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怀化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教学用教材固定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36981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教学用教材固定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以上结构上的改进,具有结构稳定,操作便捷,既能避免教材的自然合拢,方便教材进行翻页,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又能进行高度,位置角度及方位的调节,满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需求,降低教师的疲劳度,提高了教材固定架的使用效果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A fixed frame for teaching materia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教学用教材固定架
本技术涉及教学辅助用具
,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教学用教材固定架。
技术介绍
在教学过程中时,教师经常要手持教材或将教材放置在讲台上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教材经常因为自身的张力而将所翻阅的书页自然合拢,特别是较新和纸张较厚的书本,更会出现自然合拢的现象,给教师的教学过程带来很大的不便,这就需要用到教材固定架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而现有的教材固定架的支撑结构单一,不能满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需求,且在固定教材时固定装置不可调节,不便于教师进行翻页,大大降低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实用性差。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教学用教材固定架,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教学用教材固定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支撑结构单一,不能满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需求,且在固定教材时固定装置不可调节,不便于教师进行翻页,大大降低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实用性差的问题和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教学用教材固定架,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教学用教材固定架,包括:安装板(1)、底座(2)、第一固定旋钮(3)、立柱(4)、限位块(5)、第一滑块(6)、第一支杆(7)、第二支杆(8)、连接件(9)、第二固定旋钮(10)、托架(11)、滑槽(12)、上挡板(13)、第二滑块(14)、下挡板(15)、凸块(20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侧视呈]形状,且安装板(1)的外侧设置有[形状的底座(2),并且底座(2)与安装板(1)通过间隙配合方式相连接;所述底座(2)内部的顶端设置有条形状的凸块(201),且凸块(201)与底座(2)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底座(2)顶端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固定旋钮(3),且第一固定旋钮(3)的底端贯穿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教学用教材固定架,包括:安装板(1)、底座(2)、第一固定旋钮(3)、立柱(4)、限位块(5)、第一滑块(6)、第一支杆(7)、第二支杆(8)、连接件(9)、第二固定旋钮(10)、托架(11)、滑槽(12)、上挡板(13)、第二滑块(14)、下挡板(15)、凸块(20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侧视呈]形状,且安装板(1)的外侧设置有[形状的底座(2),并且底座(2)与安装板(1)通过间隙配合方式相连接;所述底座(2)内部的顶端设置有条形状的凸块(201),且凸块(201)与底座(2)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底座(2)顶端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固定旋钮(3),且第一固定旋钮(3)的底端贯穿底座(2)的上部并通过抵接方式与安装板(1)相连接;所述底座(2)顶端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立柱(4),且立柱(4)的底端通过焊接方式与底座(2)相连接;所述立柱(4)的顶端设置有长圆形的限位块(5),且限位块(5)的底端通过套合方式与立柱(4)固定相连接;所述立柱(4)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滑块(6),且第一滑块(6)与立柱(4)通过滑配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一滑块(6)的一侧设置有弧形状的第一支杆(7),且第一支杆(7)的一端通过敢接方式与第一滑块(6)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杆(7)的另一端设置有弧形状的第二支杆(8),且第二支杆(8)的一端通过铰接方式与第一支杆(7)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杆(8)的另一端设置有]形状的连接件(9),且连接件(9)的一端通过铰接方式与第二支杆(8)相连接;所述连接件(9)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固定旋钮(10),且第二固定旋钮(10)通过螺纹拧接方式与连接件(9)及第二支杆(8)相连接;所述连接件(9)的另一端设置有托架(11),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泉邓三英
申请(专利权)人:怀化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