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翻转折棚、包括其的贯通道组件以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6163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3 0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设置在相邻两个车厢之间的贯通道组件的可翻转折棚、包括其的贯通道组件以及车辆。所述可翻转折棚包括主体部以及两个可翻转部,所述主体部呈大致倒U形以限定出通行空间,所述两个可翻转部分别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主体部的两侧,使得每个可翻转部均能在遮盖位置和翻起位置之间转动;其中,在所述遮盖位置,所述可翻转部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贯通道组件的渡板组件,其中所述渡板组件包括能够被翻转以对所述贯通道组件进行维护的可翻转渡板;在所述翻起位置,所述可翻转部被翻转成使得所述可翻转渡板能够被翻转至打开位置。在上述结构中只需要将可翻转部翻起即可打开可翻转渡板,以简单的结构实现对于贯通道组件的方便的维护。

Reversible shed, including its gangway assembly and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翻转折棚、包括其的贯通道组件以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用于连接车辆的相邻车厢的贯通道组件,尤其涉及贯通道组件的折棚。本技术还还涉及具有这种折棚的车辆。
技术介绍
诸如有轨客车或大型公交车等的车辆通常具有两节或更多节车厢。相邻两节车厢的端墙之间通常设置有贯通道组件以便人员在两个车厢之间安全通行。贯通道组件通常包括将车厢和外界隔离开的折棚以及供乘客在其上走动的渡板组件。从贯通道组件的内部来看,折棚部分地遮盖渡板组件并遮挡贯通道组件的各种内部结构,以保证乘客的安全通过并实现车辆内部的美观性。通常,为了便于进行渡板组件的安装以及贯通道组件的维护和清洁工作,渡板组件包括以铰接方式相连接的固定渡板和可翻转渡板。需要时可方便地翻起可翻转渡板,以对渡板之下的结构进行维护。然而对于尺寸较大的渡板而言,渡板的翻起会导致渡板与部分地遮盖该渡板的固定式折棚相干涉,使得渡板不能被有效地打开以实现维护工作。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以及其它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设置在相邻两个车厢之间的贯通道组件的可翻转折棚,所述可翻转折棚包括主体部以及两个可翻转部,所述主体部呈大致倒U形以限定出通行空间,所述两个可翻转部分别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主体部的两侧,使得每个可翻转部均能在遮盖位置和翻起位置之间转动;其中,在所述遮盖位置,所述可翻转部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贯通道组件的渡板组件,其中所述渡板组件包括能够被翻转以对所述贯通道组件进行维护的可翻转渡板;并且,在所述翻起位置,所述可翻转部被翻转成使得所述可翻转渡板能够被翻转至打开位置。优选地,所述主体部包括至少两个并排布置的支架,所述支架用于对主折棚罩进行固定;并且,每个所述可翻转部分别包括至少两个可枢转臂,其中每个所述可枢转臂可枢转地连接到相应的所述支架并对可翻转折棚罩进行固定。优选地,所述可翻转折棚还包括至少两个连接件,其中每个连接件用于相应地将所述可枢转臂连接到所述支架;每个所述连接件包括固定部以及定位部,所述固定部用于固定到所述支架的端部;所述定位部被构造成允许所述可枢转臂可枢转地连接到其上并能实现对所述可枢转臂的限位。优选地,所述定位部包括底壁和从所述底壁垂直地延伸的两侧壁,所述底壁和所述两侧壁共同限定容纳空间,其中,所述容纳空间适于在所述遮盖位置至少部分地容纳所述可枢转臂并且所述底壁抵靠所述可枢转臂,以在所述遮盖位置处对所述可枢转臂限位。优选地,在所述底壁上形成有开口,所述开口被设置成在所述可枢转臂在所述遮盖位置和所述翻起位置之间枢转时为所述可枢转臂的端部提供转动的空间。优选地,所述支架和所述可枢转臂均构造成型材,以分别固定所述主折棚罩和所述可翻转折棚罩。优选地,所述可翻转折棚还包括至少两个销轴以及至少两个开口销,用于对应地将所述可枢转臂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定位部。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贯通道组件,所述贯通道组件包括具有可翻转渡板的渡板组件以及前述任一项所述的可翻转折棚。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贯通道组件,所述贯通道组件包括具有可翻转渡板的渡板组件、外折棚以及形成为前述任一项所述的可翻转折棚的内折棚。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至少两个车厢以及连接在相邻两个车厢之间的根据前述任一项所述的贯通道组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在于:由于折棚包括主体部和可枢转地连接到主体部的可翻转部,只需要将可翻转部翻起即可打开渡板组件的可翻转渡板,以简单的结构实现了对于贯通道组件的方便的维护。而且,将主体部和可翻转部设置为并排布置例如为型材形式的支架和可枢转臂的结构,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折棚的宽度和强度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型材的数量以及相邻型材的间距。且通过连接件的设置对可翻转部实现限位,避免可翻转部的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晃动,通过设计连接件的结构,减小了部件尺寸并节省了空间,并加强了包括内外折棚的贯通道组件的强度。附图说明参考下列的详细说明和附图,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特点和优势将变得显而易见,其中:图1示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的贯通道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2示出图1所示的贯通道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其中为了更清楚地示出而去除了部分内折棚的折棚罩;图3示出图1所示的贯通道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其中为了更清楚地示出而去除了外折棚和渡板组件以及部分内折棚的折棚罩;图4示出了图3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5示出了可翻转折棚的细节示意图;图6示出了连接件的立体示意图;图7示出了对图6所示的连接件从右侧观察的主视图;以及图8示出了可翻转折棚的遮盖位置和翻起位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具体的说明。下述参照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技术的总体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技术的一种限制。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此外,为简化附图,公知的结构和装置未以图示的方式体现。如本文中所使用的,表示特征或要素可以出现N次(N为自然数)或多于N次的术语“至少N个”或类似表述通常仅在引入相应特征或要素时使用一次。在此之后,在大多数情况下,当提及相应的特征或要素时,将不再重复表述“至少N个”,尽管相应的特征或要素可以出现N次或多于N次。图1、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贯通道组件100,其为柔性连接系统,适于设置在车辆的相邻车厢之间以供乘客在车厢之间安全通行,并防止外界环境中的风沙尘土和雨水等进入到车厢中。在高速运行的列车中,通过设置贯通道组件而实现良好的隔热、隔音、气密性、水密性等效果。在下文所描述的附图1-7示出的示例中,以包括外折棚2以及内折棚(其中内折棚形成为可翻转折棚1)的贯通道组件100为示例进行了介绍,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的可翻转折棚不仅适用于这种双层折棚的贯通道结构,其也适于单层折棚的贯通道组件或任何其他结构的需要折棚的贯通道组件中。在所描述的实施例中,贯通道组件100包括外折棚2、内折棚以及位于贯通道组件的下部以支撑乘客的渡板组件3,其中渡板组件3可包括可翻转渡板32,该可翻转渡板32例如通过铰链连接到渡板组件3的其余部分。在渡板组件3的下方,设置有两车厢之间的联接装置等。根据本技术的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可翻转折棚1包括呈大致倒U形形状的主体部11以及两个可翻转部12,两个可翻转部12分别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主体部11的两侧,使得每个可翻转部12均能在遮盖位置和翻起位置之间转动;其中,在所述遮盖位置,所述可翻转部12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贯通道组件的渡板组件3,其中所述渡板组件3包括能够被翻转以对所述贯通道组件100进行维护的可翻转渡板32;并且在所述翻起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设置在相邻两个车厢之间的贯通道组件(100)的可翻转折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翻转折棚(1)包括:/n主体部(11),所述主体部(11)呈大致倒U形以限定出通行空间,以及/n两个可翻转部(12),分别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主体部(11)的两侧,使得每个可翻转部(12)均能在遮盖位置和翻起位置之间转动;其中,/n在所述遮盖位置,所述可翻转部(12)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贯通道组件的渡板组件(3),其中所述渡板组件(3)包括能够被翻转以对所述贯通道组件(100)进行维护的可翻转渡板(32);并且,/n在所述翻起位置,所述可翻转部(12)被翻转成使得所述可翻转渡板(32)能够被翻转至打开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置在相邻两个车厢之间的贯通道组件(100)的可翻转折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翻转折棚(1)包括:
主体部(11),所述主体部(11)呈大致倒U形以限定出通行空间,以及
两个可翻转部(12),分别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主体部(11)的两侧,使得每个可翻转部(12)均能在遮盖位置和翻起位置之间转动;其中,
在所述遮盖位置,所述可翻转部(12)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贯通道组件的渡板组件(3),其中所述渡板组件(3)包括能够被翻转以对所述贯通道组件(100)进行维护的可翻转渡板(32);并且,
在所述翻起位置,所述可翻转部(12)被翻转成使得所述可翻转渡板(32)能够被翻转至打开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翻转折棚,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11)包括至少两个并排布置的支架(111),所述支架(111)用于对主折棚罩(13)进行固定;并且,
每个所述可翻转部(12)均包括至少两个可枢转臂(121),其中每个所述可枢转臂(121)可枢转地连接到相应的所述支架(111)并对可翻转折棚罩(122)进行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翻转折棚,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翻转折棚(1)还包括至少两个连接件(14),其中每个连接件(14)用于相应地将所述可枢转臂(121)连接到所述支架(111);每个所述连接件(14)包括:
固定部(141),用于固定到所述支架(111)的端部;以及
定位部(142),被构造成允许所述可枢转臂(121)可枢转地连接到其上并能实现对所述可枢转臂(121)的限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翻转折棚,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部(142)包括底壁(1421)和从所述底壁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虎伯拉铰接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