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挡约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4986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8: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风挡约束装置,属于动车检修技术领域,包括设置在风挡两侧的挂架和对所述挂架进行支撑的支撑机构,所述挂架一端固定连接在车体上,另一端向车体端面外侧伸出,所述挂架的伸出端借助第一螺栓与设置在风挡自由端端面上的安装孔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机构设有底座和固设在所述底座上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端设有可升降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下端与所述支撑杆的上端螺纹连接,所述调节杆的上端用于对所述挂架进行支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风挡约束装置,能够对风挡进行约束,保证车厢等待编组过程中,风挡的自由端被稳定的固定在车体上,棚布处于折叠状态,防止棚布受力拉扯损坏。

Windshield restrai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挡约束装置
本技术属于动车检修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风挡约束装置。
技术介绍
动车组的风挡是两节车厢之间的重要连接部件。风挡由柔软的双层波浪式棚布组成,可灵活的适应两节车厢之间的相对运动,为旅客提供了安全、舒适的通道。在动车组检修过程中,风挡需要从车厢上拆卸下来进行检修,检修完成后再安装回车厢。受动车组组装工艺流程限制,风挡一边与一侧的车体固定连接后,需经过几十天的等待,车辆编组后,风挡的另一边才能与另一侧的车体安装连接。在此过程中,风挡的自由端须进行约束,使棚布处于折叠状态,防止棚布受力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挡约束装置,旨在对风挡进行约束,保证车厢等待编组过程中,风挡的自由端被稳定的固定在车体上,棚布处于折叠状态,防止棚布受力损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风挡约束装置,包括设置在风挡两侧的挂架和对所述挂架进行支撑的支撑机构;所述挂架一端固定连接在车体上,另一端向车体端面外侧伸出,所述挂架的伸出端借助第一螺栓与设置在风挡自由端端面上的安装孔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机构设有底座和固设在所述底座上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端设有可升降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下端与所述支撑杆的上端螺纹连接,所述调节杆的上端用于对所述挂架进行支撑。进一步地,所述挂架包括与车体固定连接的固定板、一端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另一端向车体端面外侧伸出的延伸板和设置在所述延伸板伸出端的约束板,所述固定板和约束板上设有长槽孔,所述固定板借助第二螺栓与设置在车体上的工艺孔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和延伸板的伸出端之间还设有斜撑板。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延伸板、约束板和斜撑板上设有减重孔。进一步地,所述约束板为矩形板且宽度等于设置在风挡自由端的胶条距风挡外侧边沿的距离。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包括扣设在用于支撑所述车体的轨道上且连为一体的两个U型块。进一步地,所述U型块的外侧设有把手。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包括固设在所述底座上的主杆和转动设置在所述主杆上端的Z型杆,所述Z型杆的下端与所述主杆上端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杆设置在所述Z型杆的上端。进一步地,所述Z型杆包括竖直设置的上端杆、下端杆和水平设置的水平杆,所述上端杆和下端杆固设在所述水平杆两端,所述调节杆设于所述上端杆的上端。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杆上端设有圆台状的第一支撑块,所述挂架的伸出端设有第二支撑块,所述第二支撑块的下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支撑块适配的凹槽。本技术提供的风挡约束装置,有益效果在于:挂架固定在车体上,同时其伸出端与风挡的自由端固定连接,从而使风挡的自由端与车体固定连接,保证棚布处于折叠状态,不会受力损坏;支撑机构能够对挂架的伸出端进行支撑,减小挂架与车体连接处的受力,保证挂架稳定的固定在车体上,从而有效约束风挡的自由端;调节杆能够通过升降调节对挂架的支撑力,从而分担风挡对挂架的翻转力,防止挂架因受力较大而变形,同时也能减小挂架与车体端面连接处的受力,保证连接稳定可靠。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风挡约束装置设置在风挡处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挂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底座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Z型杆和调节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挂架;11、固定板;12、延伸板;13、约束板;14、斜撑板;15、第二支撑块;21、底座;22、支撑杆;23、调节杆;211、U型块;221、主杆;222、Z型杆;222a、下端杆;222b、水平杆;222c、上端杆;31、车体;32、风挡;33、轨道;321、胶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一并参阅图1、图2及图6,现对本技术提供的风挡约束装置进行说明。所述风挡约束装置,包括设置在风挡32两侧的挂架1和对挂架1进行支撑的支撑机构;挂架1一端固定连接在车体31上,另一端向车体31端面外侧伸出,挂架1的伸出端借助第一螺栓与设置在风挡32自由端端面上的安装孔固定连接;支撑机构设有底座21和固设在底座21上的支撑杆22,支撑杆22的上端设有可升降的调节杆23,调节杆23下端与支撑杆22的上端螺纹连接,调节杆23的上端用于对挂架1进行支撑。本技术提供的风挡约束装置,有益效果在于:挂架1固定在车体31上,同时其伸出端与风挡32的自由端固定连接,从而使风挡32的自由端与车体31固定连接,保证棚布处于折叠状态,不会受力损坏;支撑机构能够对挂架1的伸出端进行支撑,减小挂架1与车体31连接处的受力,保证挂架1稳定的固定在车体31上,从而有效约束风挡32的自由端;调节杆23能够通过升降调节对挂架1的支撑力,从而分担风挡32对挂架1的翻转力,防止挂架1因受力较大而变形,同时也能减小挂架1与车体31端面连接处的受力,保证连接稳定可靠。需要说明的是,风挡32处于自由状态时,其自由端的上部有向外沿扇形路径散开的趋势;若任其自由散开,棚布将受到拉扯力以致损坏;因此,挂架1一般设置在风挡32的中上部,数量为2个,每侧一个,两侧的挂架1结构对称;支撑杆22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对两边的挂架1进行支撑。作为本技术提供的风挡约束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挂架1包括与车体31固定连接的固定板11、一端与固定板11固定连接另一端向车体31端面外侧伸出的延伸板12和设置在延伸板12伸出端的约束板13,固定板11和约束板13上设有长槽孔,固定板11借助第二螺栓与设置在车体31上的工艺孔固定连接。具体的,固定板11、延伸板12和约束板13都为长条形的矩形板;固定板11与延伸板12相互垂直,约束板13垂直设置在延伸板12的伸出端,且约束板13的中心线与固定板11和延伸板12中心线所在的平面垂直。所述设置在车体31上的工艺孔一侧只有一个,所以设置在固定板11上的长槽孔数量为一个;设置在约束板13上的长槽孔的数量为两个。长槽孔能够灵活适应所述工艺孔以及安装孔的位置,保证所述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能够顺利穿过所述长槽孔实现固定功能。具体的,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配套设置有垫圈;第一螺栓穿过约束板13上的长槽孔后拧紧在所述安装孔中,实现约束板13和风挡32自由端的固定连接;第二螺栓穿过固定板11上的长槽孔后拧紧在所述工艺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风挡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风挡两侧的挂架和对所述挂架进行支撑的支撑机构;/n所述挂架一端固定连接在车体上,另一端向车体端面外侧伸出,所述挂架的伸出端借助第一螺栓与设置在风挡自由端端面上的安装孔固定连接;/n所述支撑机构设有底座和固设在所述底座上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端设有可升降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下端与所述支撑杆的上端螺纹连接,所述调节杆的上端用于对所述挂架进行支撑。/n

【技术特征摘要】
1.风挡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风挡两侧的挂架和对所述挂架进行支撑的支撑机构;
所述挂架一端固定连接在车体上,另一端向车体端面外侧伸出,所述挂架的伸出端借助第一螺栓与设置在风挡自由端端面上的安装孔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机构设有底座和固设在所述底座上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端设有可升降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下端与所述支撑杆的上端螺纹连接,所述调节杆的上端用于对所述挂架进行支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挡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架包括与车体固定连接的固定板、一端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另一端向车体端面外侧伸出的延伸板和设置在所述延伸板伸出端的约束板,所述固定板和约束板上设有长槽孔,所述固定板借助第二螺栓与设置在车体上的工艺孔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挡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和延伸板的伸出端之间还设有斜撑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挡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延伸板、约束板和斜撑板上设有减重孔。


5.如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川孙学亮曹永志张子健单浩宇王雯刘刚褚会来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