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新爱专利>正文

一种卧式燃水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0232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卧式燃水锅炉,即用水作为主要燃料进行燃烧的卧式燃水锅炉,它属于锅炉燃烧技术领域。一种卧式燃水锅炉,在锅炉炉体内依次连接安置有温气工作室、炉排、反应工作室、待燃聚气室、燃烧工作室和燃烧换热器,所述的温气工作室、炉排、反应工作室和待燃聚气室与燃烧工作室和燃烧换热器并排排列成卧状,在温气工作室的侧壁上外接有气水微共振器,燃烧工作室和燃烧换热器分别通过管路与外置的过滤净化还原器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极大地提高燃烧效率,完全实现无烟燃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水气雾化工艺不受燃烧环境和状态的影响,水气雾化的质量和可控性大为提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微量高温余气经过吸热净化后返回到燃烧工作室使其形成自然循环达到充分燃烧无污染的效果。(*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卧式燃水锅炉,即用水作为主要燃料进行燃烧的卧式燃水锅炉,它属于锅炉燃烧

技术介绍
目前已有的燃烧锅炉主要是采用煤、油、气、电、核等传统燃料进行燃烧,尽管这类燃烧技术已经发展的相当先进,但是它们带来得环境污染问题、特别是传统燃料的资源短缺问题将严重影响人类生存对能源的需求。近百年以来全世界都在关注水作为新能源的研究,都在致力干水分子分解并燃烧的技术研究,希望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的能源危机。目前已有的燃水锅炉的燃烧工艺主要是采用首先将水电解成氢气和氧气然后再燃烧氢气的燃烧工艺。这种工艺方法已经成熟,但是这种工艺具有技术复杂、制作成本高、适用范围小等缺点,同时使用这种工艺的燃水锅炉结构繁琐庞大、操作麻烦、运行成本高。还有一种使用水雾高温裂解两段燃烧法工艺的燃水锅炉,该锅炉燃烧是以煤或其它燃料作为工作启动,首先通过风机的冷风管向位于炉排下方的贮水室的水中心垂直送风,使贮水室中的水雾气通过第一燃烧室的高温炉排迅速分解气化,并在高温炉排上堆积的高温燃料层参与不完全燃烧继而产生高温可燃气体并汇集于第一燃烧室的上方;再通过风机的热风管向第二燃烧室送风,导引汇集于第一燃烧室上方的高温可燃气体通过燃气输送弯管射入第二燃烧室形成湍流并迅速燃烧,微量高温余气通过排气弯管导入贮水室的水中吸收余热并净化。这种燃烧工艺其燃烧条件、反应机理、火焰特征等方面与传统的燃烧技术不同,具有许多优势,但是它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和不足,如通过风机的冷风管向贮水室的水中心垂直送风,使位于炉排下方的贮水室中的水气雾化,这种水气雾方法极易受燃烧环境和状态的影响,水气雾化的质量和可控性差;再如燃烧后的微量高温余气通过排气弯管导入贮水室的水中吸收余热并净化,这种余气处理方法浪费了余气中的可燃气体,不能做到无排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和避免已有技术中的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新的卧式燃水锅炉。本技术采用外置式气水微共振器和过滤净化还原器,它应能够极大地提高燃烧效率,完全实现无烟燃烧,本技术中的水气雾化工艺不受燃烧环境和状态的影响,水气雾化的质量和可控性大为提高;本技术中的微量高温余气经过吸热净化后应能返回到给风管使其形成自然循环达到充分燃烧无污染的效果。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其专利技术目的的。一种卧式燃水锅炉,在锅炉炉体内依次连接安置有温气工作室、炉排、反应工作室、待燃聚气室、燃烧工作室和燃烧换热器,所述的温气工作室、炉排、反应工作室和待燃聚气室与燃烧工作室和燃烧换热器并排排列成卧状,在温气工作室的侧壁上外接有气水微共振器,燃烧工作室和燃烧换热器分别通过管路与外置的过滤净化还原器相连接。所述的气水微共振器是由箱体、箱体内的水、风机连接构成,风机的安置在远离出风口的位置,出风口与温气工作室的侧壁连接。所述的过滤净化还原器是由壳体、壳体内的过滤水、引送风机、过滤喷淋器及送风阀门连接构成,过滤净化还原器的进气口与燃烧换热器的出口连接,过滤净化还原器上的引送风机的出气口与燃烧工作室连接。所述的过滤净化还原器上的过滤喷淋器出口接于过滤净化还原器的进气口处。所述的过滤净化还原器是采用一级或多级的水过滤净化装置。本技术的燃水工作过程是这样的,它是以煤或其它燃料作为工作启动燃料,即首先点燃炉排上的启动燃料,再通过风机向炉排下方送入水雾气,水雾气上升通过反应工作室的高温炉排迅速分解气化,并使在高温炉排上堆积的高温燃料层参与不完全燃烧,继而产生高温可燃气体并汇集于反应工作室上方的待燃聚气室;再通过引送风机向燃烧工作室送风加压,导引汇集于反应工作室上方的待燃聚气室的高温可燃气体射入燃烧工作室形成湍流并迅速燃烧,并在燃烧换热器上与介质换热,当然,热交换在其他的部位也发生。微量高温余气通过管路导入过滤净化还原器中的吸热净化水吸收余热并净化,送入炉排下方的水雾气是由外置的气水微共振器产生并送入,经过吸热净化后的微量高温余气通过引送风机返回到燃烧工作室燃烧。送入炉排下方的水雾气是由气水微共振器上的风机向气水微共振器内的水面吹动产生,吹动方向是由远离水雾气出口位置向水雾气出口位置吹送。过滤净化还原器是采用一级或多级的水过滤净化工艺。导入过滤净化还原器的微量高温余气通过管路进入过滤净化还原器的进气口时,应经过过滤喷淋器的喷淋净化处理。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克服和避免了已有技术中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极大地提高燃烧效率,完全实现无烟燃烧,本技术中的水气雾化工艺不受燃烧环境和状态的影响,水气雾化的质量和可控性大为提高;本技术中的微量高温余气经过吸热净化后返回到燃烧工作室使其形成自然循环达到充分燃烧无污染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沿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3为沿图1中B-B方向的剖视图。图中1为温气工作室的水、2为温气工作室、3为炉排、4为启动燃料、5为反应工作室、6为待燃聚气室、7为装有循环换热介质的腔室、8为观察窗、9为燃烧工作室、10为锅炉炉体、11为燃烧换热器的换热管、12为燃烧换热器、13为管路、14为过滤净化还原器的进气口、15为过滤喷淋器出口、16为引送风机的出气口、17为过滤喷淋器、18为送风阀门、19为引送风机、20为过滤净化还原器、21为过滤水、22为过滤净化还原器的壳体、23为风机、24为气水微共振器的箱体、25为气水微共振器、26为气水微共振器内的水、27为气水微共振器的出风口空心管、28为炉渣排放口、29为地沟。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内容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一种卧式燃水锅炉,在锅炉炉体10内依次连接安置有温气工作室2、炉排3、反应工作室5、待燃聚气室6、燃烧工作室9和燃烧换热器12,所述的温气工作室2、炉排3、反应工作室5和待燃聚气室6与燃烧工作室9和燃烧换热器12并排排列成卧状,在温气工作室2的侧壁上外接有气水微共振器25,燃烧工作室9和燃烧换热器12分别通过管路13、16与外置的过滤净化还原器20相连接。所述的气水微共振器25是由箱体24、箱体24内的水26、风机23连接构成,风机23安置在远离出风口27的位置,出风口27与温气工作室2的侧壁连接。所述的过滤净化还原器20是由壳体22、壳体22内的过滤水21、引送风机19、过滤喷淋器17及送风阀门18连接构成,过滤净化还原器20的进气口14与燃烧换热器12的出口管路13连接,过滤净化还原器20上的引送风机19的出气口通过管路16与燃烧工作室9连接。所述的过滤净化还原器20上的过滤喷淋器17出口15接于过滤净化还原器的进气口14处。所述的过滤净化还原器20是采用一级或多级的水过滤净化装置,燃烧工作室9安置一个观察窗8,用于观察燃烧工作室9内的燃烧状态。燃烧换热器12上的换热管11与装在腔室7内的循环换热介质充分热交换,当然这种热交换在锅炉的其他部位也会发生。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卧式燃水锅炉是这样工作的首先点燃炉排3上的启动燃料4,再通过风机23向炉排2下方的温气工作室2送入水雾气,水雾气上升通过反应工作室25的高温炉排23迅速分解气化,并使在高温炉排3上堆积的高温燃料层4参与不完全燃烧,继而产生高温可燃气体并汇集于待燃聚气室6;再通过引送风机19向燃烧工作室9送风加压,导引汇集于待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卧式燃水锅炉,在锅炉炉体内依次连接安置有温气工作室、炉排、反应工作室、待燃聚气室、燃烧工作室和燃烧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气工作室、炉排、反应工作室和待燃聚气室与燃烧工作室和燃烧换热器并排排列成卧状,在温气工作室的侧壁上外接有气水微共振器,燃烧工作室和燃烧换热器分别通过管路与外置的过滤净化还原器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新爱
申请(专利权)人:李新爱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