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芳标专利>正文

焚烧炉灰烬排除与再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4349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焚烧炉灰烬排除与再利用装置,乃是于焚烧炉中设置有搅拌杆,且于下层尚设有灰烬自动清除杆及叶片,以使灰烬受推移能自动集聚到集灰室,集灰室一侧则设有真空吸尘器,可自动对集灰室的灰烬加以抽吸分离,使大颗粒灰烬留于原处,而可经由排灰口再次送入焚烧炉中燃烧,轻细灰烬则可经由封闭式传输管送至混合室,加入无毒污泥,使成含水量约为30%的土方,此土方加入水泥、固定剂可制成环保砖或导盲砖,充分利用焚烧炉产生的灰烬,并避免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垃圾焚烧处理装置设备,尤指一种焚烧炉灰烬排除与再利用装置。按目前时下处理垃圾的方式,约可分为焚烧法与掩埋法两种,而掩埋法除土地难觅,易引起环保抗争外,尚会因垃圾之间相互的挤压现象,而产生垃圾废水,当垃圾废水泄流出来时,则会产生恶臭,对于环境及地下水会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焚烧法乃为较佳的处理垃圾方式,然而焚烧法使用的焚烧炉,其垃圾是持续不断的一直倾倒入内,由于下层垃圾无足够的氧气供给,故会产生无法燃烧或燃烧不够完全的现象,导致灰烬受止挡不易下落集聚困难,且灰烬往往混杂有未完全燃烧的垃圾,使不易再利用,而于一段时间后,需以人力由下方排出口将下部灰烬再送至焚烧炉入口或运送去掩埋,但由于灰烬细小,常会随风飘散,因此除耗费人力时间外,且会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因而乃有再加设计改良的必要。有鉴于此,本创作人乃积十几年从事焚烧炉制作、设计、销售的经验,悉心研究,竭尽心智,针对以上的缺失,寻求改良的方法,并经过多次的实验试做,而终于设计出此一焚烧炉灰烬排除与再利用装置。即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焚烧炉灰烬排除与再利用装置,以充分利用焚烧炉产生的灰烬,并可避免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一种焚烧炉灰烬排除与再利用装置,是包括有焚烧炉包括有将焚烧物由垃圾入口送至炉内并加以焚烧销毁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搅拌杆为设于焚烧炉内,由轴杆带动旋转,其上另设有可对焚烧炉内的垃圾加以翻动搅拌的搅拌叶片,且搅拌杆下方设有可阻止未燃烧垃圾或大型灰烬而使燃烧后的小型灰烬掉落至其下方的格网;灰烬自动清除杆设于格网下方,可受轴杆带动将灰烬推拨至设于焚烧炉底部的集灰室内;该集灰室一侧设有真空吸尘器及排灰口,真空吸尘器并以封闭式传输管连通至一混合室。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明显看出,本技术是利用于焚烧炉中设置搅拌杆,而可以搅拌杆旋动时带动其上的搅拌叶片充分的将焚烧炉内受焚烧的垃圾搅拌均匀,并提供足够热气渗透到垃圾内部以供焚烧之用,且于下层尚设有灰烬自动清除杆及叶片,以使灰烬受推移能自动集聚到集灰室,集灰室一侧则设有真空吸尘器,可经控制促使对集灰室的灰烬加以抽吸分离,使大颗粒灰烬留于原处,并可经排灰口再次送入焚烧炉中燃烧,而细小灰烬则经由封闭式传输管送至混合室,混以无毒污泥,使成含水量约为30%的土方,利用此土方加入水泥、固定剂,而可制成环保砖或导盲砖,以充分利用焚烧炉产生的灰烬,并可避免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为使能对本技术的构造及其功效,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兹举实施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以便了解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10……焚烧炉 11……轴杆13、14……搅拌杆15、16……搅拌叶片 20……格网30……灰烬自动清除杆31……叶片 61……混合室 60……真空吸尘器100……集灰室 101……排灰口请配合参阅附图所示,本技术主要是由焚烧炉10、搅拌杆13、14、灰烬自动清除杆30及真空吸尘器60等所组合构成;其中该焚烧炉10是可经由输送装置依序将焚烧物由垃圾入口送至焚烧炉10内,且内部空间中设有搅拌杆13、14,而可以轴杆11带动促使旋转,促使其上的搅拌叶片15、16可对焚烧炉内的垃圾加以翻动搅拌,焚烧炉10于搅拌杆13、14下方则设有格网20,可阻止未燃烧垃圾或大型灰烬,使燃烧后的小型灰烬始得掉落至格网20下方,另于格网20下方,设有灰烬自动清除杆30,图中是固接于轴杆11上,使当轴杆11旋转时,是可带动灰烬自动清除杆30及其上的叶片31,将灰烬推拨至集灰室100内,集灰室100一侧则设有真空吸尘器60及排灰口101,真空吸尘器60再以封闭式传输管连通至混合室61,以于此添加混入无毒污泥。实际使用时,可将焚烧物经输送装置依序由垃圾入口送入焚烧炉10内,于焚烧炉10内焚烧物即受到搅拌杆13、14及搅拌叶片15、16的搅动,使在燃烧的同时,亦能充分的搅拌,而促使燃烧较为完全,燃烧产生的灰烬掉落至格网20上,较大与燃烧不够完全的垃圾,则受格网20阻挡继续焚烧,细小灰烬即由格网20通孔掉落至格网20下方,而格网20下方的灰烬自动清除杆30乃以叶片31将掉落的灰烬推拨至集灰室100内,而集灰室100一侧的真空吸尘器60则可经由控制,定时对集灰室100的灰烬加以抽吸,大颗粒抽吸不动的灰烬留于原处,而可经排灰口101再次送入焚烧炉10中燃烧,但其数量已少很多,使使用的人力与次数相对减少甚多,而细小灰烬则经过真空吸尘器60后,由封闭式传输管连通至混合室61,于此混以无毒污泥,使成含水量约为30%的土方,利用此土方加入水泥、固定剂,而可制成环保砖或导盲砖,以充分利用焚烧炉10产生的灰烬,并可避免细小灰烬飞散飘扬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本技术的构造、装置的形状从未见于市场及刊物上,且可充分利用焚烧炉产生的灰烬,并具有避免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的效益,因此功效上有明显提升,于是依法提出技术专利申请。以上所举仅乃本技术的部份实施例,但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凡依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描述的特征稍加变化修饰而成者,亦应包括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范围之内。权利要求一种焚烧炉灰烬排除与再利用装置,是包括有焚烧炉包括有将焚烧物由垃圾入口送至炉内并加以焚烧销毁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搅拌杆为设于焚烧炉内,由轴杆带动旋转,其上另设有可对焚烧炉内的垃圾加以翻动搅拌的搅拌叶片,且搅拌杆下方设有可阻止未燃烧垃圾或大型灰烬而使燃烧后的小型灰烬掉落至其下方的格网;灰烬自动清除杆设于格网下方,可受轴杆带动将灰烬推拨至设于焚烧炉底部的集灰室内;该集灰室一侧设有真空吸尘器及排灰口,真空吸尘器并以封闭式传输管连通至一混合室。专利摘要一种焚烧炉灰烬排除与再利用装置,乃是于焚烧炉中设置有搅拌杆,且于下层尚设有灰烬自动清除杆及叶片,以使灰烬受推移能自动集聚到集灰室,集灰室一侧则设有真空吸尘器,可自动对集灰室的灰烬加以抽吸分离,使大颗粒灰烬留于原处,而可经由排灰口再次送入焚烧炉中燃烧,轻细灰烬则可经由封闭式传输管送至混合室,加入无毒污泥,使成含水量约为30%的土方,此土方加入水泥、固定剂可制成环保砖或导盲砖,充分利用焚烧炉产生的灰烬,并避免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文档编号F23G5/32GK2339865SQ98208088公开日1999年9月22日 申请日期1998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1998年9月17日专利技术者陈芳标 申请人:陈芳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焚烧炉灰烬排除与再利用装置,是包括有:焚烧炉:包括有将焚烧物由垃圾入口送至炉内并加以焚烧销毁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搅拌杆:为设于焚烧炉内,由轴杆带动旋转,其上另设有可对焚烧炉内的垃圾加以翻动搅拌的搅拌叶片,且搅拌 杆下方设有可阻止未燃烧垃圾或大型灰烬而使燃烧后的小型灰烬掉落至其下方的格网;灰烬自动清除杆:设于格网下方,可受轴杆带动将灰烬推拨至设于焚烧炉底部的集灰室内;该集灰室一侧设有真空吸尘器及排灰口,真空吸尘器并以封闭式传输管连通至一混合室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芳标
申请(专利权)人:陈芳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