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量叶片泵防冲击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57166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量叶片泵防冲击结构,包括预拉伸件座(1),预拉伸件(2),顶塞(3),定子(4)和泵体(5);在泵体(5)一侧设置有压力调整孔(7),预拉伸件座(1)设置在压力调整孔(7)孔口位置,顶塞(3)设置在定子(4)径向侧端,预拉伸件(2)设置于压力调整孔(7)内部并连接预拉伸件座(1)和顶塞(3),定子(4)设置于泵体(5)内部,预拉伸件座(1)和顶塞(3)侧表面设置有径向凹槽,径向凹槽内部分别设置有缓冲结构(6),缓冲结构(6)贴合压力调整孔(7)侧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变量叶片泵防冲击结构采用阻尼与振子结合的方法,减少了定子的位移,避免换向冲击带来的影响,减少弹簧的刚度需求。

An anti impact structure of variable vane pu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量叶片泵防冲击结构
本技术涉及液体泵或弹性流体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量叶片泵防冲击结构。
技术介绍
变量叶片泵,即单作用叶片泵是应用广泛的液压元件,单作用叶片泵泵主要由转子、定子、叶片和配流盘等件组成。定子的内表面是圆柱面,转子和定子中心之间存在着偏心,叶片在转子的槽内可灵活滑动,在转子转动时的离心力以及叶片根部油压力作用下,叶片顶部贴紧在定子内表面上,于是两相邻叶片、配油盘、定子和转子便形成了一个密封的工作腔。因为泵在转子转一转的过程中,吸油、压油各一次,故称单作用叶片泵。转子单方向受力,轴承负载大。改变偏心距,可改变泵排量,形成变量叶片泵。目前普遍适用的变量叶片泵,在使用压力较低的情况下如标称压力5.5MPa、3.5MPa或2MPa的单作用叶片泵在较低压力使用时普遍存在着换向冲击问题,即压力换向后,一直处于上下摆动的状态,严重影响使用。现有技术中为了避免换向冲击问题,将高压力级别的刚性较大的弹簧使用在低压力级别的泵上,这样虽然消除了换向冲击问题,但刚度较大的弹簧导致了低压使用时的流量大幅度减小,容积效率较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单作用叶片泵使用刚度较大的弹簧导致的低压使用时的流量大幅度减小,容积效率较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变量叶片泵防冲击结构,采用弹簧位置增加阻尼元件的方法,减少换向冲击的影响。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变量叶片泵防冲击结构,包括预拉伸件座,预拉伸件,顶塞,定子和泵体;在泵体一侧设置有压力调整孔,在压力调整孔孔口位置设置有预拉伸件座,顶塞设置在定子径向侧端,预拉伸件设置于压力调整孔内部并连接预拉伸件座和顶塞,定子设置于泵体内部,预拉伸件座和顶塞侧表面设置有径向凹槽,径向凹槽内部分别设置有缓冲结构,缓冲结构贴合压力调整孔侧壁。对两滑块原件设置阻尼,阻尼原件与压力调节孔侧壁干摩擦,减少定子在工作状态不可避免的产生的左右摆动产生的换向冲击,避免形成共振,解决了换向冲击问题以及变量叶片泵低压力使用情况下的容积效率低的问题,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变量叶片泵防冲击结构,作为一种优选方式,预拉伸件座活动设置于压力调整孔内部,作为一种滑块结构增大定子左右移动时的自由度,减少刚性冲击对定子影响。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变量叶片泵防冲击结构,作为一种优选方式,缓冲结构为橡胶材质的O型圈。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变量叶片泵防冲击结构,作为一种优选方式,预拉伸件为低刚度弹簧。低刚度弹簧在低压条件下使用避免了流量大幅度减小,容积效率降低的问题。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变量叶片泵防冲击结构,作为一种优选方式,压力调整孔水平设置,水平设置压力调节孔,减少弹簧承载压力。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变量叶片泵防冲击结构,作为一种优选方式,压力调整孔内壁设置有摩擦材料,采用摩擦材料增大摩擦系数,减少滑块的位移。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变量叶片泵防冲击结构,作为一种优选方式,定子与泵体之间设置有铰接杆,铰接杆两端分别铰接定子和泵体,铰接杆对定子摆动位置进行进一步限定。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变量叶片泵防冲击结构,作为一种优选方式,预拉伸件座为T型预拉伸件座,采用固定的预拉伸件座,有利于减少横向位移,有利于减少换向冲击,避免形成共振。本技术的一种变量叶片泵防冲击结构,作为一种优选方式,压力调整孔外口处设置有孔盖,孔盖沿轴线位置设置有活塞,活塞上端设置有设置在预拉伸件座尾端的蓄液缸,蓄液缸内壁半径与活塞顶端外半径等长。本技术的一种变量叶片泵防冲击结构,作为一种优选方式,定子包括定子本体,吸油口,压油口,定子空腔,转子,定子空腔设置于定子本体内,吸油口和压油口相对设置于定子空腔轴向侧面,转子设置于定子空腔内部,与定子空腔偏心,偏心方向与吸油口和压油口轴线方向平行,定子空腔靠近压力调整孔一侧分别设置有给油口和排油口,给油口和排油口设置在给油通道和排油通道一端,给油通道和排油通道另一端与蓄液缸连接。通过叶片泵内部吸油窗口和压油窗口的压力差,将少部分有压入蓄液缸,当定子进行弹簧振子振动时蓄液缸下压,冲击活塞,形成较高的流体压力,对整体结构进一步起到阻尼作用。本技术的一种变量叶片泵防冲击结构,作为一种优选方式,蓄液缸上端设置有迷宫密封,避免蓄液缸漏液。本技术有益效果如下:(1)在滑块结构上增加缓冲结构,起到阻尼作用,减少定子位移,避免换向冲击;(2)采用低刚度弹簧保证机构的流量及高的容积效率;(3)两端滑动的弹簧振子结构,避免共振的形成,有效控制摆幅,消除噪声问题以及系统压力不稳定问题,提高工件精度,减小刀具磨损,避免工件脱落等安全问题;(4)滑块改造简单,易于加工,降低了成本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变量叶片泵防冲击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变量叶片泵防冲击结构定子示意图;图3为一种变量叶片泵防冲击结构压力调整孔示意图。附图标记:1、预拉伸件座;2、预拉伸件;3、顶塞;4、定子;41、定子本体;42、吸油口;43、压油口;44、定子空腔;45、转子;46、给油口;47、排油口;5、泵体;6、缓冲结构;7、压力调整孔;71、孔盖;72、活塞;73、蓄液缸;8、给油通道;9、排油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实施例1一种变量叶片泵防冲击结构,包括预拉伸件座1,预拉伸件2,顶塞3,定子4和泵体5;泵体5一侧设置有压力调整孔7,压力调整孔7水平设置。压力调整孔7孔口位置设置有预拉伸件座1,顶塞3设置在定子4径向侧端,预拉伸件2设置于压力调整孔7内部并连接预拉伸件座1和顶塞3,定子4设置于泵体5内部,预拉伸件座1和顶塞3侧表面设置有径向凹槽,径向凹槽内部分别设置有缓冲结构6,缓冲结构为橡胶材质的O型圈,O型圈贴合压力调整孔7侧壁。预拉伸件座1活动设置于压力调整孔7内部。预拉伸件2为低刚度弹簧。压力调整孔7内壁设置有摩擦材料。定子4与泵体5之间设置有铰接杆,铰接杆两端分别铰接定子4和泵体5。变量叶片泵工作时油压迫使定子4左右摆动,拉动弹簧,弹簧超过平衡点一定距离进行往复运动,带动顶塞3和预拉伸件座1一同运动,设置在顶塞3和预拉伸件座1上的O型圈与压力调整孔7侧壁摩擦,减少换向冲击。实施例2一种变量叶片泵防冲击结构,包括预拉伸件座1,预拉伸件2,顶塞3,定子4和泵体5;泵体5一侧设置有压力调整孔7,压力调整孔7水平设置。压力调整孔7孔口位置设置有预拉伸件座1,顶塞3设置在定子4径向侧端,预拉伸件2设置于压力调整孔7内部并连接预拉伸件座1和顶塞3,定子4设置于泵体5内部,预拉伸件座1和顶塞3侧表面设置有径向凹槽,径向凹槽内部分别设置有缓冲结构,缓冲结构为橡胶材质的O型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量叶片泵防冲击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拉伸件座(1),预拉伸件(2),顶塞(3),定子(4)和泵体(5);在所述泵体(5)一侧设置有压力调整孔(7),所述预拉伸件座(1)设置在所述压力调整孔(7)孔口位置,所述顶塞(3)设置在所述定子(4)径向侧端,所述预拉伸件(2)设置于所述压力调整孔(7)内部并连接所述预拉伸件座(1)和所述顶塞(3),所述定子(4)设置于所述泵体(5)内部,所述预拉伸件座(1)和所述顶塞(3)侧表面设置有径向凹槽,所述径向凹槽内部分别设置有缓冲结构(6),所述缓冲结构(6)贴合所述压力调整孔(7)侧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量叶片泵防冲击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拉伸件座(1),预拉伸件(2),顶塞(3),定子(4)和泵体(5);在所述泵体(5)一侧设置有压力调整孔(7),所述预拉伸件座(1)设置在所述压力调整孔(7)孔口位置,所述顶塞(3)设置在所述定子(4)径向侧端,所述预拉伸件(2)设置于所述压力调整孔(7)内部并连接所述预拉伸件座(1)和所述顶塞(3),所述定子(4)设置于所述泵体(5)内部,所述预拉伸件座(1)和所述顶塞(3)侧表面设置有径向凹槽,所述径向凹槽内部分别设置有缓冲结构(6),所述缓冲结构(6)贴合所述压力调整孔(7)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量叶片泵防冲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拉伸件座(1)活动设置于所述压力调整孔(7)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2其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变量叶片泵防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桃邵生勤浦红强
申请(专利权)人:银川市长城液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宁夏;6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