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变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58236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2:57
提供一种车辆用变速器,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提高油泵的吸入效率。变速器(1)的传动箱(92)的底壁(92C)具有:第1鼓出部(121),其从底壁(92C)向上方鼓出;以及第2鼓出部(122),其从底壁(91C)、(92C)向上方鼓出,相对于第1鼓出部(121)位于末端从动齿轮(81B)侧。油粗滤器(112)设置为吸入口(112a)位于第1鼓出部(121)与第2鼓出部(122)之间,并且与第1鼓出部(121)和第2鼓出部(122)的上端(121a)、(122a)相比位于下方。

Vehicle transmis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变速器
本技术涉及车辆用变速器。
技术介绍
在搭载于车辆的变速器设置有对润滑用的油进行过滤的粗滤器(strainer)。以往,作为具有油粗滤器(oilstrainer)的变速器,已知记载于专利文献1的变速器。该变速器具备:外壳,其收纳车辆用变速机构;储油部,其存储外壳内的工作油;粗滤器,其具有与油压泵连通并向储油部内开口的工作油吸入口;返回油路,其将工作油回收并使其返回到储油部;以及排出口,其用于将工作油从返回油路排出到储油部。并且,变速器具备用于将工作油从排出口引导到粗滤器的工作油吸入口的配管,配管的流入端在来自排出口的工作油流入的位置开口,配管的流出端在与储油部的工作油的油面相比位于下侧的工作油吸入口的附近开口。从而,既能防止在吸入到粗滤器的工作油中混入空气,且能高效地回收为了变速机构的润滑而供应的工作油、或者因变速机构的构成部件的旋转而飞散的工作油。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特开2015-13769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要解决的问题这种以往的变速器需要用于将工作油从排出口引导到粗滤器的工作油吸入口的配管,因此,车辆用变速器的部件数量増大,而且需要设置配管的空间,车辆用变速器的结构变得复杂。本技术是鉴于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变速器,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提高油泵的吸入效率。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技术是一种车辆用变速器,具备:变速器壳体,其具有储存油的底壁;输出轴,其支撑于上述变速器壳体且旋转自如,具有将油撩起的旋转构件;以及油粗滤器,其沿上述输出轴的轴向延伸且收纳于上述变速器壳体,当油泵被驱动时,将储存于上述底壁的油从吸入口吸入,上述车辆用变速器的特征在于,上述底壁具有:第1鼓出部,其从上述底壁向上方鼓出;以及第2鼓出部,其从上述底壁向上方鼓出,相对于上述第1鼓出部位于上述旋转构件侧,上述油粗滤器设置为上述吸入口位于上述第1鼓出部与上述第2鼓出部之间,并且与上述第1鼓出部和上述第2鼓出部的上端相比位于下方。技术效果这样,根据上述的本技术,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提高油泵的吸入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器的后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器的构成图。图3是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器中将传动箱拆下的状态的车辆用变速器的左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器的将变矩器壳拆下的状态的车辆用变速器的右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器的传动箱的右视图。图6是以图3的截面VII-VII切割传动箱的立体截面图。图7是图3的VII-VII方向向视截面图。图8是图1的VIII-VIII方向向视截面图。图9是从右方观察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器的粗滤器的周边的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车辆用变速器,7...后退用空转轴(第1旋转轴),10...后退轴(第2旋转轴),9...输出轴(第3旋转轴),70、71、72、73...输出齿轮(第3齿轮),79...油泵,81A...差动器壳体(输出轴),81B...末端从动齿轮(旋转构件),84、85...空转齿轮(第1齿轮),86...后退齿轮(第2齿轮),90...变速器壳体、91...变矩器壳(变速器壳体)、91A变矩器室(变速器壳体),91C、92C...底壁,94A...弯曲壁,112...油粗滤器,112a...吸入口,121...第1鼓出部,121a...上端(第1鼓出部的上端),122...第2鼓出部,122a...上端(第2鼓出部的上端),123...突出壁,123a...上端(突出壁的上端),124...引导壁,124A...弯曲壁,125...开口部,126A...空间(设置旋转构件的空间),126B...空间(设置油粗滤器的空间),127...第1弯曲壁部,127a...第1上端,127b...第2上端,128...第2弯曲壁部,129...第3弯曲壁部。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变速器具备:变速器壳体,其具有储存油的底壁;输出轴,其支撑于变速器壳体且旋转自如,具有将油撩起的旋转构件;以及油粗滤器,其沿输出轴的轴向延伸且收纳于变速器壳体,当油泵被驱动时,将储存于底壁的油从吸入口吸入,在车辆用变速器中,底壁具有:第1鼓出部,其从底壁向上方鼓出;以及第2鼓出部,其从底壁向上方鼓出,相对于第1鼓出部位于旋转构件侧,油粗滤器设置为吸入口位于第1鼓出部与第2鼓出部之间,并且与第1鼓出部和第2鼓出部的上端相比位于下方。从而,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提高油泵的吸入效率。[实施例]下面,使用附图来说明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器。图1至图9是示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器的图。在图1至图9中,上下前后左右方向以设置于车辆的状态的车辆用变速器为基准,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为左右方向,车辆用变速器的高度方向为上下方向。首先,说明构成。在图1中,搭载于汽车等车辆的车辆用变速器(以下,简称为变速器1)具有变速器壳体90。变速器壳体90具有转矩变换器(torqueconverter)壳(以下,称为变矩器壳)91、传动箱92以及离合器盖93。在变矩器壳91的右端部形成有凸缘部91R,在凸缘部91R连结有发动机2。在变矩器壳91的左端部形成有凸缘部91L。在传动箱92的右端部形成有凸缘部92R,变矩器壳91的凸缘部91L通过螺栓90A紧固于凸缘部92R。在图2中,变速器壳体90的内部由隔壁94分隔为变矩器室91A和齿轮室92A。变矩器室91A为变矩器壳91的内部的空间,在变矩器室91A中收纳有变矩器4。齿轮室92A是传动箱92的内部的空间,在齿轮室92A中收纳有包括平行轴齿轮机构的常啮合式的齿轮机构77。本实施例的变速器1具有前进7个挡、后退1个挡的变速挡。齿轮机构77具备:通过变矩器4从发动机2的曲轴3被传递动力的输入轴5;以及分别与输入轴5平行配置的前进用空转轴6、后退用空转轴7、中间轴8、输出轴9及后退轴10(参照图3)。发动机2由设置为曲轴3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横置发动机构成。变矩器4具备通过驱动板(driveplate)4A连结到曲轴3的前盖4B和连结到前盖4B的壳部4C,构成了在发动机2与变速器1之间通过油来传递动力的流体联接器。在与曲轴3连结的壳部4C的内表面上固定有未图示的泵轮(pumpimpeller)。在壳部4C的内部,未图示的涡轮转轮(turbinerunner)与泵轮相对设置,涡轮转轮连接到输入轴5。在泵轮与涡轮转轮之间设置有未图示的导轮(stator)。在变矩器4中,当曲轴3旋转时,前盖4B、壳部4C以及泵轮通过驱动板4A一体地旋转。此时,通过由泵轮的旋转产生的离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变速器,具备:变速器壳体,其具有储存油的底壁;输出轴,其支撑于上述变速器壳体且旋转自如,具有将油撩起的旋转构件;以及油粗滤器,其沿上述输出轴的轴向延伸且收纳于上述变速器壳体,当油泵被驱动时,将储存于上述底壁的油从吸入口吸入,/n上述车辆用变速器的特征在于,/n上述底壁具有:第1鼓出部,其从上述底壁向上方鼓出;以及第2鼓出部,其从上述底壁向上方鼓出,相对于上述第1鼓出部位于上述旋转构件侧,/n上述油粗滤器设置为上述吸入口位于上述第1鼓出部与上述第2鼓出部之间,并且与上述第1鼓出部和上述第2鼓出部的上端相比位于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706 JP 2018-1290331.一种车辆用变速器,具备:变速器壳体,其具有储存油的底壁;输出轴,其支撑于上述变速器壳体且旋转自如,具有将油撩起的旋转构件;以及油粗滤器,其沿上述输出轴的轴向延伸且收纳于上述变速器壳体,当油泵被驱动时,将储存于上述底壁的油从吸入口吸入,
上述车辆用变速器的特征在于,
上述底壁具有:第1鼓出部,其从上述底壁向上方鼓出;以及第2鼓出部,其从上述底壁向上方鼓出,相对于上述第1鼓出部位于上述旋转构件侧,
上述油粗滤器设置为上述吸入口位于上述第1鼓出部与上述第2鼓出部之间,并且与上述第1鼓出部和上述第2鼓出部的上端相比位于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底壁具有突出壁,上述突出壁从上述底壁向上方突出,并且向与上述油粗滤器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
上述突出壁设置在上述油粗滤器与上述旋转构件之间,在上述输出轴的轴向上与上述吸入口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底壁具有弯曲壁,上述弯曲壁与上述旋转构件相对,沿着上述旋转构件的旋转方向从上述底壁向上方突出,
与上述弯曲壁的突出方向的上端相比靠下方侧被连结到上述突出壁的上端,
上述弯曲壁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崎将英北冈圭史
申请(专利权)人:铃木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