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酸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3695794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09: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酸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耐酸混凝土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40~50份水泥、5~8份复合纤维、8~10份环氧树脂、5~8份2‑巯基苯并噻唑、20~25份脱硫灰、10~15份秸秆、8~10份玻化微珠、40~45份水;复合纤维由玻璃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混合得到,玻璃纤维和所述聚丙烯纤维的质量比为(1~2):1。通过将上述原料按照重量份分批进行混合,最后固化得到该耐酸混凝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耐酸混凝土配方合理,各成分之间相互作用,得到的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强度和致密度,同时具有很好的耐酸效果;同时,制备过程无需特殊设备,过程简单,利用工农业废料作为原料不但更加环保,也降低了成本,十分利于工业化生产。

An acid resistant concrete and its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酸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酸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混凝土是一种建筑行业最常使用的材料,其主要成分为水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混凝土的使用量也不断上升,对于其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混凝土因为其被酸腐蚀从而导致某些建筑出现危险的报道也屡见不鲜,特别是在一些酸性环境下这种情况更为严重,混凝土的耐酸性不足一方面会造成安全隐患,另一方面,由于其使用寿命的骤降也会带来很大的成本问题,如何提出一种更为耐酸的混凝土材料显得十分重要。脱硫灰是电厂锅炉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物,每年处理该废物的花费不可小觑。而秸秆是农作物采摘籽实后的剩余部分,农户家一般直接进行焚烧,一方面浪费了可循环的资源,另一方面也是对环境有一定的危害。如何对脱硫灰和秸秆进行回收再利用十分有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酸性能更好的耐酸混凝土。具体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耐酸混凝土,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40~50份水泥、5~8份复合纤维、8~10份环氧树脂、5~8份2-巯基苯并噻唑、20~25份脱硫灰、10~15份秸秆、8~10份玻化微珠、40~45份水;所述复合纤维由玻璃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混合得到,所述玻璃纤维和所述聚丙烯纤维的质量比为(1~2):1。由于混凝土被酸腐蚀主要是酸通过混凝土本身的缝隙和后天的开裂进入混凝土中的,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耐酸混凝土,主要从增加混凝土的紧密程度和增大混凝土防开裂性能来进行设计,由此,本专利技术通过添加复合纤维、环氧树脂和2-巯基苯并噻唑来进行控制,所述复合纤维、环氧树脂中的环氧基团以及2-巯基苯并噻唑中的苯环结构能够使得混凝土形成更高强度的网状结构,分子链不容易断开,能有效地控制混凝土出现微裂纹的情况,从而提高混凝土耐酸能力;并辅以玻化微珠填补网络结构中的缝隙,以增加混凝土的紧密程度,增大混凝土的密度;最后,本专利技术采用工业废物脱硫灰以及农业废料秸秆作为原料,以此来降低水泥量的使用,一方面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也是符合资源循环利用的理念。此外,秸秆中富含氮、磷、钾、钙、镁等微量元素,可与混凝土其他成分络合从而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并且减小混凝土中的间隙;秸秆中还含有木质素,可作为减水剂降低混凝土中的水量,减小混凝土的流动性,从而增大混凝土的密度,进一步提升混凝土的耐酸能力。本专利技术制得的耐酸混凝土至少能够应用在建筑领域中。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情况中,该耐酸混凝土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45份水泥、6份复合纤维、9份环氧树脂、7份2-巯基苯并噻唑、23份脱硫灰、12份秸秆、9份玻化微珠、43份水;所述复合纤维由玻璃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混合得到,所述玻璃纤维和所述聚丙烯纤维的质量比为1:1。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情况中,该耐酸混凝土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42份水泥、5份复合纤维、8份环氧树脂、6份2-巯基苯并噻唑、25份脱硫灰、14份秸秆、8份玻化微珠、41份水;所述复合纤维由玻璃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混合得到,所述玻璃纤维和所述聚丙烯纤维的质量比为2:1。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情况中,该耐酸混凝土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48份水泥、8份复合纤维、10份环氧树脂、8份2-巯基苯并噻唑、20份脱硫灰、10份秸秆、10份玻化微珠、45份水;所述复合纤维由玻璃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混合得到,所述玻璃纤维和所述聚丙烯纤维的质量比为1: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述耐酸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按照重量份将水泥、水、秸秆粉末、脱硫灰混匀,得到混合物A;所述秸秆粉末由秸秆研磨制得;S2:按照重量份将2-巯基苯并噻唑、环氧树脂、复合纤维加入至混合物A中,混匀得到混合物B;S3:按照重量份将玻化微珠加入至混合物B中,混匀,然后倒入模具中固化得到所述耐酸混凝土。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耐酸混凝土配方合理,各成分之间相互作用,得到的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强度和致密度,同时具有很好的耐酸效果;同时,制备过程无需特殊设备,过程简单,利用工农业废料作为原料不但更加环保,也降低了成本,十分利于工业化生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实施例1:一种耐酸混凝土,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45份水泥、6份复合纤维(由质量比为1:1的玻璃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混合得到)、9份环氧树脂、7份2-巯基苯并噻唑、23份脱硫灰、12份秸秆、9份玻化微珠、43份水。具体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S1:按照重量份将水泥、水、秸秆粉末(由秸秆研磨制得)、脱硫灰混匀,得到混合物A;S2:按照重量份将2-巯基苯并噻唑、环氧树脂、复合纤维加入至混合物A中,混匀得到混合物B;S3:按照重量份将玻化微珠加入至混合物B中,混匀,然后倒入模具中固化得到该耐酸混凝土。实施例2:一种耐酸混凝土,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42份水泥、5份复合纤维(由质量比为2:1的玻璃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混合得到)、8份环氧树脂、6份2-巯基苯并噻唑、25份脱硫灰、14份秸秆、8份玻化微珠、41份水。具体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S1:按照重量份将水泥、水、秸秆粉末(由秸秆研磨制得)、脱硫灰混匀,得到混合物A;S2:按照重量份将2-巯基苯并噻唑、环氧树脂、复合纤维加入至混合物A中,混匀得到混合物B;S3:按照重量份将玻化微珠加入至混合物B中,混匀,然后倒入模具中固化得到该耐酸混凝土。实施例3:一种耐酸混凝土,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48份水泥、8份复合纤维(由质量比为1:1的玻璃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混合得到)、10份环氧树脂、8份2-巯基苯并噻唑、20份脱硫灰、10份秸秆、10份玻化微珠、45份水。具体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S1:按照重量份将水泥、水、秸秆粉末(由秸秆研磨制得)、脱硫灰混匀,得到混合物A;S2:按照重量份将2-巯基苯并噻唑、环氧树脂、复合纤维加入至混合物A中,混匀得到混合物B;S3:按照重量份将玻化微珠加入至混合物B中,混匀,然后倒入模具中固化得到该耐酸混凝土。实施例4:依据GB/T50082-2009《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中抗渗氯离子和抗硫酸盐侵蚀试验方法,对实施例1~3制得的耐酸混凝土进行检测,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由表1和表2可知,本专利技术制得的耐酸混凝土对于具有良好的耐酸性能。表1混凝土抗渗氯离子检测结果表2混凝土抗渗硫酸盐检测结果侵蚀次数抗压强度/MP耐蚀系数(Kf)实施例112078.497.2%实施例212072.396.9%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酸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40~50份水泥、5~8份复合纤维、8~10份环氧树脂、5~8份2-巯基苯并噻唑、20~25份脱硫灰、10~15份秸秆、8~10份玻化微珠、40~45份水;所述复合纤维由玻璃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混合得到,所述玻璃纤维和所述聚丙烯纤维的质量比为(1~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酸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40~50份水泥、5~8份复合纤维、8~10份环氧树脂、5~8份2-巯基苯并噻唑、20~25份脱硫灰、10~15份秸秆、8~10份玻化微珠、40~45份水;所述复合纤维由玻璃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混合得到,所述玻璃纤维和所述聚丙烯纤维的质量比为(1~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酸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45份水泥、6份复合纤维、9份环氧树脂、7份2-巯基苯并噻唑、23份脱硫灰、12份秸秆、9份玻化微珠、43份水;所述复合纤维由玻璃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混合得到,所述玻璃纤维和所述聚丙烯纤维的质量比为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酸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42份水泥、5份复合纤维、8份环氧树脂、6份2-巯基苯并噻唑、25份脱硫灰、14份秸秆、8份玻化微珠、41份水;所述复合纤维由玻璃纤维和聚丙烯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坤张翼甄俊辉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