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李寄存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67289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8: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行李寄存系统,使用者能够容易地请求从车辆向寄存空间转移行李。寄存请求受理部受理请求将收纳在车辆中的行李寄存到寄存空间的行李寄存请求。使用结束条件识别部识别车辆的使用结束时刻和使用结束地点。当寄存请求受理部受理了行李寄存请求时,行李转移委托部将包含车辆的使用结束时刻和使用结束地点的信息在内的、委托从车辆向寄存空间转移行李的行李转移委托信息发送给转移服务提供者的通信终端。

Luggage storage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行李寄存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行李寄存系统。
技术介绍
以往,提出了如下系统:为了支持列车的使用者,在上车的车站收存使用者所持有的行李,由列车将行李配送到下车的车站,委托配送公司将行李从下车的车站配送到使用者的住宅(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系统中,使用者在寄存行李时,从包含嵌入有与使用者有关的信息的IC标签的车票、月票、手机等读取上下车车站名、下车时刻、住宅地址等信息。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44916号公报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系统中,由于以确定了运行时刻和运行路径的列车的使用者为对象,因此,根据车票或月票的信息,能够容易地确定行李送达的下车的车站和行李送达的时刻并与配送公司联络。与此相对,当通过车辆共享等使用车辆的使用者结束使用而归还车辆时,在希望从归还场所向出租储物柜等临时性的寄存空间转移行李的情况下,使用者存在如下麻烦:必须就委托取行李的场所和时刻与配送公司联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背景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者能够容易地请求将行李从车辆转移到寄存空间的行李寄存系统。作为实现上述目的的优选的一个方式,可以举出一种行李寄存系统,该行李寄存系统具备:寄存请求受理部,其受理请求将收纳在车辆中的行李寄存到寄存空间的行李寄存请求;使用结束条件识别部,其识别所述车辆的使用结束时刻和使用结束地点;以及行李转移委托部,在所述寄存请求受理部受理了所述行李寄存请求时,该行李转移委托部将包含所述使用结束时刻和所述使用结束地点的信息在内的、委托从所述车辆向所述寄存空间转移所述行李的行李转移委托信息发送给提供所述转移的服务的转移服务提供者的通信终端。在上述行李寄存系统中,也可以构成为,具备车辆使用禁止部,该车辆使用禁止部禁止在基于所述使用结束时刻的取行李预定期间内使用所述车辆。在上述行李寄存系统中,也可以构成为,该行李寄存系统具备:行李寄存识别部,其识别所述行李被寄存在所述寄存空间中的情况;和寄存完成通知部,在所述行李寄存识别部识别出所述行李已被寄存在所述寄存空间中时,该寄存完成通知部向进行了所述行李寄存请求的使用者的通信终端发送通知已将所述行李寄存到所述寄存空间中的寄存完成信息。在上述行李寄存系统中,也可以构成为,该行李寄存系统具备提取第1寄存空间的第1寄存空间提取部,该第1寄存空间是与通过所述行李寄存请求指定的选择条件对应的所述寄存空间,所述行李转移委托部将委托从所述车辆向所述第1寄存空间转移所述行李的所述行李转移委托信息发送给所述转移服务提供者的通信终端。在上述行李寄存系统中,也可以构成为,该行李寄存系统具备:寄存空间使用状况识别部,其识别所述寄存空间的使用状况;和代替寄存空间信息提供部,在由所述寄存空间使用状况识别部识别出所述第1寄存空间处于使用中时,该代替寄存空间信息提供部将第2寄存空间的信息发送给进行了所述行李寄存请求的使用者的通信终端,其中,所述第2寄存空间是与所述第1寄存空间相距规定距离内的所述寄存空间。在上述行李寄存系统中,也可以构成为,该行李寄存系统具备寄存空间间转移委托部,在由所述寄存空间使用状况识别部识别出所述行李已被寄存在所述第2寄存空间中且在通过所述行李寄存请求指定的所述行李的寄存使用期间内由所述寄存空间使用状况识别部识别出所述第1寄存空间空闲着的时候,该寄存空间间转移委托部将委托从所述第2寄存空间向所述第1寄存空间转移所述行李的寄存空间间转移委托信息发送给所述转移服务提供者的通信终端。在上述行李寄存系统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车辆通过出租或车辆共享来使用,所述使用结束条件识别部根据对所述车辆设定的可使用期间来识别所述使用结束时刻,根据该可使用期间结束时的所述车辆的归还地点来识别所述使用结束地点。专利技术效果根据上述行李寄存系统,由使用结束条件识别部来识别车辆的使用结束时刻和使用结束地点。然后,在受理了将收纳在车辆中的行李寄存到寄存空间的请求时,行李转移委托部将包含车辆的使用结束时刻和使用结束地点的信息在内的行李转移委托信息发送给转移服务提供者的通信终端。接收到行李转移委托信息的转移服务提供者识别车辆的使用结束时刻和使用结束地点,从而能够在车辆的使用结束时刻到达使用结束地点,从车辆接收行李,转移至寄存空间。因此,请求将行李寄存到寄存空间的使用者无需指定来自车辆的行李的交接时刻和交接地点,就能够容易地进行将行李从车辆转移至寄存空间的请求。附图说明图1是行李寄存系统的结构图。图2是寄存管理信息的说明图。图3是车辆管理信息的说明图。图4是将行李从车辆转移至寄存空间的处理的第1流程图。图5是将行李从车辆转移至寄存空间的处理的第2流程图。标号说明1:行李寄存系统;10:CPU;11:寄存请求受理部;12:使用结束条件识别部;13:行李转移委托部;14:车辆使用禁止部;15:行李寄存识别部;16:寄存完成通知部;17:第1寄存空间提取部;18:寄存空间使用状况识别部;19:代替寄存空间信息提供部;20:寄存空间间转移委托部;30:存储器;31:控制用程序;32:寄存管理信息;90:使用者的便携式终端;95:行李;100:车辆;101:行李箱;102:车载装置;200,210:店铺;201:第1寄存空间;205:寄存空间的提供者的便携式终端;211:第2寄存空间;300:车辆管理服务器;301:车辆管理信息;400:转移服务服务器;500:通信网络具体实施方式[1.行李寄存系统的结构]参照图1~图3,对本实施方式中的行李寄存系统1的结构进行说明。行李寄存系统1管理店铺中的空闲空间、硬币储物柜等临时性的行李的寄存空间的出租。在图1中,例示了在店铺200中提供的寄存空间201、以及在店铺210中提供的寄存空间211。店铺200的员工Ps操作便携式终端205访问行李寄存系统1,申请成为空闲空间的寄存空间201的出租。根据这个申请,寄存空间201被登记到行李寄存系统1中,使用者Pu能够使用寄存空间201。对于寄存空间211也同样。在图1中,例示了如下情况:通过车辆共享使用了车辆100的使用者Pu在归还车辆100时,委托将收纳在车辆100的行李箱101中的行李95转移至店铺200的寄存空间201。行李寄存系统1与车辆管理服务器300和转移服务服务器400之间经由通信网络500进行通信。车辆管理服务器300管理通过车辆共享来使用的各车辆的使用状况。在车辆管理服务器300中保存有示出车辆的使用状况的车辆管理信息301。参照图3,在车辆管理信息301中,针对通过车辆共享提供的各个车辆记录有由标号301a表示的车辆ID、由标号301b表示的车辆预约No、由标号301c表示的使用预约期间、由标号301d表示的使用开始地点、由标号301e表示的使用结束地点、由标号301f表示的使用者ID、以及由标号301g表示的寄存选项的指定。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行李寄存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行李寄存系统具备:/n寄存请求受理部,其受理请求将收纳在车辆中的行李寄存到寄存空间的行李寄存请求;/n使用结束条件识别部,其识别所述车辆的使用结束时刻和使用结束地点;以及/n行李转移委托部,在所述寄存请求受理部受理了所述行李寄存请求时,该行李转移委托部将包含所述使用结束时刻和所述使用结束地点的信息在内的、委托从所述车辆向所述寄存空间转移所述行李的行李转移委托信息发送给提供所述转移的服务的转移服务提供者的通信终端。/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927 JP 2018-1812841.一种行李寄存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行李寄存系统具备:
寄存请求受理部,其受理请求将收纳在车辆中的行李寄存到寄存空间的行李寄存请求;
使用结束条件识别部,其识别所述车辆的使用结束时刻和使用结束地点;以及
行李转移委托部,在所述寄存请求受理部受理了所述行李寄存请求时,该行李转移委托部将包含所述使用结束时刻和所述使用结束地点的信息在内的、委托从所述车辆向所述寄存空间转移所述行李的行李转移委托信息发送给提供所述转移的服务的转移服务提供者的通信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寄存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行李寄存系统具备车辆使用禁止部,该车辆使用禁止部禁止在基于所述使用结束时刻的取行李预定期间内使用所述车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行李寄存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行李寄存系统具备:
行李寄存识别部,其识别所述行李被寄存在所述寄存空间中的情况;和
寄存完成通知部,在所述行李寄存识别部识别出所述行李已被寄存在所述寄存空间中时,该寄存完成通知部向进行了所述行李寄存请求的使用者的通信终端发送通知已将所述行李寄存到所述寄存空间中的寄存完成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行李寄存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行李寄存系统具备提取第1寄存空间的第1寄存空间提取部,该第1寄存空间是与通过所述行李寄存请求指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裕纪三轮悟士下田美由纪山口文彰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