煤电厂 的点火燃烧装置,主要包括主磨煤机、 一次风管、燃烧器和一次风管,主磨煤 机的输出口经细粉管与所述一次风管相通, 一次风管的出口与燃烧器相连,燃 烧器位于所述一次风管的下部,所述燃烧器由外一次风管和油枪组成,其中油 枪位于外一次风管内的主轴线上,且油枪的喷嘴靠近外一次风管的出口;再在 靠近油枪喷嘴的外一次风管出口段内壁上设置有一圈凸台作为煤粉浓縮器。在 点火初期,油枪向一次风管喷入大量燃油,油通过燃烧加热一段时间后,煤粉 经一次风管、燃烧器外一次风管的出口喷出,煤粉在该出口外燃烧,当煤粉燃 烧稳定后,关掉油枪油路。但我国电站燃煤的煤质普遍偏差、煤质波动性大。煤粉过粗,难以在点火初期实现充分燃烧,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油,使耗油量大幅上升;煤粉过细,容 易在燃烧器内及附近受热面结焦,影响锅炉热效率,严重情况还会引起受热面 爆管,给电厂安全运行造成影响。现有直流锅炉燃烧装置的缺点在电厂锅炉点火燃烧初期及低负荷运行时, 燃烧不稳定,耗油量大;锅炉稳定运行时,燃烧器内及其出口附近受热面容易 结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实现不同大小煤 粉的充分燃烧,节约燃油,降低火力发电成本的直流锅炉自适应点火燃烧系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直流锅炉自适应点火燃烧 系统,包括主磨煤机、 一次风主管、燃烧器和一次风管,主磨煤机经细粉管与 所述一次风主管相通, 一次风主管的出口与所述燃烧器连接,该燃烧器位于所 述一次风管的下部,其关键在于所述燃烧器由外一次风管、内一次风管和油 枪组成,其中油枪位于内一次风管内的主轴线上,且油枪的喷嘴靠近内一次风 管的出口;内一次风管位于外一次风管内的主轴线上,内一次风管的出口靠近 外一次风管的出口 ,该外一次风管的进口连接所述一次风主管;与所述主磨煤机并列设置有副磨煤机,该副磨煤机的输出口经超细粉管连 接有一次风副管,该一次风副管的出口与所述内一次风管的进口相通;所述油 枪穿出一次风副管和一次风主管,油枪尾部连接有油管;所述一次风主管还连接有细粉支管与所述一次风副管相通,所述一次风副 管还连接有超细粉支管与所述一次风主管相通,且所述细粉支管与一次风主管 的连接端m位于超细粉支管与一次风主管的连接端m'前面,细粉支管与一次风 副管的连接端n位于超细粉支管与一次风副管的连接端n'后面;所述细粉支管 上安装有控制阀a、超细粉支管上安装有控制阀b,以及所述m-m'之间的一次 风主管上安装有控制阀c、所述n-n'之间的一次风副管上安装有控制阀d。根据锅炉运行工况不同,主磨煤机和副磨煤机磨制出的细煤粉和超细煤粉 分别经燃烧器的内一次风管、外一次风管喷入炉膛燃烧,实现自适应点火燃烧功能,具体做法是锅炉在点火启动、低负荷运行、煤质偏差时,控制阀a和 控制阀b关闭,控制阀c和控制阀d开启,细煤粉和超细煤粉分别经一次风主 管和一次风副管,然后分别从燃烧器的外一次风管、内一次风管喷入一次风管,有助于点火和稳定燃烧,有效降低点火和稳燃用油,节约了燃油;在燃烧稳定后,控制阀c和控制阀d关闭,控制阀a和控制阀b开启,细煤粉和超细煤粉分别经细粉支管和超细粉支管,然后分别从内一次风管和外一次风管喷入一次 风管,进而推迟煤粉着火,防止燃烧器内及附近受热面结焦。所述一次风管还连接有二次风管,该二次风管的出口位于所述燃烧器上方。 所述一次风主管、 一次风副管和二次风管的进口安装有风机与大气相通。 二次风管向一次风管内送入氧气,促进一次风管内煤粉的充分燃烧。 在靠近所述油枪喷嘴的内 一次风管出口处的内壁上设置有一圈凸台。凸台作为煤粉浓縮器,将内一次风管中的煤粉进行浓淡分离,使浓煤粉集 中在外一次风管出口的中心区域燃烧,易于煤粉着火和稳定燃烧。一种直流锅炉自适应点火燃烧系统,包括主磨煤机、 一次风主管、燃烧器和一次风管,其中燃烧器位于所述一次风管的下部,其关键在于该燃烧器由 外一次风管、内一次风管和油枪组成,其中油枪位于内一次风管内的主轴线上, 且油枪的喷嘴靠近内一次风管的出口;内一次风管位于外一次风管内的主轴线 上,内一次风管的出口靠近外一次风管的出口;所述油枪穿出一次风副管和一 次风主管,油枪尾部连接有油管;所述主磨煤机的出口连接有细粉三通阀,该细粉三通阀分别经第一细粉管 .和第二细粉管与所述一次风主管和一次风副管相通,所述一次风主管与外一次 风管相通,所述一次风副管与内一次风管相通;与所述主磨煤机并列设置有副 磨煤机,该副磨煤机的出口连接有超细粉三通阀,该超细粉三通阀分别经第一 超细粉管和第二超细粉管与一次风副管和一次风主管相通。根据锅炉运行工况不同,分别控制细粉三通阀和超细粉三通阀的切换,具 体操作如下锅炉在点火启动、低负荷运行、煤质偏差时,细煤粉和超细煤粉分别经第 一细粉管和第一超细粉管,然后分别从燃烧器的外一次风管、内一次风管喷入 一次风管,有助于点火和稳定燃烧,有效降低点火和稳燃用油,节约了燃油; 在燃烧稳定后,细煤粉和超细煤粉分别经第二细粉管和第二超细粉管,然后分 别从内一次风管、外一次风管喷入一次风管,进而推迟煤粉着火,防止燃烧器 内及附近受热面结焦。所述一次风管还连接有二次风管,该二次风管的出口位于所述燃烧器上方。 所述一次风主管、 一次风副管和二次风管的进口安装有风机与大气相通。 二次风管向一次风管内送入氧气,促进一次风管内煤粉的充分燃烧。 在靠近所述油枪喷嘴的内一次风管出口处的内壁上设置有一圈凸台。 凸台作为煤粉浓縮器,将内一次风管中的煤粉进行浓淡分离,使浓煤粉集 中在外一次风管出口的中心区域燃烧,易于煤粉着火和稳定燃烧。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能实现不同大小煤粉的充分燃烧,提高煤 炭的燃烧效率,节约燃油,降低火力发电成本,具有煤种适应性广等特点,能 够根据煤种及运行条件,实现节油点火及稳燃、优化燃烧等,能自适应少油点 火及稳定燃烧。 附图说明图l为实施例l的系统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系统示意图; 图3为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l:如图l、 3所示, 一种直流锅炉自适应点火燃烧系统,由主磨煤 机l、副磨煤机1'、 一次风主管2、 一次风副管2'、燃烧器ll、炉膛4、细粉 管5、细粉支管5'、超细粉管6和超细粉支管6'组成,其中主磨煤机l经细粉 管5与所述一次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流锅炉自适应点火燃烧系统,包括主磨煤机(1)、一次风主管(2)、燃烧器(11)和炉膛(4),主磨煤机(1)经细粉管(5)与所述一次风主管(2)相通,一次风主管(2)的出口与所述燃烧器(11)连接,该燃烧器(11)位于所述炉膛(4)的下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11)由外一次风管(12)、内一次风管(12’)和油枪(3)组成,其中油枪(3)位于内一次风管(12’)内的主轴线上,且油枪(3)的喷嘴靠近内一次风管(12’)的出口;内一次风管(12’)位于外一次风管(12)内的主轴线上,内一次风管(12’)的出口靠近外一次风管(12)的出口,该外一次风管(12)的进口连接所述一次风主管(2);    与所述主磨煤机(1)并列设置有副磨煤机(1’),该副磨煤机(1’)的输出口经超细粉管(6)连接有一次风副管(2’),该一次风副管(2’)的出口与所述内一次风管(12’)的进口相通;所述油枪(3)穿出一次风副管(2’)和一次风主管(2),油枪(3)尾部连接有油管(13);    所述一次风主管(2)还连接有细粉支管(5’)与所述一次风副管(2’)相通,所述一次风副管(2’)还连接有超细粉支管(6’)与所述一次风主管(2)相通,且所述细粉支管(5’)与一次风主管(2)的连接端m位于超细粉支管(6’)与一次风主管(2)的连接端m’前面,细粉支管(5’)与一次风副管(2’)的连接端n位于超细粉支管(6’)与一次风副管(2’)的连接端n’后面;所述细粉支管(5’)上安装有控制阀a、超细粉支管(6’)上安装有控制阀b,以及所述m-m’之间的一次风主管(2)上安装有控制阀c、所述n-n’之间的一次风副管(2’)上安装有控制阀d。...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隋建才杜云贵刘艺徐明厚丘纪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投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