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对中双门落煤缓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0023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自动对中双门落煤缓冲器,它是在现有落煤缓冲器料斗底部两侧平行安装两轴,轴上固装有两扇可随轴转动的活页门,两轴之间通过齿轮传动,在一轴的一端设有一定位垂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加工制造容易,使用方便,性能可靠,可有效保证落煤的对中性,延长输送带的使用寿命,降低输送成本,减少环境污染。(*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火电厂输煤系统的落煤缓冲器,特指系一种自动对中双门落煤缓冲器。火力发电厂的燃煤经粉碎后,需经多级输送带输送至燃烧室,在输送带与输送带连接处,为减少燃煤对输送带的冲击,一般采用落煤缓冲器来减缓燃煤的运动冲量;传统的落煤缓冲器是在料斗底部设置一扇活页门,利用煤自垂将活页门压开而使煤到达下一级输送带,这种结构的落煤缓冲器,由于活页门从一个方向打开,导致落煤不均匀,中心不正,造成输送皮带跑偏,撕裂等现象。给生产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同时,由于活页门朝一个方向开启,易产生卡死,导流不畅,煤灰飞扬等现象。给生产和操作带来不便。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操作使用方便,性能可靠的自动对中双门落煤缓冲器。本技术是采用下述方案实现的它是在现有落煤缓冲器料斗底部两侧平行安装两轴,轴上固装有两扇可随轴转动的活页门,两轴之间通过齿轮传动,在一轴的一端设有一定位垂锤。本技术的具体结构,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图。附图2为附图1的俯视图。见附图1、2,本技术由料斗1、轴2、3、活页门4、5、齿轮6、7、8、9、垂锤10组成,所述轴2、3平行安装于料斗1底部,活页门4、5分别固装于轴2、3上,轴2、3之间通过齿轮6、7、8、9啮合传动,垂锤10通过锤臂11固装在轴3一端。本技术的工作原理简述于下初始状态,因垂锤10重力的作用,轴3绕顺时针方向转动,通过齿轮9、8、7、6啮合传动,带动轴2逆时针转动,此时,固装于轴2、3上的活页门4、5将同步相对运动,在料斗中心线处接触而呈V型定位;当燃煤落入料斗中而处于活页门4、5上并达到一定量时,因燃煤重力作用,使活页门相对运动分开,燃煤则从而活页门4、5之间的空隙处落入料斗底部的输送带12上,因活页门4、5分开后产生的空隙始终处于料斗的中心,而输送带12也设置于料斗底部中心,因此,燃煤将自动落入输送带12的中心,不致产生不对中现象,可有效杜绝落煤不均匀,输送皮带跑偏,磨损,撕裂等现象的发生,有效提升燃煤输送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延长输送带的使用寿命,降低输煤成本;同时,由于采用本落煤缓冲器,可有效减缓燃煤的运动冲量,使其下落速度降低,可有效减少煤灰飞扬,降低环境污染。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加工制造容易,使用方便,性能可靠,可有效保证落煤的对中性,延长输送带的使用寿命,降低输送成本,减少环境污染,适于使用在火力发电厂的输煤系统中作落煤缓冲器用。权利要求自动对中双门落煤缓冲器,由料斗(1)、轴(2)、(3)、活页门(4)、(5)、齿轮(6)、(7)、(8)、(9)、垂锤(10)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轴(2)、(3)平行安装于料斗(1)底部,活页门(4)、(5)分别固装于轴(2)、(3)上,轴(2)、(3)之间通过齿轮(6)、(7)、(8)、(9)啮合传动,垂锤(10)通过锤臂(11)固装在轴(3)一端。专利摘要自动对中双门落煤缓冲器,它是在现有落煤缓冲器料斗底部两侧平行安装两轴,轴上固装有两扇可随轴转动的活页门,两轴之间通过齿轮传动,在一轴的一端设有一定位垂锤。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加工制造容易,使用方便,性能可靠,可有效保证落煤的对中性,延长输送带的使用寿命,降低输送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文档编号F23K3/08GK2442110SQ0022553公开日2001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00年9月4日 优先权日2000年9月4日专利技术者文杰 申请人:湖南华源电力新技术产业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自动对中双门落煤缓冲器,由料斗(1)、轴(2)、(3)、活页门(4)、(5)、齿轮(6)、(7)、(8)、(9)、垂锤(10)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轴(2)、(3)平行安装于料斗(1)底部,活页门(4)、(5)分别固装于轴(2)、(3)上,轴(2)、(3)之间通过齿轮(6)、(7)、(8)、(9)啮合传动,垂锤(10)通过锤臂(11)固装在轴(3)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华源电力新技术产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