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文治专利>正文

一种管状模块组式燃气或燃油产蒸汽或饱和水循环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535151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5 0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管状模块组式燃气或燃油产蒸汽或饱和水循环加热装置,包括机体,机体内设置有燃烧室、余热回收室并在机体上配置有燃烧器以及排烟口;在燃烧室和余热回收室之间设置有若干管状式模块,在余热回收器内设置有余热回收器,若干管状式模块、余热回收器、储气缸或储饱和水缸、内循环泵、热交换器的管程通过连接管道相互连接形成一内循环加热结构,热交换器的壳程、外循环泵、用热设备通过连接管道相互连接形成一外循环加热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蒸汽(饱和水)的循环加热,是预热加热和温差加热。没有余热排放损失,比传统燃气(油)蒸汽锅炉大幅度节能高达50%及以上。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tubular module type gas or fuel oil producing steam or saturated water circulating heat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tubular module group type gas or oil producing steam or saturated water circulation heat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machine body is arranged in the combustion chamber, heat recovery chamber and the body is arranged on the burner and a smoke outlet; between the combustion chamber and heat recovery chamber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tubular modules in waste heat recovery device is arranged in the waste heat recovery device, the tube of tubular module, waste heat recovery device, gas storage tank, cylinder or saturated circulating pump in the heat exchanger, through connecting pipes are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to form a heating structure, shell and external circulation pump, heat equipment through the connection pipeline of the heat exchanger are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and form an external circulation heating structure. The cyclic heating of the steam (saturated water)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preheated heating and temperature difference heating. There is no waste heat emission loss, and energy saving is as high as 50% and above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gas (oil) steam boi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状模块组式燃气或燃油产蒸汽或饱和水循环加热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蒸汽(饱和水)循环加热的能源加热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管状模块组式燃气或燃油产蒸汽或饱和水循环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燃气(油)蒸汽锅炉,只有一面的受热面被加热,受热面积有限,加热速率也受局限。蒸汽送到用热设备后,降温的蒸汽和凝结水混和物通过疏水器进行汽水分离后进行余热排放。存在蒸汽放空损失,凝结水在常压下温度降至100℃以下。如果回收这部分凝结水只能回收80℃左右的热水,只占供热热能的10%。总之,传统燃气(油)蒸汽锅炉所产生的蒸汽供热不能循环加热,存在余热排放的热能损失。传统燃气(油)蒸汽锅炉只能产生饱和水蒸汽,不能产生饱和水。传统燃气(油)蒸汽锅炉为静态加热,存在安全隐患,需单独建锅炉房,同供热设备保持一定距离,需要基建投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燃气(油)蒸汽锅炉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管状模块组式燃气或燃油产蒸汽或饱和水循环加热装置,其蒸汽(饱和水)的循环加热,是预热加热和温差加热。没有余热排放损失,比传统燃气(油)蒸汽锅炉大幅度节能高达50%及以上。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管状模块组式燃气或燃油产蒸汽或饱和水循环加热装置,包括:一机体,所述机体内设置有一燃烧室、余热回收室并在所述机体上配置有燃油燃烧器或燃气燃烧器以及排烟口;设置在所述机体内的燃烧室和余热回收室之间中的若干管状式模块和所述余热回收室内的余热回收器,若干管状式模块、余热回收器、储气缸或储饱和水缸、内循环泵、热交换器的管程通过连接管道相互连接形成一内循环加热结构;每一管状式模块内还通烟气和水;所述内循环加热结构产生的加热介质为100℃以上的饱和水;所述内循环加热结构通过供水泵以及连接管道连接第一供水箱;所述热交换器的壳程、外循环泵、用热设备通过连接管道相互连接形成一外循环加热结构,所述外循环加热结构产生的加热介质为100℃以上的饱和蒸汽或100℃以上的饱和水;所述外循环加热结构上还连接有一第二供水箱。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内循环加热结构上设置有第一排空气口。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蒸汽或饱和水外循环加热结构上设置有第二排空气口。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热交换器的壳程中控制一定高度的液位,留有一定产生饱和蒸汽的空间,以产生饱和蒸汽。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每一管状式模块组由同轴的内管、中间套管和外套管组合而成,所述外套管的外壁和内管的内孔通烟气,所述内管的外壁与中间套管的内壁之间和所述中间套管的外壁与所述外套管的内壁之间通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内管的外壁与中间套管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螺旋导流结构,在所述中间套管的外壁与所述外套管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二螺旋导流结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内管的外壁与中间套管的内壁之间的容积小于0.03m3,所述中间套管的外壁与外套管的内壁之间的容积小于0.03m3;所述储气缸或储饱和水缸的容积小于0.03m3,所述连接管道的内径小于50mm,所述热交换器由若干内径小于150mm的热交换器器并联组成。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燃油燃烧器使用的燃料为柴油、甲醇、水或醇乳化柴油、富氧燃烧乳化重油中的一种或任意两种以上的混合。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燃气燃烧器使用的燃料为石油液化气、天然气、煤制气中的一种或任意两种以上的混合。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余热回收器位于所述若干管状式模块与所述排烟口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内循环泵为磁力泵或柱塞泵。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当所述外循环加热结构产生的加热介质为100℃以上的饱和水时,所述外循环泵为磁力泵或柱塞泵。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当所述外循环加热结构产生的加热介质为100℃以上的饱和蒸汽时,所述外循环泵为单级低压冲动式汽轮机式蒸汽循环泵、单级低压中间再热式汽轮机式蒸汽循环泵、单级背压式汽轮机式蒸汽循环泵、蒸汽压缩机式蒸汽循环泵中的一种。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与现有燃气(油)蒸汽锅炉相比,具有如下优点:一、受热装置为管状式模块组中的管状式模块由同轴的内管、中间套管和外套管组合而成,外套管的外壁和直径最小的内管走热烟气,受热面为外套管的外壁和内管的壁二面受热。受热面积比传统燃气(油)蒸汽锅炉的受热面积提高到200%。内管的外壁与中间套管的内壁之间、中间套管的外壁与外套管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螺旋导流结构,增加传热面积。使加热速率大幅度提高。二、本专利技术既能产生饱和蒸汽又能产生饱和水。三、本专利技术的蒸汽(饱和水)的循环加热,是预热加热和温差加热。没有余热排放损失,比传统燃气(油)蒸汽锅炉大幅度节能高达50%及以上。四、本专利技术不属于“特种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21-2016)中的适用范围,非常安全,不用单独设置锅炉房,节省了基建投资。自动化程度较高,可无人值守,节省了人力资源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管状模块组式燃气或燃油产蒸汽或饱和水循环加热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管状式模块的径向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管状式模块的轴向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螺旋导流结构和第二螺旋导流结构展开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中给出的管状模块组式燃气或燃油产蒸汽或饱和水循环加热装置,包括一机体100,机体100内设置有一燃烧室110、余热回收室130并在机体100上配置有燃油燃烧器或燃气燃烧器200以及排烟口120。在机体100内的燃烧室110和余热回收室130之间设置有若干管状式模块310,在余热回收室130中设置有余热回收器320,若干管状式模块310、储气缸或储饱和水缸330、内循环泵340、热交换器350的管程通过连接管道相互连接形成一内循环加热结构;若干管状式模块310进行串并联,每一管状式模块310内还通烟气和水。内循环加热结构产生的加热介质为100℃以上的饱和水;另外内循环加热结构通过供水泵410以及连接管道连接一供水箱420。余热回收器320位于若干管状式模块310与排烟口120之间。热交换器350的壳程、外循环泵360、用热设备370通过连接管道相互连接形成一外循环加热结构,外循环加热结构产生的加热介质为100℃以上的饱和蒸汽或100℃以上的饱和水;外循环加热结构上还连接有一供水箱430。在内循环加热结构上设置有排空气口380,在蒸汽或饱和水外循环加热结构上设置有排空气口390。在热交换器350的壳程中控制一定液位高度,留有一定产生饱和蒸汽的空间,以产生饱和蒸汽。参见图2至图4,每一管状式模块310由同轴的内管311、中间套管312和外套管313组合而成,内管311的内孔通烟气,内管311的外壁与中间套管312的内壁之间和中间套管312的外壁与外套管313的内壁之间通水。在内管311的外壁与中间套管312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螺旋导流结构314,在中间套管312的外壁与外套管313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螺旋导流结构315。内管311的外壁与中间套管312的内壁之间的容积小于0.03m3,中间套管312的外壁与外套管313的内壁之间的容积小于0.03m3;外套管313的内径小于150mm。储气缸或储饱和水缸330单个的容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管状模块组式燃气或燃油产蒸汽或饱和水循环加热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状模块组式燃气或燃油产蒸汽或饱和水循环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机体,所述机体内设置有一燃烧室、余热回收室并在所述机体上配置有燃油燃烧器或燃气燃烧器以及排烟口;设置在所述机体内的燃烧室和余热回收室之间中的若干管状式模块和所述余热回收室内的余热回收器,若干管状式模块、余热回收器、储气缸或储饱和水缸、内循环泵、热交换器的管程通过连接管道相互连接形成一内循环加热结构;每一管状式模块内还通烟气和水;所述内循环加热结构产生的加热介质为100℃以上的饱和水;所述内循环加热结构通过供水泵以及连接管道连接第一供水箱;所述热交换器的壳程、外循环泵、用热设备通过连接管道相互连接形成一外循环加热结构,所述外循环加热结构产生的加热介质为100℃以上的饱和蒸汽或100℃以上的饱和水;所述外循环加热结构上还连接有一第二供水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状模块组式燃气或燃油产蒸汽或饱和水循环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机体,所述机体内设置有一燃烧室、余热回收室并在所述机体上配置有燃油燃烧器或燃气燃烧器以及排烟口;设置在所述机体内的燃烧室和余热回收室之间中的若干管状式模块和所述余热回收室内的余热回收器,若干管状式模块、余热回收器、储气缸或储饱和水缸、内循环泵、热交换器的管程通过连接管道相互连接形成一内循环加热结构;每一管状式模块内还通烟气和水;所述内循环加热结构产生的加热介质为100℃以上的饱和水;所述内循环加热结构通过供水泵以及连接管道连接第一供水箱;所述热交换器的壳程、外循环泵、用热设备通过连接管道相互连接形成一外循环加热结构,所述外循环加热结构产生的加热介质为100℃以上的饱和蒸汽或100℃以上的饱和水;所述外循环加热结构上还连接有一第二供水箱。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状模块组式燃气或燃油产蒸汽或饱和水循环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循环加热结构上设置有第一排空气口。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状模块组式燃气或燃油产蒸汽或饱和水循环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蒸汽或饱和水外循环加热结构上设置有第二排空气口。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状模块组式燃气或燃油产蒸汽或饱和水循环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热交换器的壳程中控制一定高度的液位,留有一定产生饱和蒸汽的空间,以产生饱和蒸汽。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管状模块组式燃气或燃油产蒸汽或饱和水循环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管状式模块组由同轴的内管、中间套管和外套管组合而成,所述外套管的外壁和所述内管的内孔通烟气,所述内管的外壁与中间套管的内壁之间和所述中间套管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治
申请(专利权)人:刘文治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